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巨头的海外营收突破千亿元,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技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提升,也验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成效。
文 /《汽车人》张恒
2023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千亿出海阵营”新增五家企业。
具体来看,在A股市场5363家上市公司中,有3417家公司实现了海外业务收入,总金额达到8.51万亿元。相比上年同期,海外业务收入增加了3500亿元,增幅为4.3%。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8.51万亿元的海外营收主要来源于九大行业。按照公司数量排序依次是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汽车、计算机、轻工制造和有色金属。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有14家上市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而2022年这一数字为10家。新进入“千亿出海阵营”的公司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国交建、潍柴动力和上汽集团,而京东方A则从阵营中掉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新近崛起的五家企业中,有四家归属汽车行业,覆盖了乘用车、商用车及电池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证明了中国车企在2023年海外市场扩张中迈出了决定性的大步伐。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渗透率不断提升,也带动了国内头部公司的出海规模。
比亚迪2023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5%,达到1602.22亿元,排名从上一年的第14位升至第2位。这是比亚迪首次实现海外收入突破千亿元,其新能源汽车已经销往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宁德时代在过去三年中,海外收入保持了高速增长。2021年,公司海外收入为272.42亿元,2022年增至757.3亿元,2023年进一步增长73%,达到1309.92亿元,三年累计增幅高达380%。
上汽集团也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展受益匪浅,其海外收入从2021年的567.34亿元增至2023年的1120.38亿元,增幅近200%。
潍柴动力2023年的海外市场收入达到1137.5亿元,超越了国内市场收入的1002.1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海外市场的毛利率高达22.02%,相较于国内市场的20.02%优势明显,这不仅凸显了其国际业务的盈利效能,也反映了公司收入结构的均衡性。
长城汽车这次虽未能进入千亿出海俱乐部,但近年来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显著。2023年,长城汽车的海外销售实现翻番,全年出口31.4万辆,同比增长82.37%,海外收入达到531.14亿元,而上年同期为263.55亿元。今年一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收入428.6亿元,同比增长47.60%;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2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7倍,创下历史同期最高记录。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2024年出口销量目标定为“保40万,争50万”。
尽管市场普遍认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出口增速不尽如人意,但有机构预计下半年将有所改善,汽车、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行业预计在今年继续实现出海规模的增长。
《汽车人》认为,中国制造业凭借其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在全球市场持续享有显著的成本竞争优势。随着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换代与新产品的加速迭代,这一内部升级不仅能够有效刺激国内需求,还很可能与出口需求形成良性互动,共同驱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迈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从2023年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来看,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显著提速,特别是汽车行业,正以破竹之势重构全球市场版图。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巨头的海外营收突破千亿,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技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提升,也验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成效。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显示了“中国智造”的绿色科技正赢得全球消费者的信赖。这一成就不仅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品牌力建设的直接验证,也预示着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航者。【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