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8 > 2008年第2期

上汽通用五菱:博弈下的未来

作者:
梁蒙
时间:
2008-02-16 17:05:11

“我们肯定要做轿车。” 

在2008年1月20日的媒体联谊活动上,上汽通用五菱公关部科长陀永强如此说道。

在去年超过50万辆的销量支撑下,这家中国的微车之王显然志得意满,胸有成竹。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孙少立和一同参加活动的陀永强,并没有透露出即将诞生的轿车产品的详情。但已经将SPARK交给五菱的通用汽车,显然将提供更多的支持。

众所周知,今非昔比的通用,正面临着丰田咄咄逼人的气势。如同一汽集团对中国汽车业龙头地位的无法割舍,通用一样不肯轻易让出已经保持了70余年的全球首席汽车企业地位。而在2007年,通用仅以毫厘之差,领先于这家可怕的日本竞争对手。

通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Rick Wagoner)深知,在这微弱的领先背后,离不开上汽通用五菱的汗马功劳。因此,他也在种种场合表示了对上汽通用五菱的重视。现在,通用正力图加强对上汽通用五菱的控制,以使其在自己的战略版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同样让人感兴趣的是,另一个投资方——上汽集团对现在上汽通用五菱的状况,又如何看待,将来会有如何的计划,尤其是在重组南汽集团之后,这个小型车公司将在大上汽的背景下承担何种角色?对此,作为上市公司的上汽集团,没有透露丝毫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汽对其颇为倚重,因为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正是它力压一汽的重要资本所在。

现在,上汽不仅面临荣威、双龙等企业的发展考验,更加上了整合南汽旗下整车资产的重任,似乎已没有太多精力能够放在上汽通用五菱上。一个例证就是,那些曾被上汽集团派往柳州的高管们,如今已经一个个另投他处。其实,无论各个投资方对上汽通用五菱的规划如何,挟50余万销量的五菱,无疑在哪里都可算是一个成功的支柱企业。但相比于对荣威、南汽、双龙汗牛充栋的报道,关于对上汽如何整合上汽通用五菱的消息,却寥寥无几。

在上汽整合南汽,全力冲击“200万辆”的关键时刻,上汽通用五菱无疑也随着“大上汽”的整合梦想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间,而此时再来探讨上汽通用五菱的发展,应当更有助于看清其下一步的走向。

无心之柳

三方合作之前,偏居西南一隅的柳州五菱曾历经辉煌,作为全国最早的微型车先驱企业,五菱用了10年时间,从零做到了1万辆,又用了7年时间,达到了10万辆的销量。但在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当年,希望能够继续迅速扩张的柳州五菱面临着技术、资金等等资源不足的问题。

另外,柳州五菱的管理也存在着问题,诸如质量控制、管理流程、销售回款等等都存在难题。被这些制约因素困扰的柳州五菱,急需可以帮助其迅速提升的合作伙伴。而另一方面,市场的飞速发展也引起了国外汽车巨头的关注,正是这样的市场背景带来了合作的可能。

“中国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做天赐良机。过去我们一直固守着一种观点:一个容纳30万辆汽车销量的市场在一年里面如果能够成长15%,这就是绝佳的发展机会。但是现在中国这个年销量超过500万辆的市场却能够以30%甚至更快的速度成长。简直可以与电子产业匹敌。”时任通用主席、CEO的史密斯(John F. Smith)认为,中国是通用必须要进入的市场。在他的领导下,通用决定对中国扩大投资。

同样是这位富有远见的总裁,史密斯明确了通用在亚洲的发展方向应当以小型车为主。通过使用招牌手段——收购,大宇成为了通用的下属公司;另外,通用还参股了铃木。不擅长小型车制造的通用,终于在小型车领域拥有了技术、车型以及重要的战略伙伴。一系列行动之后,通用决定向中国加大投资,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选择,这个北美主流汽车厂商开始在中国寻找适合作为小型商用车基地的企业。很快,柳州五菱成为了通用的目标,而柳州五菱也同样对此非常高兴。但由于种种担心,“不希望单独做,又不忍心放弃”的通用,试图引进上汽集团作为合作伙伴,借助其力量整合五菱。“其实当时上汽对五菱不怎么感兴趣。”

资深汽车业评论师贾新光如此说道,但已经参与了通用对大宇的收购的上汽集团,被通用在战略、资本、兼并重组方面的谋划、技巧所吸引。在通用的说服之下,上汽集团最终答应了参与重组的邀请。2002年,上汽、通用与五菱投资9960万美元,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50.1%、34%、15.9%的比例分别持股。

五菱对于重组充满了信心,通用的管理、技术支持,再加上上汽的本土化,这无疑是极其完美的搭配。而通用的希望也已达成,身处西南的上汽通用五菱,可以辐射中国西部、南部的二、三级市场,而这里也是微型商用车的主要市场所在。由此开始,上汽通用五菱成为通用在中国的小型商用车基地,史密斯和瓦格纳甚至还想过把重型卡车放到上汽通用五菱,由此可见其在通用心中的重要地位。随后,上汽和通用派出了包括沈阳、胡俊、宋丽丽、朱莉·罗姆、曹志纲为代表的高管团队进驻上汽通用五菱进行管理。

五菱壮大

应当说,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这两个投资方,确实给予了五菱巨大的助力。

在2002年重组完成后不久,上汽通用五菱就引入了GMS(通用汽车全球制造系统)为代表的先进生产管理体系和采购系统,通过融入五菱在成本方面的控制技巧,形成了上汽通用五菱自己的SGMW-GMS管理体系。

对于微车企业降低成本所带来的质量下降,上汽通用五菱开始执行“三不原则”(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实施全程标准化作业,引入全球客户评估(GCA)体系进行真车质量评估,并引入准时制(Just-In-Time)和看板拉动系统以确保精益的制造过程及最小的生产库存。为了不产生投资浪费,上汽通用五菱在确保“低成本、高度柔性化”的前提下,对制造系统的产能进行有计划的提升。

采购物流方面,上汽通用五菱导入通用汽车全球采购体系,充分利用全球的供应商资源,对物料组织方式、物流规划和运作模式、采购流程进行改革,保证供应商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进。

通过这些对丰田精益化生产精髓的学习,以及自身造车数十年所积淀下来的先进运营手段,使得上汽通用五菱的管理水平大幅上升,成本大幅降低,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1至2年。

在营销方面,上汽通用五菱同样获益匪浅。在一批入驻高管的带领下,上汽通用五菱开始了营销变革。首先克服了企业内部和一些经销商的强烈反对,实行了“商务政策”,对经销商实行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控制住了一般微车企业普遍存在的经销商混乱局面。可以说,在上汽通用五菱的帮助下,经销商的能力、素质也不断地进步。

而在上汽通用五菱的成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则是其对二、三级城市营销网络的开拓。“在提供独特的产品同时,上汽通用五菱还在中国的欠发达地区拥有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经销商网络。”瓦格纳在2008年1月份纪念通用诞生100周年而举行的网上论坛中,如此说道。而现在,据陀永强透露,上汽通用五菱甚至已经将这张网络铺到了乡镇一级。

在这张营销网络上,上汽通用五菱领先一步,开始了对品牌价值的挖掘。之前,许多微车企业习惯通过增加产品配置或者降低价格来谋取竞争优势。上汽通用五菱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开始对这种方式进行了反思。并试图在低成本的基础上,赋予品牌、产品更高的价值。正是通过这些贯穿生产、管理、营销的手段,上汽通用五菱完成了三个投资方定下的目标。

2007年,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达到56万辆,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销售和市场份额方面,上汽通用五菱的高速发展甚至超出我们之前的良好预期。”瓦格纳对上汽通用五菱的评价非常之高,他甚至表示,“通用汽车也从五菱获益很多,例如低成本制造,通用汽车印度公司也从五菱取经。”

两个伙伴

上汽通用五菱的优秀成绩,确实出乎上汽、通用以及五菱的预料。而在这样的成绩背后,三家企业开始对未来有了自己的打算。现在有业内人士质疑,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当初重组五菱的决定,绝非无心之举。作为中国汽车业领头羊的上汽应当深知,微车在销量上的贡献可以达到如何赏心悦目的程度,由此为母公司带来的整体销量的提升又将会是如何的明显。

上汽的这步落子的明智,已经得到了证明。东风正在操作的对哈飞的重组,或许可视为对上汽重组五菱的认同。而最为让人动容的是,五菱这个自主品牌,在当初合资伊始,被竭尽全力地保留了下来。当时的这个举动的远见,直到现在,仍然让许多业内人士惊讶。“自主品牌其实并非一定要是自己的牌子,上汽可以实行多品牌战略。”

贾新光表示,但对上汽来说,五菱这个既可以走量,亦可以在政府影响、舆论认同方面起到正面作用的品牌,却理所应当作为坚持的对象。在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规划中,从2007年到2010年的3年时间里,除了荣威之外,将推出RV车、中级车、紧凑型车等5个平台近30款车型,混合动力车也将在其间推出,从而形成与国际技术趋势相同步、价格从6.5万元至30万元、覆盖主流乘用车领域各细分市场的宽系列产品线布局。据上汽透露,这个计划将使它成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推出新车速度最快的企业。但这无疑将耗费上汽的巨大精力。

现在荣威已经上市近一年,上汽希望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品牌,以便今后在这个品牌的基础上推出更多车型。而打造一个品牌何其辛苦,中高端品牌更是如此。更何况,随着和南汽的重组进入操作阶段,上汽还将抽出大量精力处理对南汽的管理层、供应链、制造能力的整合,而最为困难的,则是如何将名爵和荣威在品牌营销上进行整合;在国际市场方面,上汽还必须考虑如何让名爵和双龙形成协同效应。整合中的上汽似乎实在抽不开身对上汽通用五菱多加理会。但好在,通用和上汽一样,对上汽通用五菱也颇为倚重。

在中国市场,虽然通用依然达到了百万辆的销量,但是,增长率却没有达到通用的要求。放眼国际市场,通用的局势更加紧迫。2007年,丰田在美国销售了262万辆汽车,继超过克莱斯勒之后,又将福特抛在身后,首次名列第二。全球范围,丰田的销量在2007年达到937万辆。通用还没有公布最终数据。分析师认为,通用最多只能达到930万辆的水平。即使分析师有差错,但考虑到丰田已经把2008年的目标定为985万辆,丰田超过通用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名声总是让人难以割舍,就算再明智的人也无法避免。

现在,通用已经是美国汽车业最后一个心理安慰。“通用已经占据世界第一有70多年了,按规律来说应当让位了。”虽然总是有如此理性的声音从通用内部传来,但通用对挽回地位的努力仍然明显。对此,上汽、通用已经达成一致,五菱当然不会拒绝,于是,行动开始。2007年9月,上汽通用五菱投资达20亿元的全新发动机厂建成,首批B系列发动机正式下线。

一期完成35万台产能。同时,配备了B系列的五菱鸿途上市,增加了配置,但价格不变。这款涵盖1.2升、1.1升和1.0升的B系列发动机,由通用提供设计标准和国产化支持,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进行设计发布,上汽通用五菱对项目实施生产和制造。在比国内同等发动机省油20%的同时,B系列发动机的升功率超过国家鼓励发展的50KW标准。而随着第二期工程的完成,产量还将升至45万台。

另外,上气通用五菱还将在青岛打造一个发动机生产基地,规划同样是35万台产能。生产机型和柳州基本一样,但额外增加了C系列的1.4升发动机。除了匹配未来投产的商用车和乘用车外,还将向上海通用供货,并考虑出口国外市场。而之所以选址青岛,在于方便为上汽通用五菱已经落户青岛的工厂以及上海通用位于山东烟台的东岳生产基地供货。在此之前,上汽通用五菱饱受缺乏核心配件的痛苦,发动机均为外购,微型商用车的发动机来自五菱集团,微型乘用车即SPARK的发动机则采购自韩国大宇。现在,解除了心病的上汽通用五菱可以放心展开拳脚了。

通用的意图

在微型车领域摸爬滚打的五菱,深知这个领域的利润率太低,虽然在良好的成本控制和经销商管理下,能够维持比其他厂商高的利润,绝对值也并非巨大。但上汽相对缺乏的扶持,却让产量已经名列中国车企第一的上汽通用五菱有气难平。正在寻求突破的上汽通用五菱需要轿车车型,考虑获得上汽方面支持的可能性较小,因而五菱转向通用在情理之中。

权衡之下,通用将SPARK车型放到上汽通用五菱,作为对其运营能力的考验。但直到现在,五菱的成绩并不能让人信服,截至去年11月,SPARK的销量不过3万多辆。“对于微车企业来说,5万辆只能算合格,上10万辆才能交卷。”孙少立对于SPARK的运作也并不满意。究其原因,不外乎SPARK成本高,导致价格高,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随着新发动机工厂的建成,原来从大宇进口发动机的路径,已经转为自给自足。掌握了新成本武器的上汽通用五菱,在今年新年初就开始了降价攻势,但销量较之2006年仍有下滑。

有消息称,2008年新款的SPARK原型车Matiz已经推出,极有可能引进中国,作为在中国已经上市达4年之久的SPARK乐驰的换代。但这款曾在韩国消费者组织中获得能源大奖 (Energy Grand Prix)的节能小车,并不能掩盖五菱的轿车车型短缺危险。鉴于股比的因素,“通用更愿意把车型放在上海通用生产,以赚取更多利润。”贾新光说。

对于上汽通用五菱,通用汽车更希望其能具备自己的研发能力,成为通用在中国的小型车基地,并且辐射东南亚。

在塔塔公布2500美元的廉价小型轿车之后,通用和丰田这两大竞争对手都看到了廉价汽车在发展中国家所隐藏的潜力。通用负责全球研发的副总裁吉姆·韦恩(Jim Queen)透露,上汽通用五菱已经开始研发一款价格为3500美元的汽车,这款车将和塔塔的Nano小型车一样,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市场。

据传,通用汽车的高层曾在美国对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表示,期望五菱能够在世界小型车市场扮演一个重要参与者。“通用也许会把五菱建设成为又一个小型车研发基地。”贾新光告诉《汽车人》。而瓦格纳也表示,“五菱是个在中国有着强大的产品和卓越价值的品牌,我们认为这些类型的产品有进军其他市场的潜力。” 毕竟,五菱在中国微型车市场“浸淫”多年,相比较于大宇、铃木的车型,也许五菱自己研发的车型更加适合中国国情。除此之外,通用还试图将五菱的产品出口印度、印尼以及中东、南美市场。

现在,上汽通用五菱已经开始研发、生产自己的小轿车。五菱集团在去年通过与香港上市公司俊山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将自己的专用车、发动机及零部件资产注入俊山集团,实现了登录港股,由此获得了宝贵的融资途径。但贾新光却认为,“五菱当初合资时,放到合资公司的资产太多,现在腾挪的空间并不大。”因此它的融资手段到底能带来多少资金,还成疑问。

五菱或许能从通用那里得到更多。据业内消息称,通用意图对上汽通用五菱进行增资,并已经就此与上汽进行谈判。目前,谈判并没有结果出现。原因也许在于,在发展上汽通用五菱的道路上,上汽与通用仍存在着分歧。通用明白一个道理,在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微型车的市场有着无限大的空间。丰田已经开始行动了,自己也不能继续保持被动。通用甚至希望上汽通用五菱能够在印尼设厂,以扩大市场。但稳健的上汽,却没有通用那样急切。作为上汽通用五菱的大股东,它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在火热进行的“大上汽”整合中,抽出一点精力来思考对上汽通用五菱的未来规划。

(作者/梁蒙)【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