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排放问题成热点,双方股价应声跳水。蔚来、小鹏由于基本面低于预期,股价跌超9%。
文 /《汽车人》张恒
5月25日,受北向资金流出等影响,A股上证指数小幅收跌0.11%,港股恒生指数下跌1.93%。由于受到了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以及蔚来、小鹏基本面低于预期等消息影响,拖累汽车板块走低。
A股:长城举报比亚迪
5月25日盘中,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已于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比亚迪立刻公告回应,认为长城汽车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举报依据。此事在网上迅速发酵,也立刻影响到了正在交易中的股价。
比亚迪A股于早盘11点10分到下午13点10分左右,股价跳水超2个点,当日收跌2.41%,每股收于255.60元,市值7440亿元,当天市值损失约180亿元。
长城汽车于早盘11点20到下午13点10分左右,股价跳水超5个点,当日收跌6.17%,每股收于24.80元,市值2104亿元,当天市值损失约130亿元。
两家车企成交量分别列位汽车板块的第一和第三,比亚迪成交34.14亿元,长城汽车成交8.86亿元,长城汽车A股创出自2022年5月以来的低点。
从盘面上看,该消息也带蹦了汽车板块,A股汽车板块在早盘10点30以前还是上涨的,然后单边下跌至下午14点左右,盘尾出现了拉升,汽车板块当日跌0.95%,表现不及大盘。
有趣的是,事情是在4月11日举报的,长城汽车对外发布举报信息是在5月25日,而这一天也是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规划的上市时间。
对于常压油箱这些技术问题因为涉及到了专业知识,孰是孰非应等监管部门公布审查结果。但从公告时间上看,部分意图显然是在舆论层面。自比亚迪实行“油电同价”战略以来,其新能源车型价格不断下探,今年2月,比亚迪发布的秦PLUS DM-i冠军版,起售价仅为9.98万元,成了爆款车型。
竞争对手肯定在研究爆款竞品的成本结构,或许也因此才有了这次举报。从当日整车股的表现看,多数车企虽有下跌,但跌幅不大。这表明一方面车企围绕成本的竞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社会舆论战成了产品之外的重要战场。但网上舆论战也是双刃剑,比如最先把汽车业网络营销做到新层次的蔚来和小鹏等新势力品牌,如今的情况也不妙了。
H股:蔚来、小鹏领跌汽车股
港股方面,小鹏汽车于5月24日晚发布了2023年一季报,公司第一季度总收入40.3亿元,同比下降45.9%,环比下降21.5%;汽车销售收入35.1亿元,同比下降49.8%,环比下降24.6%;毛利率为1.7%,环比同比明显下滑;汽车利润率为负2.5%,同样下滑明显;第一季度净亏损为23.4亿元。
消息发布后,5月25日,小鹏汽车港股当日下跌9.26%,收于35.15港元,市值541亿港元。
5月24日,蔚来旗下中型SUV ES6换代车型——全新ES6正式上市。新车售价36.8万-42.6万元,提供了75kWh电池包和100kWh电池包两种版本,如采用电池租用方案,新车的起售价为29.8万元,电池租金每个月为1680元。新车于5月25日开启交付。
由于新ES6定价高于市场预期,价格公布后,蔚来港股当日下跌9.34%,收于61.15港元,市值1051亿港元。
《汽车人》认为,当初的新势力代表“蔚小理”,如今前两者显然已经掉队了,两家公司的市值加起来蔚来(1051亿港元)和小鹏汽车(514亿港元)距离理想汽车(2320亿港元)都有不小差距。
2023年以来,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新一轮的淘汰赛上演。产品力、性价比、成本、品类细分赛道等,车企如果哪一步没有踩准市场脉搏就会变得非常被动。尤其是新势力品牌,由于车型不够丰富,现金流更紧张,容错能力相比传统车企更低。所以这次,一款新车投资者觉得价格不合适,公司股价都会产生剧烈波动。
而在后补贴时代,增程式新能源车赛道快速升温,而且三家新势力当中,理想汽车最注重成本控制,所以目前来看成了最有希望的新势力品牌。但蔚来和小鹏账面上还有不少的现金,产品也有一定积累,也就是说手里还有牌,只是不能再打错了。【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