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企业。”这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对自己企业的一句话评价。
一走进长城,就能切身感受到这一点:在举办科技节的体育馆背后,新入职的员工正在顶着初夏的骄阳军训;午饭时间,各部门的人排成一列纵队依次走向食堂,整个厂区内很难见到随意走动的人,这都不像是普通汽车企业的作风。“魏总的性格对长城肯定是有影响的。”一位长城工作人员告诉《汽车人》,“这可能跟魏总当过兵有关系。”
在外界看来,长城却是神秘的。这样的矛盾交织本身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在此次规模颇大的科技节上,长城不仅展出了即将量产车型和战略储备整车,更展出了核心零部件的实物,这些是过去长城持续斥巨资进行自主研发的成果。
据了解,在过去的5年,长城在研发方面累计投入30亿元,这在自主车企中并不多见。而在未来,魏建军规划了更高的研发目标:“我们将采取技术资源‘过剩投入’策略,计划再投入50亿元,建设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的研发实验设施。”
一个最好的例子是,长城筹划建设的排放实验室已经对标欧V+的水平,而现阶段我国只需要满足欧Ⅳ标准就已经足够。
这还只是长城研发领域全面对标的一个方面。按照规划,长城希望集“十项全能”于一身,魏建军给出了一个看起来有点“疯狂”的目标:长城在今后的车型中,整车性能在21项主要指标上将达到国际品质标准,安全上达到NCAP五星标准,节能排放达到北美、欧洲等高端目标市场要求,操纵稳定性、车身刚度达到德系车标准,NVH、可靠耐久性、精致工程达到日系车标准。
魏建军对此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信心。他表示,为了达到目标,长城将持续投入巨资,并且积极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突破。今年3月份,长城与英国里卡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主要的合作项目,便是世界一流技术的汽油机项目和DCT 6速变速器项目。
长城对各种技术的热衷可以说是达到了“贪心”的程度,“从感情上,我总觉得拿在自己手里心里踏实。”魏建军认为,自主就意味着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
魏建军的态度对长城影响至深,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个企业的性格。
长城汽车品牌公关总监徐骋志深有体会:“企业家性格是现在普遍探讨的问题,魏总带领着长城一步步从小到大20多年,他对企业的影响应该是很明显的。魏总低调、务实又很果断,这决定了长城不会作秀,也不会追求噱头。”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长城。去年长城年销量39万辆,但是营业收入高达590亿,毛利率领先于行业,以至于很多企业跑来长城一探究竟;在海外出口方面,长城已经冲击中高端市场,目前其最大的出口市场是澳大利亚;在回归A股方面,魏建军一再强调,“我们一点也不急”,因为长城从来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新一轮的合资潮中,长城仍然在坚守着自己的原则,“我们还是挺自负的,太差的也看不上。”魏建军早已经认清现实,即便是合资也并不能带来核心技术,能够学习的只是对方的管理、品牌建设经验;在目前的市场低谷中,长城坚决不降价,“销量下滑也不降价”,这是魏建军制定的底线??
从这些几近于执拗的“魏氏原则”中,人们只能看到表象,仍然很难探究长城这个企业的“秘密”。采访结束时,魏建军坐进一辆酷熊跟记者挥手告别。此刻,突然想起他说的一句话:“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特别欣赏我们的产品。”
其实,激情真的可以成就梦想。
(作者/安丽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