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国有制造企业掌门人低调到只会用行动来证明:东风,这个诞生于大山深处,曾被赋予了特殊政治意义的汽车企业,走向世界的坚定程度并不比初时走向市场时少。
这出于东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一个国际化企业成长的必然规律。
在国内市场,宏观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包括发展速度换挡,改革力度的加强;在国际市场经济环境日新月异,地缘政治的不断变迁。面临当前形势,中国的汽车产业在战略上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考量。
在东风汽车总经理朱福寿看来,前期改革的红利已经释放了,现在需要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新的时点,汽车产业需要随之进行变革。
首先,汽车工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连续3年在整体的内部深化改革,包括对集团整个的定位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顶层设计,提出大自主的品牌计划,制定未来东风国际事业的模式。”朱福寿表示,东风接下来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创造东风公司在后合资时代的引领优势。
在“一个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一个面向世界的东风一个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的“东风梦”中,“自主”和“国际化”无疑是东风当前发展的两大课题。
“大东风”合力
在加快海外布局的同时,东风自主的“大协同”也在齐头并进。
根据东风此前发布的“乾”2018年,东风自主品牌销量将达到100万辆,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100万辆。
为支撑这一自主品牌计划,“十二五”期间,东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个子品牌,并以东风乘用车品牌统领。通过规划各个子品牌的定位,将子品牌由竞争关系导向大协同关系,三者通过各自的差异化布局,覆盖各个细分市场。
为深化“大自主”战略,东风内部将从商品平台、动力总成、技术研发能力、网络渠道、品牌及海外事业这PSA的全球战略联盟合作,东风公司走出中国车企发展合资自主的新路径,在与海外合资伙伴的关系中地位空前提高,最突出的表现合资企业的产品不仅要挂两个洋品牌“雪铁龙”和“标致”,也要挂上中国母公司品牌“东风”。
在“大自主”战略的实施推进下,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东风乘用车经过5年市场运作,在质量、制造、营销上已经初见成效,开始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跨越。
同时商用车领军地位依旧稳定,从上世纪EQ140,到如今的天龙重卡、天锦重卡,东风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实力商用车制造商,中重卡销量连续1-10月份,东风汽车公司累计销售汽车8.65%,其中销售乘用车13.14%,销售商用车10月份,东风公司单月销售汽车2.66%。
国际化思路
在东风成立40%。在东风大家庭中,有上市公司、合资公司,也有民营公司,从自然关系来看,已经不是纯粹的国有企业。
朱福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东风汽车各个事业板块将会进一步建立负面清单制;考虑哪些板块可以进一步对市场放开,哪些板块可以让关键人才持股;在推进创新研发的举动中,有没有必要让技术人才持股来激励他们的创新积极性等。以便在混合所有制上面更有作为。
他也坦承,在这方面,东风也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面临纯市场化混合所有制集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央企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有的问题很难推进。
而根据竞争性的产业符合市场配置资源起主导作用的规律,东风公司内部在
在国际化方面,东风已经陆续与沃尔沃、雷诺等跨国车企成立了合资公司,而入股PSA之间如何强化整体协同推进。
“我们一定要结合东风的实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国际化道路。东风的一个优势就是合作伙伴的资源比较多,与PSA在重组过程中还有几个框架性项目,包括正在进行的技术中心、亚洲的销售公司的构建。而利用PSA的平台打造的东风品牌的乘用车,也将在明年春节后面世。
无疑,国际化发展思路将为东风自主发展增添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