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的持续内卷使得“港股汽车投资热”逐渐降温,资金开始流向更具吸引力的新科技赛道。
文 /《汽车人》张恒
12月4日,港股早盘波动后,下午走势疲软。收盘时,恒生指数微跌0.02%,收于19742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32%,收于4404点。汽车板块表现不及大盘,下跌0.39%。
虽然主要指数的变化看起来不大,但汽车股的成交量却降到了一个近期低点,当天仅成交47.7亿港元,是过去六个交易日里最低的一天,也是自9月19日以来的第三低位。从11月26日起,汽车股的日成交量已经几次跌破50亿港元大关,在最近七个交易日中,有三个交易日的成交量都低于这个数字,这确实反映出市场的活跃度有所下降。
在汽车板块内有交易记录的39只股票中,只有16只的成交量超过了1000万港元,而突破1亿港元的更是只有6只。在这些成交量超过1000万港元的股票中,仅有3只以涨势收盘,其余13只都以下跌收盘。
整车股中,比亚迪股份小幅下跌0.76%,收于260.4港元,市值7570亿港元。该股的日成交量缩减到8.44亿港元,比前一天少了近三分之一,这也是近12个交易日的新低。
理想汽车更是未能逃脱这一趋势,当日微跌0.23%,收于87.8港元,市值1864亿港元,成交量大幅减少至5.10亿港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几乎减半。此外,零跑汽车在过去17个交易日内只有一天上涨,其余时间都在阴跌,成交量也降至5443万港元,仅为前一天的一半,并创下了自9月16日以来的新低。
不过,也不是所有股票都不给力,广汽集团和长城汽车就出现了成交量增长的情况。自从广州车展以来,这两家公司因为一系列的动作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然而,由于它们平时的交易活跃度并不是板块内的顶尖水平,即使人气有所提升,也没能改变整个汽车板块的下行趋势。
《汽车人》观察认为,当前港股市场成交低迷反映了投资者心态的一些变化。虽然恒生指数近期看起来波澜不惊,但这种平静背后可能隐藏着投资者对未来市场走向的谨慎态度。
特别是汽车股方面,像比亚迪和理想汽车这样的行业龙头,成交量明显缩水,这更直观地显示了市场对汽车行业短期内走势的担忧。换句话说,投资者似乎在悄悄调整策略,从短线交易转向长线布局,或者干脆在等待更好的入市时机。这一趋势不仅限于汽车板块,也是整个市场情绪的一个缩影。
同时,“港股汽车投资热”似乎正在经历一波结构性退潮。作为主要由机构和外资主导的市场,港股的风向往往受这些大玩家的风险偏好和资金配置影响。最近成交量的下滑,可能暗示着外资对港股汽车行业的兴趣有所减弱。
随着智能化、电动化逐渐成为行业标配,主流车企和新势力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同质化。相比之下,其他高成长性领域,比如人形机器人和固态电池等,正吸引着原本投向汽车的资金。这反映出投资者开始追逐新的科技热点,而不再仅仅聚焦于汽车概念。车企要想保持吸引力,必须拿出更多实质性的创新。
汽车板块成交量下降还传递出一个信号:市场正在重新评估汽车企业的基本面。行业内卷加剧、补贴政策退坡、海外需求疲软以及新能源市场接近饱和等问题,都可能让企业利润承压。
比亚迪要求供应商继续降价10%,表明行业内卷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可能愈演愈烈,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可能会进一步被压缩。毕竟,投资者还是更看重利润指标,青睐那些利润率较高的行业。未来,市场的关注点将从“讲故事”的扩张模式转向“讲实话”的盈利质量,对企业研发、技术创新及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市场或许只是暂时低迷,但背后深层次的变化正在悄然重塑行业的未来格局。这些变化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地方,它们将决定未来的市场方向和投资机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