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8 > 2008年第9期

我们参与创造的历史

作者:
韩佳
时间:
2014-12-22 16:53:46

      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的一个百年梦想,参与奥运,也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梦想。这个梦想终于在2008年8月实现了。说起这段经历还是有一些偶然。

      2006年8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启动。刚得到消息,我就通过网络给自己报了名。没有想过真的能被选上,只是想试一试,因为这个梦想离我很近。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因为希望能参与北京奥运会,所以几乎全部志愿都填报了北京的高校,而且如愿以偿。当年刚来到北京,就觉得离奥运又近了一步。因为以前并不熟悉奥运会的组织程序,所以并没有做志愿者的想法,只是觉得在北京看比赛应该方便些吧。

      2005年,当奥运场馆规划公布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的母校——中国农业大学也在名单之中,参与奥运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了。尤其是当这座场馆在你每天的视线中,从无到有,拔地而起,亲手去抚摸它、亲身去感受它的想法就越强烈。

2007年5月,在被确定为第一批参与“好运北京”测试赛的志愿者时,我由于英语测试表现不理想而没能入选。当时也没有太难过,只是觉得很可惜,这么好的机会被错过了。

      不过在测试赛举行的时候,我还是感受了一把“志愿者”的乐趣。由于专业的关系,学校团委请我给参加测试赛的志愿者们拍摄一个纪录片,把他们的经历都用摄像机记录下来。于是,测试赛期间,我就充当了一个没有证件的“志愿者”,每天与他们一同工作,有时为了拍摄他们起床的镜头,甚至比志愿者们起得还要早。

      也许是我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2007年12月的一天,我忽然接到奥运摔跤场馆观众服务部副经理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加入他们的团队,成为正式的奥运会志愿者。我当然没有回绝。后来又经过一系列的培训,2008年3月,我终于拿到了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的录取通知书,正式成为了一名奥运会志愿者。

      2008年7月20日

      今天是我们集中培训的第一天,主要是介绍了一下各个岗位的任务和具体分配。也许是因为有在学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历,我被分配在摔跤场馆的坐席服务区,担任坐席志愿者运行主管。

      坐席志愿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在场馆的坐席区进行引导和帮助观众处理一些票务、咨询等问题,并带动赛场氛围。这样的工作还算简单,但是从测试赛的经验来看,由于票卖不完,肯定会出现空座,如何解决观众对号入座,不抢占他人坐席还真是一个难题。还好,摔跤馆是室内场馆,我们不用经受风吹日晒。

      培训的内容并不深奥,都是一些服务要注意的常识和规范,而今天最高兴的事情就是领到了自己的奥运装备。3件印着祥云图案的蓝色T恤和两条裤子,1件长袖夹克,1顶棒球帽,1个腰包和水壶,1双运动鞋,3双袜子,均由阿迪达斯提供。这个赞助真是彻底,可谓是从头到脚。据传言,这一身装备价值3000元呢。将装备领回来后,迫不及待地试穿了一下。嗯,还挺像那么回事。身份卡也发下来了,这可是进出场馆的必备证件,而且凭这张卡还可以在奥运期间免费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很方便。

      2008年8月1日

      早就听说摔跤馆的志愿者不仅仅是首都高校的大学生,还有一批来自内蒙古和香港的志愿者。今天,80名来自内蒙古的志愿者加入了我们的观众服务团队。

      由于他们选拔的比例较小,几乎是从5000人中选出了80个代表,所以每个人都身怀绝技。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志愿者,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精通好几种语言。他们除了一些内蒙古的高校学生,还有一些大学老师、外事办的工作人员、海关警察、共青团的干部等等。年龄最大的39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

  为了迎接内蒙古的志愿者,所有北京的志愿者为他们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所有人在会场前列队,齐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给内蒙志愿者送去了一份温馨。欢迎仪式后,我们又分岗位带领内蒙古的志愿者参观了即将服务的奥运摔跤馆。短短的时间内,大家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看来,年龄不是问题,职业也不是问题,我们拥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008年8月8日

      当奥林匹克圣火在“鸟巢”点燃,中国人举办奥运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虽然今天是奥运会开幕的日子,但是白天的培训内容一点也没有放松。早上和医疗志愿者联合进行了坐席上观众突发疾病的应急预案演练,下午和安保系统进行了如何处理政治、宗教性事件以及紧急疏散的演练。整个过程还算比较成功,虽然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极小,但至少每个人心里都有了底,万一遇到这些情况不会慌乱。

    在结束前,观众服务的300多名志愿者集体给8月份生日的志愿者开了一个大大的生日Party。高台下,300名志愿者摆成了一个蛋糕的形状。由于之前保密工作很到位,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晚上,所有的志愿者自发地聚集到场馆里,一起观看奥运会的开幕式。精彩而热烈的开幕式表演引得大家惊叹声和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当画面切到观众席的时候,大家就会关注鸟巢的志愿者,他们是怎样做的?是如何带动现场气氛的,如何和观众互动,以及他们的站位如何?都成了我们议论的话题。

当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腾空而起,准备点燃国家体育场主火炬的时候,全场静悄悄的,大家屏息凝神,关注着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当主火炬点燃的时候,大家全都站了起来,欢呼着,呐喊着,骄傲着,我们有理由自豪,因为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2008年8月10日

      虽然奥运会已经开幕,但离摔跤比赛开赛还有两天。今天,场馆第一次进行了全天各岗位赛时实时模拟,也就是完全按照比赛时的时间来运行。

      由于坐席区今天还没有观众,我们只能面对这空气干站者,把空气当做观众,面对着空无一人的坐席,反复地练习微笑,练习与观众的互动,带领着观众加油。

      许多人跟我说,经过了今天的模拟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累。看一下我们的作息时间表就知道了:

5:30起床

6:00到场馆签到

6:30早饭

7:00岗前布置会

7:15上岗运行

7:30观众开始入场

9:00比赛正式开始

12:30上午比赛结束、开始清场

13:00清场完毕、午饭

14:00下午岗前布置

14:15上岗运行

14:30观众开始入场

16:00下午比赛正式开始

19:00全部比赛结束、开始清场

20:00清场完毕、晚饭

20:30岗后总结会

21:00签退离开场馆

      比赛期间,我们每天要从早上7点15一直到晚上8点,而且都需要站在场边为观众服务。腿酸了,腰直不起来,这些都没什么,关键是没有人气,与空气做伴的寂寞更加剧了疲劳的感觉。这种感觉使我们对于正式开赛既恐惧又渴望。

中午到后院吃饭的时候路过停车场,看到了一整排的贵宾车队,清一色的奥迪A6。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大众汽车提供了5000多辆奥运专用车。大众的标识已经在火炬传递的直播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众旗下的其他品牌也不甘落后,奥迪品牌作为贵宾车队,斯柯达品牌则为转播商BOB提供用车。专用车车身贴有明显的奥运贴标,平日出行可以使用奥运专用车道,尽显其尊贵的地位象征。

      奥运专用车并非大众的专利,一些运送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客车,均采用新能源环保车型,东风客车、青年客车、金龙客车都曾在停车场出现过。还有一辆奔驰的救护车和五十铃的消防车停在这里随时待命。

      2008年8月12日

      开赛了!

      “各位观众上午好,欢迎您来到奥运摔跤馆观看奥运会摔跤比赛,首场比赛将在9点半开始,请您听从指挥,排队入场,祝您观赛愉快。”上午7:30,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已经耐心地在场馆南侧和西侧两个安检入口处排起了长队,观众服务引导员微笑着向在安检口排队的观众介绍。同时,众多志愿者守在观众附近进行引导,并提供咨询等服务。

      “您好,欢迎前来观赛!”7点35分,坐席区迎来了第一位观众。

      “你好,能给我介绍一下摔跤比赛的规则么?”这位李先生家住在丰台区,因为购买奥运门票的时候他只抽到这张摔跤的门票,虽然看不太懂摔跤,可他还是不舍得把票卖掉,决定亲自到摔跤馆感受一下奥运的气氛。

      坐席服务员并不只是引导座位那样简单,所有观众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我们都要事先想到,并做好解答。就像李先生问到的摔跤比赛的规则,很多志愿者之前也是一无所知,这时就显示出了培训是多么重要。

      “您好,您的座位在106区,请您往这边走。”

      “您好,我看一下您的票好吗?请您对号入座。”

      “很抱歉,观赛物资已经发放完毕,请您理解,谢谢。”

      一早上,观众的问题让人应接不暇,没有一秒钟能够停下来,感觉脸上的肌肉已经开始僵硬,微笑也不那么自然了,但是我们仍要保持微笑,这是化解一切问题的法宝。

      原以为摔跤这个在中国很冷门的项目观众不会很多,然而第一天入场观众的人数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80%的座位座无虚席(每天有10%是应急预留坐席),而且绝大多数是远道而来的外国观众。

      摔跤项目一直是俄罗斯、阿塞拜疆、蒙古、格鲁吉亚等国家的优势项目,而这些国家的摔跤迷也是格外的狂热。他们各有高招,阿塞拜疆的观众将国旗做成衣服穿在身上,还自发地在看台上聚集到一起,以便形成优势力量。他们一边高喊着“阿——塞——拜——疆”,一边有节奏地击打着充气棒。他们的热情也带动了周围的中国观众,大家一起给阿塞拜疆加油。正是有了这支强有力的拉拉队的支持,阿塞拜疆的两名选手成功晋级男子古典式摔跤55kg和60kg决赛,不过可惜的是在决赛中他们都输给了俄罗斯的选手,获得了两枚银牌。

      韩国的拉拉队也是非常出名的,他们不仅服装统一,口号和动作也都很有活力。一支来自韩国的大约200人的拉拉队占据了206区的整个看台。虽然这个看台位置较偏,但他们在看台上又唱又跳,动作整齐划一,有节奏地高喊“大——韩——民——国”,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他们真的太疯狂了,以至于附近观众反映他们声音太大影响到了观赛,最后才经由安保劝其降低了一些分贝。他们的领头人跟我们说,下午他们就要飞到香港,给他们马术项目的选手加油助威。

      今天最幸福的要数俄罗斯的观众了,在男子古典式55kg和60kg的比赛中,俄罗斯选手包揽了这两块金牌,同时打破了俄罗斯代表团奥运开幕3天以来的“金牌荒”。当俄罗斯选手在赛场上出现的时候,“Russia!Russia!”的助威声此起彼伏。几个年轻的俄罗斯观众还将头发染成了国旗的颜色,在看台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抢足了镜头。

      2008年8月16日

      摔跤比赛已经进入第4天,今天将开始女子自由式摔跤的较量。和男子摔跤不同,摔跤最初是女子运动的禁区,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摔跤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日本是这一项目的霸主,连续两届奥运会女子摔跤4个级别的比赛中,她们都取得了2金1银1铜的成绩。这些成绩和日本的拉拉队也是分不开的,哪里有日本女摔的比赛,哪里就有日本拉拉队的身影。

今天比赛的现场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几乎全场各个看台都有日本观众的身影,到处都是挥舞的日本国旗,让人误以为这是在日本举行的比赛。

      日本拉拉队的造型很独特:戴着白色的头带,上面用红笔写着“必胜”,十分醒目;脸上贴着各种标志,有几个人还披着白色的披风,胸前别着卡通熊。一个女拉拉队员甚至把自己的脑袋装扮成“日本饭团”,手里挥舞着一个硕大的卡通手掌。 

只要看到日本队员出场,他们就集体高喊她的名字,当比赛进行到关键时刻,全体起立,声音一下子提高八度,挥舞着国旗和标语,十分狂热。

      在西侧看台,有一拨日本观众和其他日本观众稍显不同,里面既有老人也有孩子,都在奋力地给场上的日本选手加油。通过和他们的交谈得知,他们是一个大家族,三世同堂,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只有6岁。他们是追随日本选手织田沙保里来到中国的,家族中的老奶奶说,沙保里是家族中的骄傲,每次比赛家里人都会到现场为她加油。

      这次来北京之前,他们亲自动手,自己制作了横幅和标语,而且在每支充气棒上都用水笔,一笔一划地写上了织田沙保里的名字。

      他们的用心也得到了回报,在女子55kg的比赛中,织田沙保里为日本代表团夺得了一枚金牌。

      2008年8月17日

       今天依然是女子摔跤的比赛日,又是大批的日本观众分布在各个看台上,到处飘扬着日本的国旗。

比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忽然对讲机里传来场馆主任的询问:“为什么到处都是日本国旗,中国的国旗在哪里?”

我们突然被问愣了,因为怕观众举国旗会遮挡视线,所以场馆并不鼓励大家拿国旗进场,场馆特许商品店里也并没有准备国旗等产品,其他国家观众拿的国旗都是自己带来的。

      其实,中国的观众人数并不少,但是基本上是买散票进来的,没有形成集团优势,偶尔大家会一起跟着喊几声加油,所以显得势单力薄。

      比赛这么多天,中国摔跤队一块金牌都没得,今天的女子72kg级摔跤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错过了,很可能摔跤馆就很难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了。看来,场馆主任也着急了,谁不希望在自己的主场能多听到几次自己国家的国歌呢。

      在上午的比赛中,中国选手王娇果然不负众望,闯入了下午举行的72kg级决赛。中午的时候,我们接到场馆主任的命令,到外面买了50多面巨大的中国国旗,分发到各个看台的观众手中,并且安插了正在休息的志愿者穿上便装坐在各个看台,负责带领观众加油。

      这一招果然有用。决赛时,五星红旗占据了整个场馆,完全占据了上风,场内只能听到“中国,加油”的声音。

      下午5点45分,72kg级金牌争夺战开始了,中国队王娇在比赛开始时先被对手压在身下,局面有些被动。这时候,中国观众的助威发挥作用了,“王娇,加油!”“中国,加油!”喊声震耳欲聋,在现场已经听不见解说的声音了。所有的观众都已经站起来了,在后排看台上的观众有些也已经冲到了过道上。观众的助威给了王娇动力,她逐渐摆脱了对手的压制,并开始反攻,就在比赛还有1秒钟的时候,王娇终于将对手双肩死死地压在地上,反败为胜。王娇高举五星红旗绕场一周向观众致谢。

全场沸腾了,观众们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安保们也主动将他们的旗杆借给观众挂上五星红旗在空中摇动。不知谁喊了一句“中国万岁”,全场观众便情不自禁地一起高呼起来。

      赛后,王娇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是全场观众的呐喊给了我力量。”原来,王娇性格外向,从小就是个“人来疯”,人越多,她就越有斗志。

      开赛的这几天,每天看到的都是别的国家的国旗,听到的都是别的国家的国歌,心里特别着急。今天终于看到了五星红旗在摔跤馆升起,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摔跤馆奏响。所有的疲劳和压抑都在这一刻释放了出来,身边的两个女志愿者早已经泪如雨下。

      我们都知道,这是幸福的泪水,因为这是我们参与创造的历史。

   (作者/韩佳)【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