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乡华盛顿特区一座不起眼的汽车修理厂, 到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汽车工程博览会,鲍伯?蒲塞尔(BobPurcell)穿越的不仅是时间和距离,作为新兴电动车技术的掌门人,蒲塞尔近一年来频繁到访中国 ,说明他不愿错过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重要,或许 ,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近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发展电动车最具 潜力的国家”的提法已不新鲜,中国政 府对电动车“真金白银”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有技术但缺资金”的国外企业来中国“投机”,其背后匿藏的事实是, 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美好前景,正在国际范围内被 “无限放大”。
蒲塞尔,美国Protean Electric公司的最高执行长,当然也是冲此而来的。
修车工出身的car guy
时间倒退到45年前 ,华盛顿特区 ,一家专门修理欧洲进口车的修理厂,身材浑圆, 面色白皙,当时看起来还是学生模样的蒲塞尔在车间内里里外外地忙乎着,一辆被水完全浸透过的玛莎拉蒂停在修理台的正中央。
“我打电话到处寻找部件,但却碰了一鼻子灰。最后,只好自己动手,将看起来已经不能要的活塞棒拉直 ,出乎意料的是 ,气缸的动力仅仅损失了15%, 玛莎拉蒂又活过来了 。 ”
在汽车城内,和其他精英们最大的不同是,蒲塞尔“car guy”(汽车先生 )的声誉是用自 己成日沾满油泥的双手挣来的。
“修理厂的老板是个德裔美国人,还是古典音乐的发烧友,那时我的日子就是在一边修车一边偷偷欣赏音乐中愉快地度过的。 ”
15岁起就跟着德国老板学习修车的蒲塞尔, 在离开的那一天,径直去了马赛诸塞州的艺术学院,申请主修雕塑和抽象水墨画,这是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惊人之举,也是在其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最不为人知的一个秘密。
现实很残酷,尽管蒲塞尔对艺术的执着到了痴迷的程度,但为生计 着想,他无奈还是选择了去印第安纳大学继续深造, 在获得MBA学位后 ,蒲塞尔又回到了汽车圈,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他顺利进入了通用汽车。蒲塞尔在修理厂成日地与欧洲豪华车摸爬滚打的历练,为他扫清了没有机械类专业文凭的障碍。
“我看上的就是蒲塞尔的这个背景,这和庞蒂亚克品牌的主攻方向不谋而合。”时任庞蒂亚克总裁Bill Hoglund回忆道,他即是蒲塞尔汽车生涯中不折不扣的贵人。
“我在汽车上的知识 ,大部分都是当汽车修理工时学的 ,我是名副其实的边做边学(learning by doing)。”每当触及到这个敏感话题,蒲塞尔从不避讳自己曾经当过多年汽车修理师的经历,他更以此为自豪。
Hoglund不但引蒲塞尔入门,还教了勤奋肯干的蒲塞尔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蒲塞尔在通 用的职位也随之逐年高升,直至蒲塞尔在扭转NAO项目上的才干得到时任通用总裁Jack Smith的关注。
抹不去的EV-1
Jack Smith对蒲塞尔的器重程度非同一般,1994年,他把蒲塞尔放在了通用著名的EV-1电动车项目负责人的位置 上,通用是应美国加州空气资源保护委员会委托而设计开发EV-1车型的。 此前,作为通用产品战略的总策划师,蒲塞尔已经得以和Smith本人及董事会5个核心成员并肩工作,信任也由此而生。
尽管至今为止,EV-1仍被 业内人士认为是可以实现量产的“最完美”的电动车,但EV-1项目并没有成功却是事实。
“EV-1失败了,但它给人们留下的财 富巨大,如今有很多公司应用的技术 和解 决方案 正是EV-1当时发明和创造的。”蒲塞尔的语气中有遗憾,也有自豪。
EV-1的诞生早了20年,它的失败源于其没能成功市场化,市场化的部分不在蒲塞尔能够掌控的范围中。
“Bob,去把它变成一个生意。 ” 很明显,惜话如金的Smith想让蒲塞尔帮通用收回在EV-1项目上的投入。EV-1的问世,通用至少花费了3.5亿美金,要将其推向市场,形成商业效益,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但EV- 1要赚钱,却是比登天还难,至少蒲塞尔是这样认为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环保 主义的一面先 锋旗帜,美国加州政 府抛出话来:截止1998年,前七大汽车制造商所售汽车的总量,电动车的比例必须要占到2%的硬性规定。这意味着,对于政策制定者们而言,他们赚足了政治油水,但对于接到Smith任务的蒲塞尔来说,无异于给他判了死刑。
“20年前,抛开人们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不谈,EV- 1要想实现商业化, 就必须在基 础设施上继续投入,这不仅仅是资金和通用汽车愿不愿意投的问题,关键是那时的政府根本还没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更别谈什么资金和政策支持了。 况且,汽车不是消耗品 , 卖出去就完事儿,电动车的售后服务和维修该如何解决,这些也都还没在政府以及企业的考虑范畴内,因此EV-1基本不具备商业化的条件。”回忆这段历史,对蒲塞尔并不轻松,不管当年存在何种客观桎梏,毕竟EV-1商业化的失败和他撇不开关系。
“Bob是个思维缜密 ,善于从大局思考问题的人。他具备艺术家对细节高度关注的特质,有机械师实用主义的思考方式,更有管理大企业所需要的超群智慧。” 这是时任通用北美总裁瓦格纳对蒲塞尔的评价。这个几乎是“全才”的评价出自瓦格纳之口,含金量不言而喻。
2003年,通用汽车宣布EV-1不具备规模生产的价值,关闭了EV-1生产线,并 把已推向市场的1117辆EV-1悉数召回,在保留了两辆样车后,将1115辆车全 部销毁。环保“愤青们”为了捍卫经典的“EV-1”还特意为了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当然,EV-1被判死刑 , 和通用高层与联邦乃至加州政府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权利周旋不无关系,和蒲塞尔本人并没有直接关系。 还有一种猜测是,通用亲手谋杀了自 己的 “孩子”, 不惜封杀相对成熟的电动车技术也要捍卫自身在传统车领域王者地位。
无论哪种说法为真,历史终已成过往 ,于蒲塞尔而言 ,EV - 1 只成 了其履历中一个最鲜明也是永远也抹不去的符号。
低成本解决方案
美 国 底 特 律 郊区一 条 平 静 的 街道 上,一 辆 福特F皮卡正喘 着粗气 耐心等待红灯变绿,坐在方向盘 后面的Protean公司总工程师,轻轻在仪表盘上按下了 一个按钮,发动机的声音即刻消失,待信号灯一变,F皮卡急速前行,加速过程流畅,这时装在4个轮子 上的电机成了它惟一的动力来源。
这是蒲塞尔如今正在努力做的事情。他比规定年龄提早了两年退休,之后,他转身投入了他最在行也最喜爱的专业:新能源汽车。“将现有的汽车平台 ‘ 电动化’。 ”蒲塞尔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他正在倾心力推的技术。
“汽车的发展历史正在翻开全新的一页,这是一个前景更巨大,而且才刚刚开始的新兴产业,才刚刚开始。”蒲塞尔反复强调 “刚刚开始” 几个字时,眼里放射出不易被人察觉的异样光彩。
ProteanElectric专攻轮毂电机技术,作为CEO,早就“尝过电动车滋味儿 ”的蒲塞尔不会被 “新能源车前景无限美好”的“大饼”冲昏头脑,他要选择一条更务实也是最近的捷径弥补他曾经的遗憾,即以最快最简洁的方式实现电动车的商业化。
“这就是我为什么看好Protean技术的原因。我们只需将4个电机组件直接安装在4个轮子上,汽车整体的结构和设计乃至动力原理都不需要改变,也不会受到影响,这项技术最大的优势是 ,汽车的电动化可以在原有的汽车组装过程中实现,无需额外的投资。而且,我们已经做到了将每个电机的成本控制在800美元 之下 ,有经济 头脑人的都会算一笔账 ,采 用 我们 技 术 的电动车的成本要低得多。”不过,蒲塞尔坦率地表示,现在还没能达 到最初的预想效果,截至 目前,Protean接触了不少车商 , 但还都停留在 “潜在客户” 的阶段上,公司成立快4年了,Protean还没有得到一份扎扎实实的定单。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Protean的技术实现授权式营销(license),从本质上讲,我们是一家技术开发公司,并不会自主建厂。我知道,目前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但从内心讲,我是非常喜欢和欢迎这种竞争的,因为‘竞争者’同时意味 着机会,我们欢迎他们来购买我们的技术。”蒲塞尔的自信 满 溢, 他说:“他的名字就是Protean最好的广告(Names open doors)。”
“激活”中国
“ 我 们 刚 刚 锁 定了最 后 一 笔 资金。”蒲塞尔不是习惯于将兴奋挂在脸上的人,但这一次是例外 。
从中国方面获得8400万美金的资金投入, 加上在江苏溧阳政府的支持下,2014年将在中国实现Protean轮毂电机的商业化生产 ,蒲塞尔没有不激动的理由,他的“电动车之梦”终于有了切实的眉目。
“ 别以 为 你可以直接去跳华尔兹了 ,如果你不亮出点儿真东西来,你是不会得到这一切的 。 ” 蒲塞尔这句话似乎道出了些许玄机,在传统汽车上,中国用市场换技术的窘境一直进行到今天, 而在电动车上 , 中国政府也已警醒,历史不能重演。
在蒲塞尔心中,中国市场是他实现其 “电动车蓝图” 的关键,只有 “激活”这个市场,Protean的持续性发展才有可能性,所以市场的切入点非常重要。多年的电动车经验告诫他,大众市场对于电动车的接受度必定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换句话说, 也就是还需要不短的一段时间 ,所以他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中国亦是如此。
“我们把溧阳工厂最初的年产量定为12500辆,也就是供3000辆车的装配;最终期望达到5万辆,足够2万辆车的装配。我们锁定的最终用户,最初时也不是零售市场 ,而是以政府牵头用于商务车的批量采购,或者是 像邮政 运输和城市内物流用途的商用型车。”看来,很懂中国的蒲塞尔将宝押在了“政府”这张牌上。
“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对电动车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美国;而且,我认为中国市场对电动车的接受度反而会比发达国家更高、更快,这也是政府角色使然。加上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每千人才54辆 , 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除了政府商业采购外,蒲塞尔的第二步计划才是和整车厂合作,并以此进军零售市场。
“我们的 技 术对于任 何车型来 说,都 可 以‘拿 来 即用(bo l t- o n system)’,在技术上非常便于操作,因
此, 只要有了商用车的 ‘优秀示范’, 绝对不愁客户主动找上门来。况且,技术授权是我们专注的合作模式,只要技术过硬了,其 他的都可以交 给整车厂解决,我们就可以在技 术上做 到更完美。”句句话不离“技术”的蒲塞尔,到底给中国人“露了 多少轮毂电机技术的底”, 才得以让中国政府慷慨解囊,给人留下了巨大的遐想空间。
在与蒲塞尔的交谈中 ,他反复谈及“潜在客户”, 这似乎是他心中最急迫的事, 因此,他用了这样一句话来结束与笔者之间的交流:“尽快nail down(搞定)一个潜在客户。一个客户不一定意味着有多大的资金回炉,但至少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让我们继续走下去 。 ”
记者手记两见蒲塞尔
初见蒲塞尔,是在Protean美国公司的总部, 没有多余的寒暄,只是礼节性的问候,蒲塞尔单刀直入地切入了访谈的主题,他看起来严肃且严谨,让人油然升起一种敬畏之情,距离感亦由此而生。
我想,这可能和他曾经在通用的至高地位有关,他习惯了在媒体面前保持同一种声调,同一个表情,尽量包裹内心。 但直觉告诉我,这并不是他的真性情。
再见蒲塞尔, 是在北京,我的直觉得到了验证。尽管第二次谈话的内容并不轻松,但很明显,蒲塞尔已放下了对媒体的戒备之心,变得亲切而健谈,有问必答。我猜,这是因为与中国合作项目进展顺利,也或许是中国生机勃勃的市场给了他更大的信心。
“搞技术的人都很枯燥而无趣”的最初印象一扫而光。在谈起他的成长背景时, 他的额头放光,宛若一个刚刚经历了奇遇向母亲诉说的孩子般一样,滔滔不绝,尤其是谈到他钟爱的音乐时,我隐约有这样的感觉:若不是当年不得已,现如今的蒲塞尔, 很有可能就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了。
技术与艺术, 老练与好奇,冒险精神与有备而来,蒲塞尔的身上集合了种种相悖的气质,这让他看上去复杂而富于魅力。
至于他会不会成为影响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的关键人物, 那要交给时间去回答。毕竟,没人能说准电动车这个未来之星以及和它有关的一切。
(作者/张小雷)【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