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何毅见面是在一汽解放2012年的年会上,他刚升任道依茨一汽大柴(以下简称大柴)第一副总经理没多久。当时他身着正装,系一条淡蓝色斜条纹领带,鼻梁上架着一副半黑框眼镜,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他身上,让他整个人都沐浴在冬日暖阳里,眉眼带笑,此刻他的心情不错。
何毅高兴是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其通过全力开拓工程机械市场以及全方位降成本等一系列举措,最终实现了扭亏为盈,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而且“难产”近两年的国Ⅳ排放标准实施在即,这是大柴继国Ⅲ后,迎来的又一个发展大市。
在这诸多利好因素的包围下,何毅行事却意外的低调。培养电控技术维修服务团队,备战国Ⅳ;稳步推进明星盈利业务——工程机械板块,扩大业务范围降低风险;构建步调一致的体系。等等一系列举措,都是在夯实大柴的根基。
何毅在大柴工作近30年,历经它从独立到重组、最后到合资的多次变革,深谙大柴的实力和所遭遇的瓶颈。现在大柴求的就是一个“稳”字,因为只有根基稳固才能打下江山。
曾经的困境
按理说,大柴坐拥一汽集团中重型商用车的配套市场和全球内燃机鼻祖道依茨发动机的顶尖技术,其拥有的优质实力不亚于其他竞争对手,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一些中外独资发动机企业更有优势。合资4年,到现在才摆脱亏损的侵蚀,这多少让人费解。
这个谜题,如今被亲历其中的何毅一语道破。他对《汽车人》说:“这几年本来是这个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我们还是徘徊在10万台、11万台、9万台这么一个水平线上徘徊,没有跟上这波行业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产品过于领先。”
当年国Ⅲ风渐起的时候,为了在这一波国Ⅱ升国Ⅲ的换代大市中占领先机,一汽集团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布局。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当年早前布下这颗制胜的棋子,最后却成了牵制大柴发展的“死棋”。“为了这个项目,一汽集团累计投资了15亿元,其中12亿元用来购买技术,3亿元用于建厂房和购进设备等。经过4年建设,2006年4月12日,这些产品实现批量试生产。”何毅回忆道。
为了进一步深入合作,2007年8月一汽集团和道依茨,双方各按50%比例共同投资12亿元建立了道依茨一汽(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就在他们踌躇满志地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杀出一个“程咬金”搅局,让整个局势出现了大逆转。
本来凭借道依茨的技术优势,大柴的电控单体泵技术占有很大的优势,是最有希望在国Ⅲ的换代升级的竞争中取胜的企业,却被的中国重汽EGR发动机狠狠地将了一军,后者比他们成本低将近1万元。
即便后来大柴和玉柴、潍柴、锡柴等厂家,先后也展开了EGR型式国Ⅲ柴油机的开发,并于去年年底开始投放市场,但是市场先机已失。产品销售受阻,之前投入的资金,收不回来。这对刚成立的大柴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当时我们只能靠老产品维持生存,所以这些年我们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何毅说。
机遇来临
虽然当年大柴在国Ⅲ排放技术路线上电控技术失利,但是大柴一直没有放弃这条升级路线。何毅认为发动机早晚得过电控化的一关。“同样的路,轿车已经走过,商用车同样也不可避免。”何毅的这个观点得到了业内资深人士的支持。
“国Ⅲ提升至国Ⅳ,并不像国Ⅱ升国Ⅲ那样简单,只需改装电喷系统,国Ⅳ标准涉及到整个发动机技术的全面提升,主流的技术路线有两种,一种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体系;一种是EGR(废气再循环)体系。目前,核心技术仍然被国外企业垄断。”
这个消息对国内没有合资合作的本土企业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有内燃机鼻祖道依茨撑腰的大柴来说,这是其期盼已久、迟来了近10年的“大市”。也许是命运之神也觉得亏欠了这个努力奋进的企业,前不久,从环保部门也传来了喜讯:“难产”近两年的国Ⅳ排放标准实施时间终于落地,明确规定国内柴油发动机将于2013年7月1日,全面实施国Ⅳ排放。
受国家大环境影响,商用车和工程机械等上游市场增长速度放缓,为之配套的发动机行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今,无论是法规还是市场都在逼迫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升级。别人都在为如何提高旗下产品技术而绞尽脑汁的时候,何毅却为眼前的变化暗自称好,为什么?因为只有整个行业技术水平提升,大柴的电控产品才能撕去“曲高和寡”的标签,回归主流市场。
第一步跳跃
产品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有形武器,为了确保取得完胜,何毅在产品的“硬件”和售后服务的“软件”上,做好充分部署。在产品硬件上,大柴针对不同车型的使用情况,分别采用电控单体泵技术和电控共轨技术、四气门技术、EGR+后处理系统(DPF)、SCR、OBD、轻量化及降振降噪等技术,实现国Ⅳ升级,满足市场对轻量化产品的需求。国Ⅳ产品升级在即,何毅必须祭出更有利的措施确保在“大市”来临时,取得完胜。“2012年我们准备专门组建一支服务队伍,深入到地级市。前期的投入必须要做,总要经历这个过程,等各网点都掌握了,我们再逐步撤回这些人。”
“现在我们的产品还是窝着的,今年是一个起跑,到国Ⅳ法规真的实施以后,我们将完成第一步的跳跃。”何毅笑着并挥手在空中做了一个水平起跑到跳跃的手势。在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原理: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因为如果失手,篮子里的鸡蛋就会全部摔破。如今大柴的产品构架由车用发动机、工程机械发动机以及少量农用发动机组成。其中车用发动机和工程机械发动机逐渐成为企业的主营业务。
这些年,大柴依托道依茨产品在工程机械市场的品牌号召力逐渐站稳脚跟。当年大柴在车用发动机业务遭受的重创,这几年也在工程机械板块补齐。何毅对《汽车人》说:“虽然我们起步比较晚,但是每年都保持着70%的增长,我们逐步扭亏也是因为这个细分市场的贡献。”目前,大柴在工程机械行业才刚崭露头角,未来何毅将要重点挖掘道依茨产品在中国的潜力。在大柴的车用发动机“大时代”还未到来之前,其工程机械产品将成为支撑大柴发展的主力军。
步调一致
产品为王,体系制胜。虽然道依茨与康明斯、五十铃等跨国发动机企业一样,技术水平占据高端地位。但是,它扩张的步伐却不像康明斯那样激进。“它是一个醉心技术、保守的企业。”何毅如此评价这个合作近4年的合作伙伴。身为德国企业,道依茨的保守和谨慎是它固有的企业文化。这样中规中矩的发展思路,虽然看起来很“安全”,但是却难以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尤其在不按常理出牌的中国市场,更需要一些灵活的体制,以应对像“国Ⅲ”这类危机事件。
在一汽集团和道依茨的合资构架里,在技术上道依茨占有绝对话语权。虽然道依茨能生产出一个好的技术产品,但是其需要一个深谙中国市场环境的人来运作,才能物尽其能,才不会水土不服。何毅在内燃机行业摸爬滚打近30年,对中国市场运作模式再熟悉不过,他一直秉持“外圆内方”的做事风格,让他不仅有忍的精神,也有让的胸怀,他这样的性格能将双方的优势融合在一起,步调一致,大柴才能走得更远。“道依茨有140多年的历史、经验和技术,我们需要依靠他们将我们的产品体系搭建起来。把一汽和道依茨这两个品牌的综合实力整合到一个水平,搭建产品体系,把我们的标准和体系建立起来,与德方达成一致意见。”这是何毅下一步的计划。
在采访期间,大柴的中方领导班子只有何毅到位,营销副总和副书记仍悬空。目前,何毅身上还肩负销售的重担。身兼两职,压力和挑战自然不小。但是何毅脸上却未露出半点难色,“有责任肯定是有压力,但是要看怎么看,
我们是有准备的。有产品,有投入,完全有能力随着国Ⅳ的实施高速发展。”
(作者/李秋)【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