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人物

葛树文:确保奥迪全方位领先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4-12-22 15:26:14

  “5年时间对期待者来说确实太久,但这恰恰体现了奥迪的造车理念——绝不会为了某个细分市场的火爆而匆忙打造应景之作,而是毫不妥协地打造标杆级的精品之作。”7月25日广州,奥迪Q3发布会上,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坚定地说道。

  当晚,奥迪家族最小的SUV Q3正式上市。安铁成相信,这款融合轿跑风格与运动性能的高档紧凑型SUV,将引领这一细分市场的发展潮流。

  当晚另一大看点来自于刚刚接任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的葛树文。承接前任成绩高位接盘,葛树文压力不小,但他表示,有信心带领一汽奥迪挑战新的高度。葛树文说,下半年奥迪将继续向国内市场引进多款全新车型,并计划在金融和二手车领域同时发力,从而确保奥迪在国内的全方位领先。

做精品不妥协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2007年Q3的原型概念车Cross Coupé quattro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从而开启了高档紧凑型SUV这一全新的细分市场。到2011年的上海车展,以奥迪Cross Coupé quattro概念车为原型的量产奥迪Q3正式发布。

  安铁成承认,5年时间对期待者来说确实不短,但之所以没有匆忙推出Q3,正体现了奥迪的造车理念——绝不会匆忙打造应景之作,而是毫不妥协地打造标杆级的精品。他透露,随进口车型之后,国产奥迪Q3也将在不久后于长春国产。他相信,凭借奥迪Q3自身的优势和一汽-大众作为“中国最强大高档车制造基地”的优势,奥迪Q3必将成为高档紧凑型SUV这一细分市场的引领者。  

事实上,在欧洲上市一年的Q3已经大获成功。截至今年6月份,在全球范围销量已突破5.2万辆。此次先期进口的3款Q3,分别配备125千瓦和155千瓦的2.0升TFSI涡轮增压燃油直喷发动机、7速S tronic双离合变速器和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此外,奥迪Q3还提供智能泊车系统、主动式奥迪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奥迪侧向辅助系统、奥迪驾驶模式选择等多项全球领先的高科技配置,从而全面体现了奥迪在选材和做工方面的传统优势。

本土化为重

  继续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已成为从安铁成到葛树文乃至每一个一汽奥迪员工的信念。这种自信不仅源于类似Q3这样的产品力,更源于上半年奥迪在华的卓越表现。根据不久前发布的半年业报,国内高档车竞争中,凭借之前打下的良好基础,奥迪继续一骑绝尘,销量规模以及增幅都大幅领先竞争对手,继续稳坐国内高档车市场冠军宝座。

  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奥迪共向中国市场交售新车192503辆,同比增幅达38%,与紧随其后的宝马销量差距从去年同期的17416辆增加至33547辆。

  对于奥迪在华的标杆性成功,奥迪事业部总经理薄石深有感触地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奥迪在华坚定不移的本土化。“从本土化的成熟度来看,一汽-大众奥迪是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举一个小例子,在全系产品中,我们会配备启停系统,而其他厂家即便是现在也难以做到这点。”

  薄石自信地说:“如果有一个品牌可以说它是本土化、国产化的先锋或者标志的话,我想只有一汽-大众奥迪。”

加速贴近梦想

  此前不久,奥迪在上海举办了大规模的奥迪品牌日,并发布了对未来汽车技术三大发展趋势的判断,包括代表轻量科技的“ultra”、代表互联科技的“connect”和代表电动科技的“e-tron”。以此为导向,奥迪在华新能源汽车布局也不断加速。

  薄石介绍,奥迪将在中国率先投放混合动力Q5,并在随后两年时间里陆续在全系国产车型上标配Start-Stop发动机启停装置。此前奥迪曾表示,将于2015年之前把全系车型引进到中国市场。为此,今年下半年奥迪将继续大力度引入新车。其中包括已经上市的Q3以及RS5和A4 Allroad等车型。

  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奥迪明显加快了新产品导入的步伐,从A3、A5和S5,到去年入市的A8L W12、R8 Spyder和A1,再到今年的A7和混合动力Q5,奥[FS:PAGE]迪新车引入步伐不断加快。

  随着这些全新车型的导入,奥迪的品牌内涵得以极大丰富,消费导向也更加年轻化。而奥迪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彻底摆脱了此前的官车形象,薄石介绍,从统计数据来看,奥迪销量的70%-80%都是换购用户,公务用车已经不足15%。

  站在过去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奥迪坚定了未来继续领跑的意志。薄石介绍,奥迪的销量目标是“三年一百万辆”;在品牌建设方面,他希望可以把一汽-大众奥迪打造成为在中国市场上最具进取魅力的高档车品牌,而从现在的各项关键指标来看,他确信距离这个目标已越来越近。

(作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