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隆
人物中国指数:☆☆☆中国元素:与中国的22年渊源/中日传统文化中的谦逊和自省企业中国指数:☆☆☆☆中国元素:高度本土化的供应链/合资自主车型“启辰”
在上任日产中国总经理之前,西林隆对于中国汽车媒体来说,并不算是一张熟面孔。和其他汽车公司高管相比,即便是在信息发达的互联网上,关于西林隆的照片也不过那寥寥数张。
不过,西林隆却是日产在中国的老将。从1990年进入日产北京事务所以来,从课长、主管、室长,一路走到总经理的位置上。可以说,过去20年日产在中国的出色成绩,也成就了西林隆自己的事业。
深度融合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来中国的西林隆,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位日产工作人员。早在1979年便已加入日产的他,彼时或许没有想到,自己与这个一衣带水的大国,会有如此深远的关联。
2011年1月1日,西林隆正式履新日产中国总经理,兼任日产本部中国事业部本部长,终于迎来了他事业的高峰。但同时,新的挑战已经在不远处等着他。
一场地震,打乱了所有日本车企在中国的原有步伐,也使得日系车企销量在2011年普遍下滑。但日产,却成为了这个“普遍”之中的惟一例外。2011年全年,日产在华销量超过80万辆,同比2010年增长了22.4%。
这个成绩,对于刚刚上任就遭遇百年难得一见灾难的西林隆来说,得来殊为不易。也让西林隆从中国区总经理的高度上,重新审视了日产在中国本土化上的不足。
“这次地震,很好地证明了日本零部件供应商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恢复能力,但也令我们深刻体会到国产化工作仍不充分。”
这是一种在成功背后难得的自省,也正是在这份自省的推动下,日产更加快了在中国的步伐。
同年7月,日产发布了全球中期计划。在这份充满扩张欲望的“Power88”计划中,中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16年,日产将在中国占据10%的市场,销量达到200万辆以上,这些,无不是为这位新上任的总经理的考验。
想实现这一目标,惟有更深层次地与中国市场融合。
这一点,从戈恩到西林隆,都已经有了默契的共识。目前,日产已经在北京成立了一个设计工作室,这也是继日产在圣地亚哥、伦敦、东京设计工作室之后的最新一个设计类机构。
同时还拥有一个超过400人的技术中心,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增长到800名。
此外,限制日产未来发展的产能问题,也正在得到解决。日产汽车计划在今年底将其襄阳工厂产能提高70%,以保障天籁的产量,同时也将在广州基地新建第二座工厂以补充产能。
更为核心的,是日产对于本土化理解的进一步升级。
事实上,在日系车企中,本土采购率达90%的日产,已经是日系车企的拨头筹者。但日产将会进一步将其推高。而合资自主“启辰”品牌的推出,则象征着日产正在从原来简单国产化到几乎是全部中国采购的转变。
从“社会”到“生活”
“人•车•生活”,这句简单上口的Slogan,已经成为日产最广为人知的宣传语,也成为日产品牌的核心写照。但在5年前,这个口号是“人•车•社会”。从社会到生活,区别的不仅仅是一个词,更是日产品牌对中国市场的理解。
谈及20年前的中国之行,西林隆对北京最深的印象还是浓厚的传统文化和可怕的沙尘暴。那时的中国,私人乘用车市场刚刚起步,无论是汽车社会或者是汽车生活,一切尚处于萌芽阶段。
或许没人能够料到,短短20年时间,中国便飞速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汽车也真正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转变,需要企业敏锐的市场触角,和快速更新的神经网络。
中国汽车消费有着鲜明的中国特点,比如对大车的偏爱,比如对官车化和个性化的双重需求,比如对技术和价格的极度攀比。这些都是中国汽车市场与全球其他区域差异巨大的地方。
而日产在近几年的产品引进上,显然已经洞察到这种市场口味的偏好。无论是天籁在中高级车市场的成功,骐达在A级车上的热销,抑或是三剑齐发的SUV布局。都展示出日产要么不出手、出手就要成功的开发理念。
在西林隆看来,日产在中国的成功正是源于这种敢于对传统挑战和突破的决心和魄力。而在未来5年,这个突破的关键点是新能源。也惟有新能源,才是进一步改善汽车“社会”和“生活”的原动力。
目前,日产正在全球大力推广零排放车型以及支持PURE DRIVE的低排放技术。戈恩在Power88计划中更明确表示,到2016年,雷诺-日产联盟的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50万辆。目前,日产的纯电动汽车聆风,从上市以来已在全球售出近1.8万辆,在日本国内的销量也达8000辆。
但是在中国,日产的新能源发展却要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来自其他日系品牌的严峻挑战。随着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发展路线的不断调整,丰田和本田纷纷将中国视为最重要市场,特别是将混合动力技术逐步向中国市场倾斜,都为将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角逐带来了多重可能。
眼下,日产正在和武汉和广州政府合作,进行聆风的道路试验。但何时真正进入中国市场,或进行国产化,西林隆仍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而湖北政府,则希望未来能够与日产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特别是在新能源和高档车上。这些,不仅关乎着地方的经济发展,当然也更关乎着日产在中国的进一步提升。
“这次我来北京的第一天,迎接我的就是一个湛蓝的天空,北京城市环境的改善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句略显恭维的话,却暗合了当下中国汽车市场之于全球的地位。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日产在全球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对于西林隆来说,未来5年,将别具意义。
(作者/卢山)【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