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8 > 2008年第12期

油价市场化已到时候

作者:
程默
时间:
2014-12-22 16:54:05

  

伴随着全球新一轮的降息潮,11月7日,国际油价再次下探60美元一线,当晚12月原油期约收跌4.53美元至60.77美元/桶,为19个月来低位。而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下滑,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

 据东方油气网监测,进入9月份,国内汽油市场供求比值已进入190∶100的均衡区间;国内柴油市场供求比值也达到160∶100的均衡区间。这一供求局面的改善,使得汽柴油“批零倒挂”的价格扭曲状况有了改变。国庆节后国际油价的剧烈震荡,又打破了人们对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在奥运后将上调的心理预期,全国各地成品油批发价格均出现了加速下跌,各方都在为如何“出货”绞尽脑汁,甚至打起价格战。先是民营加油站大幅动作,后来,两大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也加入调价行列。

 据国内有关媒体报道,相关部门已拟订3套成品油零售价下调方案,并上报审批,预计11月中旬前可有结果。不过,在笔者看来,在国际油价一路下滑、国内成品油供求回归正常之际,正是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最佳时机,简单的价涨价跌只会贻误战机。

 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改革,从1998年开始蹒跚起步,10年有余,至今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按照官方的说法,难以进行价格改革的原因,是害怕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倘若进行成品油价格改革,势必推高国内油价并恶化通胀形势。

 目前,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已经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此时建立石油价格的市场化机制,将意味着国内成品油价格会有所下调,这不仅不会恶化国内通胀形势,还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油价改革带来的阵痛。如果说此前对价格改革畏首畏尾,是由于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和国内通胀形势,那么在国际油价腰斩、油价改革有助于通胀威胁减弱的背景下,还有什么理由推迟改革?

 长远来看,选择此时进行油价的市场化改革,则具有时不我待的迫切性。

 从国际上看,汹涌澎湃的全球降息潮大有直奔零利率之势,在如此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一旦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大量低成本资本就有可能再次充斥大宗商品市场,让国际商品价格重新进入“牛市”行情。而且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出现趋势性上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从国内看,也存在较强的工资和成本上涨预期。9月份PPI涨幅仍达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高达22.9%,有进一步向消费物价传导的压力。

 因此,未来通胀很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如果到那时,国内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中国将不得不再次面对能源企业的巨额补贴、“油荒”和实质上高高在上的成品油价格。仅以能源补贴为例,根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的计算,国家对于油价的隐性补贴在2007年已经超过2200亿元,占GDP的0.9%。假如未来国际油价达到200美元一桶,按照现在的成品油价格,需要的补贴会占到目前中国GDP的7%以上。以2007年的GDP(24.6619万亿元)计算,所需的补贴就高达1.73万亿元,而2007年全年的财政收入不过5.1万亿,显然,这是财政无法承受之重。今年上半年,一些亚洲国家,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都因不堪巨额的能源补贴而被迫上调成品油价格。

 国际油价已从7月份的每桶147美元的高位下探至目前的每桶50美元以下,国内成品油供求关系也在回归正常,选择此时进行成品油的价格改革,一是不会恶化通胀形势,阻力较小,二是能够有效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商品“牛市”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此时不进行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更待何时?(作者/程默)【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