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专栏】大众做电动车,说的没有做的多

汽车人传媒 2017-05-15 09:13:16 作者: 牛一龙

发展新能源汽车,大众一面奉行“要么最好、要么不做”的原则,另一面深谙中国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左不右。

◎ 《汽车人》评论员  牛一龙

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大力推进移动出行领域的变革。CEO穆伦日前在汉诺威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未来是电动化的。”

大众汽车集团子公司MOIA传达出清晰的信号,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大力推进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过去五年,大众集团在替代驱动技术领域的累计投入约30亿欧元,未来五年这一数字还将提高至三倍。“到2018年末,大众汽车将推出超过10款全新的电动车型;到2025年,将会推出30多款纯电动车型。”

日内瓦国际车展前夕的“大众之夜”上,大众汽车抛出的关键词是“塑造未来”,打造全新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不断提升电池技术、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核心实力。大众认为,2030年,全球市场电动车占30%-40%。中国市场电动车可因“政策市”影响会达50%至60%。

如果你认为,大众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信口开河“,那你就错了。

大众明确表示,集团继续柴油和汽油发动机的研发工作,致力于不断提升其效能及环保性能。“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发动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到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内燃机技术领域累计投资约100亿欧元,内燃机是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而不是造成问题的原因。

诞生124年的柴油发动机,仍然拥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大众将进一步挖掘其潜力。到2020年,传统发动机的效能和环保性能将实现10%至15%的提升,将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大众的看法与大家略同,电动车的普及一方面取决于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与市场的接受——续航里程、充电设施普及率、充电速度以及制造成本。世界范围内对汽柴油车苛刻的环保要求,必将促使其技术升级,导致成本增加。当一辆电动车的成本或与燃油车差不多,电动汽车时代就真的来了。

大众汽车正致力于从一家汽车制造商,转变成世界领先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未来十年,汽车行业的根本性变革,将会比这一百多年来所经历的更加深远,大众汽车集团必须转型升级,才能与汽车行业一同前行。

不同于戴姆勒与比亚迪的技术合作,大众集团并未纠结于南北大众,而是选择与实力偏弱、话语不强的地方国企——江淮汽车全面合作,在中国内陆建立合资企业,生产依靠性价比制胜的电动汽车。此前,奇瑞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均上市5万元(补贴后)售价的电动车,与东风合作日产也在向此目标努力。

发展新能源汽车,大众一面奉行“要么最好、要么不做”的原则,另一面深谙中国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毕竟,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398万辆,几乎占据了大众集团的四成江山。

有西方报纸再二战后登载一则幽默:房间里落了一根针,意大利人耸耸肩膀,满不在乎地离去;法国人抄起扫帚乱扫一通;德国人则先用尺子和粉笔把地板划成一个个小方格,再在每个格子里逐一寻找,直到找到这根针为止。

如果今天再“找针”,相信德国人会更淡定。他们会一边啃着馍馍,一边蹲下身来盯着地上看;找到针后,也不会四处炫耀,而是立即收藏起来。(《汽车人》评论员/牛一龙【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