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看着中国汽车工业这样发展壮大起来,想到自己以前曾经坐过的上海牌,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感慨万分。现在,即使他希望换一辆中国的红旗坐坐,也因为多方面因素而搁浅。历史的原因不再追究,中国汽车工业也正在努力中。接受《汽车人》的专访,何老一再呼吁,中国的官本位风气必须要刹住,汽车,仅仅只是一个代步工具,而不是身份的象征。
《汽车人》:现在都在说中国汽车大而不强,但怎么强大?连我们的政府都不坐我们的本国汽车,政府采购基本都是合资品牌,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何光远:我是非常希望政府采购要用咱们自主品牌的车,这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像韩国、印度,他们的国家领导人都是坐自己本国的汽车,这是国家领导人带头的问题了。从长远来看,也应该是我们汽车业的一个趋势。
《汽车人》:有声音呼吁,国家要拿出强制性措施,要求公务采购必须用自主品牌,您觉得有可能吗?
何光远:中国是加入了世贸组织的,如果要政府拿出一个政策说必须要购买自主品牌,必须规定一定比例去买的话,那就要引起一些贸易纠纷了。这个问题,国际上现在盯得很紧,之前就在说我们对外商的政策是有歧视的,有本土保护的嫌疑。所以类似这样的政策,我觉得不太可能很直接地拿出来,有一定难度。但我觉得有两点,一是政府内心要有这个意识,真正支持我们自主汽车工业的发展,你不一定是要下发文件,有很多方式可以操作;第二,就是我们的企业要争气,要有能力提供适合政府公务用车的产品,保证产品和质量。
《汽车人》:现在要政府官员从意识上去改变,这个难度还是很大的。这么多年,好多东西都成习惯了。
何光远:所以说,这又是一个社会风气的问题,全世界最贵的车,都在往中国跑,卖得很好。打个比方说,在“两会”期间,如果某个部长去列席会议,坐一个奇瑞QQ到天安门,到人民大会堂,我估计警察连台阶都不让他上。社会都已经有一个固定思想了,政府官员就是有身份的。现在有些年轻的干部,也在学这个,很不好。其实,汽车就是一个代步工具,政府应该提倡节俭,提倡节能。再举个例子,我平常都是自己倒垃圾,自己去买车。去菜市场、去超市也就一站半的路,我就坐公交车,再坐回来。我还有老年证呢,是免费的(笑)。有时候别人看见了会奇怪,说何部长你怎么坐公交车啊?其实我觉得这很正常啊,和你是不是部长没有关系,中国这么多年遗留的这种观念太厉害了。
《汽车人》:中国这个官本位风气,其实老百姓也是从政府层面传递出来的。
何光远: 我前两天看报纸说,默克尔在当了总理以后,她没有去总理官邸住,还是住她的公寓。从她公寓到国会、到总理府很近,她上班不是步行就是骑自行车。现在你再看看,咱们的中央领导一出来,就会有开道车,提前把马路几条车道占了,警察还拦着不让老百姓走,这个影响不太好。说实话,中国的这个警卫系统,确实也把咱们的领导给局限住了,他们也很不自由。从支持自主品牌来说,官员要带队,不能追求高档,互相攀比,为什么默克尔一国总理都能走路骑自行车,我们就不行呢?另外,舆论要引导,让大家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汽车就是一个代步工具,不是身份的象征。
《汽车人》:“双18”政策出来后,某些部门还是会以特殊需求的名义违规购车,您觉得应这是否是政策监督不力的结果?
何光远:“双18”政策,对公务用车的排量和价格,规定很硬性,这对自主品牌是好事。你所说的违规购车也有这可能,但我估计绝对不会成为主流。主流的政府用车,肯定还是符合“双18”标准。现在危险的是在什么地方呀,即使“双18”,跨国品牌也会根据这个标准下行,做小排量低价格的产品,还是会跟自主品牌争夺市场。
《汽车人》:最近有消息在说,红旗、上海、北京这三大历史品牌,都要重新回归了,尤其是红旗牌和上海牌,会成为省部级官员的标配。
何光远:这肯定是好事。一旦正式推出,政府批量采购,效应出来了,毕竟都是大家心目中的老品牌,如果各方面性能比原来更好,我觉得是能够打开这个市场的。但是我另外要说的是,大家也不用扎堆去做类似“大红旗”、“大上海”的,因为中央用车的这个量是比较少的,对于企业来讲,不仅是要满足政府官员,更要满足社会各级人士的大量使用。目前,我自己感觉一汽奔腾与广汽传祺还是很不错的。
《汽车人》:听说您很希望能够坐坐红旗?
何光远:那当然,这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呢。其实我之前的车,按照国家规定,8年一换。所以,前年就应该换了,我那车用了10年,还被撞过两次,排放没达到欧Ⅲ标准。但我就是拖着没有换换,因为我想换辆红旗,听说今年咱们的红旗车就要出来了。这一拖就拖到今年,但现在红旗还没准确消息。最后,国家按照规定把我原来的老车拿走了。现在,即使红旗出来了,也不可能给我再换车了,所以到时候谁有红旗跟我换着坐,我倒是很愿意。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