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葳漪专栏】体验始终最为重要——关于汽车内饰设计的探讨

作者:
刘葳漪
时间:
2022-04-04 07:55:30

设计师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是一切产品都是为使用者服务的,人的体验是最重要的。

 

文 / 刘葳漪

 

北京,顺义荣祥广场,轻食店的春日窗外,老外们开着狗骑兔子(天津方言,电动三轮车)去婕妮王超市旁边的意大利餐厅;嫁给王老二的秀兰儿带着俩保姆接上她的儿子汤姆从国际学校放学,喝杯星冰乐再回隔壁的别墅。

 

在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中,与一位汽车内饰设计师,同时也是资深的汽车人对话,有着畅所欲言的交谈氛围。

 

陈浩,对凡事都有自己的思考,乌合之众的时代,他是一位独立表达者。

 

陈浩刚刚完成对某国产主流品牌新车的内饰设计,其冰雪主题奔放且跳跃,坐在车里心情就变得鲜明起来。同样是活泼的表达,这款冰雪主题和他之前为某进口品牌小车做的内饰设计却大相庭径,纹理的走向,透露出品牌想要传递的底蕴。

 

以往,走出国门的旅行轻松便利,一个周末就能去日本滑雪或者去东南亚潜水;而今,旅行变得障碍重重,设计灵感的累积从何而来?从这个话题开始,我们打开了一场关于内饰设计的探讨——

 

不同时空储备的思绪碎片

 

Q:很多设计师都是从旅行中找灵感,这几年是不是遇到了一些思考的瓶颈?

 

A:的确,这两年旅行的障碍重重让我们减少了很多与世界接触的机会,不过好在互联网足够发达,我们仍然可以获得一些最新的信息。我关注了一些有关艺术与设计的博主,B站、微博等等,也订阅了这方面信息传播的公众号。

 

优秀的新人辈出,我通过互联网阅读那些最前沿设计的时候,感觉非常兴奋,不仅仅是汽车,也包括装置艺术品、工业产品设计、科幻电影原画设定等等。所以即使不能亲自出去走走,也可以及时给自己充电。

 

 

我个人觉得,获取灵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要基于积累,灵感其实更多时候是点燃了一个火花,把之前的处于大脑中,在不同时空储备的各个碎片状思绪有机连接起来,于是一个有趣的想法就诞生了。

 

不管设计多酷,产品都是为使用者服务的

 

Q:做内饰设计,有哪几个考量维度是不能被忽略的?

 

A:首先是体验。设计师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每个人都想设计出一辆超级跑车,甚至宇宙飞船,大家都会觉得那很酷。你知道嘛,设计师总是想做很酷的事情。但是,一切产品都是为使用者服务的,人的体验是最重要的。

 

当我在做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想的就是当用户沉浸其中的时候,哪些地方会让人感到不适,我去修正它;哪些地方会让人感觉舒适、放松产生发自内心的愉悦感,我去放大它。

 

所以颜色的搭配、材质的选用排在造型前面,它们会对我们的视觉和触觉产生直接的影响,造型设计反而是其次的,是满足功能性的。

 

 

其次是细节。我希望通过隐藏诸多的设计细节,把自己的设计想法和故事埋在里面。

 

这样,当用户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还能够不断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这些细节都和整辆车的设计主题相关。对细节的把控也会让用户能够感受到这是一辆精致的车,是用心的,不是粗制滥造的设计。

 

“带鱼屏”的设计更适合来吸引投资人

 

Q:你欣赏的几位设计师都有谁?

 

A:历史上值得敬仰的大师太多了,许多著名的设计师都足以让我们学习很久,如果再放在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来看,更是令人钦佩。哈利·J·厄尔、德·席尔瓦、马塞罗·甘迪尼、奥山清行、彼得·希瑞尔、戈登·瓦格纳、霍伊顿克等等,设计师们一直在争议和大师之间徘徊。

 

Q:作为专业人士,能否和我们共享几款自己喜欢的汽车外形和内饰?

 

A:各个时代都有令人着迷的汽车外形设计,我是喜欢复古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所以可能比较偏好这类车型,比如奔驰的Vision EQ银箭、法拉利SP2、现代IONIQ 5等等,这些车都非常有特点,把最新的电气化、智能化科技感与传统的复古主义融合得很好。

 

 

内饰方面,我不太喜欢过于简洁的内饰。虽然对于设计师来说,简约主义风格的内饰看起来会很舒心,但漂亮的设计图不见得会带来很好的实际体验感。

 

就像我前面说的,内饰设计第一重要的就是用户坐进去的体验感,要有柔软、舒适、精致的感觉。所以我更喜欢传统一些的内饰,看上去没那么惊艳,但是触感和沉浸感很好的内饰。

 

我并不反对屏幕,我很乐于享受屏幕带来的便利体验,但屏幕被滥用则让我不满,尤其是那些横向空间很长的“带鱼屏”,那样的设计更适合来吸引投资人,而不是这辆车的实际使用者。

 

在不出错的基础上做到美

 

Q:这个问题一定要问,作为一个有想法、有观点的汽车业内人士,你觉得目前国内汽车设计是否存在瓶颈?

 

A:目前国内汽车设计其实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最近10年发展得很快,走完了很多传统老牌造车企业许多年走过的路。

 

 

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国内车企的设计水平现在都不低,尤其是我最近走访了一些国内车企的设计中心,设备和人才都是一流的。

 

但也正是因为过快的发展,让我们在汽车设计上太过于向市场妥协,比如有些不成熟的设计,为了赶周期,很快就可以量产,这些设计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或者使用的不便利,或者给日后的维修造成更高的成本。

 

另外,最近也看了不少国内车厂的最新设计作品,在设计技巧层面已经运用得很棒了,已经可以做到不出错,并在不出错的基础上做到美。

 

但是在基本的美的基础上,总觉得整辆车缺少记忆点,缺少性格。这部分是需要积累并且创新的,这是汽车设计最难的部分。

 

跨界知识的积累是国内设计师的短板

 

Q:坦诚地讲,我们在汽车设计层面和国外的差距在哪儿?

 

A:相比国外的设计师,国内新一代的年轻设计师还少一些跨界知识的积累,缺少汽车设计之外某一项领域的了解。

 

比如在做汽车设计中经常借鉴的战斗机外形设计,比如车头的两侧进气口。这就需要设计师除了了解战斗机的外形,还要了解战斗机为何如此设计,DSI进气道、加莱特进气道、附面层隔板进气道、激波锥进气道各自的特点,这样做出来的设计就不是简单的形式层面的模仿,而是兼具美感与一定的功能性。

 

类似这样的维度越多,可以运用的元素就越丰富,设计起来的想法就会越多。

 

 

不过,不管怎样,国内设计师正在飞速成长。

 

因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汽车市场,所以汽车设计师有很好的成长土壤。

 

而且年轻一代的设计师视野越来越国际化,接受的教育和自身的积累也越来越达到很高的水平,很多优秀的年轻设计师还在院校就已经被各大车厂盯上,来自中国的汽车设计大师正在孕育中,就在今天这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中。【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邮箱:qcr007@126.com / 电话:010-63135270。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