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时评】央企迈步新能源,“三电”领域迎春天

汽车人传媒 2017-05-25 09:55:52 作者:刘响林

对东风来说,这不仅仅是产值上的提升,也是东风在新能源汽车“三电”项目布局的重要一环。正如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在签约仪式上所说:“电控是东风新能源工业化项目之一,东风把与航盛在电控方面的合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 《汽车人》记者  刘响林

一向在新能源汽车上稳步推进东风汽车,日前搞了一个大动作。就在5月22日,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航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武汉举行。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合资设立东风航盛(武汉)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开发和制造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产品,并向客户销售其产品以及提供相关售后和技术咨询服务。

这是东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迈进的一大步。与北汽、比亚迪等相比,一汽东风这两家大央企在新能源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缓,即使是长安、广汽、奇瑞等也是频频发声,更遑论造车新入者,发布会不断。

央企动作相对迟缓,自有原因。首先,对于一汽东风领导人来说,做的每一个决定需要考虑的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盈利。贸然大举进军新能源,亏损了怎么办?

诚然,中国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成熟是共识,电动汽车处于推广阶段,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市场更多需要政策推动。北上广深对新能源汽车大开绿灯,北汽上汽比亚迪等当地企业自然积极响应。

其次,一汽东风不需要大张旗鼓为新能源汽车造势,只需要静静地布局。对于造车新入者来说,造势是有必要的,比如说为了融资和拿到造车资质,发布会和宣传是不可少的,资质这一张入场券对新入者很难拿到,而像东风这样的央企,根本就不是门槛,也许只是一个申请。

总之,对一汽和东风来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成熟,不能保证盈利的阶段,不如多进行技术储备,等到“桃子”成熟了,再去入局。

东风这次与航盛的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共赢。

中国汽车大而不强已经成为共识,很大的原因就是核心技术缺失,很多优秀的中国品牌汽车的核心零部件都无法自己掌握,比如发动机、变速箱、电子控制单元等。

在新能源汽车上面,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是核心。为此,东风新能源汽车示范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其中东风新能源汽车“三电”项目的投资就高达93亿元。

此次合资的东风航盛汽车电控项目是东风新能源汽车“三电”项目中率先启动的三个子项目之一,也是东风新能源汽车示范产业园项目中率先启动的子项目。

项目投资11亿元,研发及生产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车身电子电控以及Telematics等新能源汽车电子和传统汽车电子产品。项目计划年内投产,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3亿元,上缴税收0.82亿元。

对东风来说,这不仅仅是产值上的提升,也是东风在新能源汽车“三电”项目布局的重要一环。正如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在签约仪式上所说:“电控是东风新能源工业化项目之一,东风把与航盛在电控方面的合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早在去年12月23日,东风汽车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日前,上汽集团和宁德时代联手布局动力电池,两个龙头企业合作成立两家合营公司,无疑上汽和宁德时代的合作更为深入。可以想见,车企联手“三电”领域的龙头以后会越来越多。

与东风相比,航盛电子股份也是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翘楚业,双方都是行业龙头企业。航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是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也是深圳航盛电子在新能源电控类业务领域唯一事业板块,主要业务是新能源电控系统相关产品。

早在2003年,航盛就与韩国现代AUTONET成立天津现代航盛电子有限公司,2005年航盛与法雷奥集团签署合资协议,此次和东风的合作,航盛在为东风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核心技术的打造方面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借助东风公司获得武汉市政府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为航盛在汽车行业赢得了更深厚的影响力。(《汽车人》记者/刘响林【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63.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