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股指的上涨,汽车板块低迷态势明显,反映出投资者对2025年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担忧。
文 /《汽车人》张恒
1月15日,恒生指数震荡上涨,收盘小幅上涨0.34%,收于19286点;恒生科技指数也小幅上涨0.27%,收于4363点。
当天,汽车板块表现疲软,下跌1.14%,成为表现最差的板块之一。
在整车上市公司中,大多数股票普遍下跌。当天交易额超过1亿港元的10只汽车股中,除了比亚迪股份微涨0.70%外,其余个股均以下跌收盘,且新势力车企跌幅较大。
具体来看,零跑汽车以5.01%的跌幅领跌汽车股。该股当天低开并持续震荡下行,最终收于32.2港元,市值430.5亿港元。由于1月14日零跑汽车股价大幅上涨13%,并且成交量放大至前一交易日的11倍,15日的股价下跌可视为短期获利回吐的反应。
理想汽车紧随其后,当天股价下跌3.12%,收于85.40港元,市值1812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前三周,其股价持续下行,且成交量持续萎缩。从股市走势来看,理想汽车的表现与整体汽车板块相似,都是呈现缩量下行的态势。
此外,长城汽车下跌3.00%、吉利汽车下跌2.58%、蔚来下跌2.31%、华晨中国下跌1.95%。
虽然部分整车公司2024年业绩表现强劲,但整体汽车板块的低迷态势依然明显。相比股指的上涨,汽车板块的下跌尤为显眼。这反映出在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投资者对2025年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利润进一步下滑的担忧。
一方面,汽车行业的盈利挑战越来越严峻。虽然新能源车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赚钱这条路并不好走。尤其是对于新势力车企而言,行业内的竞争如今变得异常激烈,主流车企的快速转型,让新势力们要在“内卷”中突出重围难上加难。
另一方面,新能源市场存在潜在的“泡沫”风险和资金流动性考验。零跑汽车近期股价的大起大落,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企的高度敏感。随着市场热度的降温,资金开始流向半导体、AI等高科技领域,这都现实的问题。实际上,这个行业可能还在“泡沫期”,大量的资本集中在少数几家头部企业,而一些跟随者则可能在市场冷却后被淘汰出局。
另外,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汽车板块的疲软同样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还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危机,都对汽车行业产生了潜在的负面作用。
对于车企来说,在全球化布局、供应链稳定性等方面的压力逐步加大,而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升温。在这种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自然导致了汽车股的表现不如人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