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人》:纵观中国企业搞了这么多年自主,您认为现在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 徐建一:去年北京车展,一汽对外发布了品牌战略。对一汽来讲,把品牌作为最高战略也是一个战略的转型。其实其他自主品牌也是一样,过去人们关心能不能造出车来,现在关心的是这个车性能如何、质量如何、未来发展潜力如何。所以说过去是能不能制造车,现在是要把品牌作为最高战略。
2、《汽车人》:您如何看待目前行业中的“合资自主”潮流?
● 徐建一:合资企业搞自主也是一个好事,但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叫合资品牌。尽管它不是外方的品牌,但是它是合资企业的独立品牌。因为产权不是你的,是双方的。
3、《汽车人》:当前什么是您最大的挑战?
● 徐建一:现在还在做一些结构调整。比如产权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简单就是上市。另外,就是产品结构调整,产品结构的核心就是自主创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随着组织制度调整,人员结构调整也比较重要。所以调整是基本的主旋律。
4、《汽车人》:中国“入世”10年,对于汽车工业来说是得还是失呢?
● 徐建一:其实并不能说是“失”,我们感觉到“失去”,应该说是得到的没有我们期望的那么多。我现在的基本看法是:我们的期望值过高了。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是对的,中国汽车工业是受益的。国际上的企业在这里经营,研发、营销、管理人员都是本地化的,这就说明这些年的开放,对我国人员素质提高非常大。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全球视野,我们自己的思路和信心没有现在这么强,这是我自己的体会。
现在自主的车,跑10万公里也没啥事了,过去这是不可能的。另外,通过开放也刺激了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比如我们一汽-大众的中方员工,搞了一个纯电动车,也要上目录了。销售网络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经销商都是从合资企业那儿学的4S店的模式,同时工厂的建设、制造等等的能力也都已经建立起来,这些都是得益于开放,这个东西你不承认不行。 5、《汽车人》:现在一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呢?
● 徐建一:自身情况的判定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很重要的是各类体系的支撑,现在的竞争是整个价值链体系的竞争,每个环节不应该有明显的短板。一汽现有250万辆的产能中,70%-80%企业配套是有竞争力的,还有一部分需要调整,下一个5年的发展过程中,要全体系对标国际标准。这在结构调整中,发展过程中是非常好的机遇。
6、《汽车人》:对于已经开局的“十二五”,您是如何规划的?
● 徐建一:“十二五”在我的基本定调里还是打基础,扎扎实实打基础、强体系。如果把自主发展定成4个阶段,即生存、做实、做强、做大,那一汽“十二五”的定调是“做实”的阶段。我们现在既不是做强,也不是做大,就是实实在在地做实了,现在把思路捋清了之后,坚定不移地往下走,不动摇。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