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近年来在行业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仅源于集团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制定,同样也要归功于向储琦一样默默奉献付出的基层员工,正是他们对于每一台新车的标定和对品质的把控,才让北汽新能源的产品更上一层楼。
◎ 《汽车人》记者 李德喆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储琦和他的团队最忙碌的时候。一个月最多需要标定15款车型,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而像采访当天这样错过午休时间,在他眼里早已是“家常便饭”了。
初见储琦,整洁的工装,脸上的眼镜映衬着一双深邃的明眸,虽然还透着些许的“稚气未脱”,但已有六年工龄的他,已经是北汽新能源里工程研究院策略开发部的一位“老员工”了。
幸运的“跨行”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于大学主修软件专业的储琦来说,名校毕业的他并没有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去东软、华为这样热门的软件企业,而是选择了打小就热爱的汽车行业。
2010年大学毕业后,“幸运”的来到了北汽新能源采育工厂。从一开始从事新能源车嵌入式软件开发工作,到后来参与整车策略开发,再到现在的整车标定,储琦见证了北汽新能源的“从无到有”,而六年之中每一次新的尝试和工作环境的转变,储琦都倍加珍惜。
用他自己的话说:“新能源行业是我国的一个朝阳产业,北汽新能源又是目前我国新能源车行业中的佼佼者。而像我这样能够‘跨行’成功的,在我身边其实不多见,所以更要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争取能成为一名新能源汽车的行业专家。”
当然,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储琦也在时刻身体力行着。
和大多数的85、90后不同,储琦并不向往那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虽然单位有到市内的通勤班车,但储琦的家就住在和采育工厂一街之隔的小区里。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看似平凡,但就是这样的“专注”下,储琦也已经成长为北汽新能源工厂一位优秀的标定工程师。
“现在北汽新能源开发的每一台新车型,也都要经过我的检测和调校。”在他看来,这份荣誉就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和认可。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在许多人眼里,整车标定这项工作跟在4S店里的试驾没什么两样。刚接触到这项工作的储琦,最初的想法同样也是如此。“无非就是上路跑跑,回来收集一些参数,然后进行调校罢了。”在采访中,他这样向《汽车人》讲述。
而在真正进入到工作之后,储琦意识到,这样的“试驾”工作其实更要求自己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整车标定是依据现有硬件、软件设置,确定参数,达到相应标准的优化过程。而这项工作也是整车开发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储琦介绍说:“除了进行车型的校准,我们会参与到整车的设计和研发,否则单纯调参数的话很难把标定最优化。”
不过,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年限较短,还有别于传统汽车的标定工作。储琦的团队中并没有专家带头,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的工作需要靠自己和同事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在采访中,《汽车人》也着实体会到了这一点。虽然是周五下午,但是一墙之隔的会议室里,他的同事依旧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储琦也告诉《汽车人》记者:“在平时遇到难点,分析问题的时候,大家会找行业比较成熟的车型来对标,同时思考这些车企为什么会这样做。”
也正这种是平时工作中的“新常态”,让北汽新能源始终保持着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而在从事整车策略相关工作的四年时间里,储琦和他的团队一同完善了北汽新能源的驱动控制策略,并将其平台化应用到新能源的所有车型中,大大提升了北汽新能源车型的驾乘感受。
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在储琦看来,我国的汽车工业无论是传统车还是新能源领域,都正在逐渐缩小与合资品牌的差距。但纵然路程很短,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成功。在未来,储琦表示也将继续把品质视为生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让自己研发的新能源车型能够真正成为行业内的风向标!
(《汽车人》记者/李德喆)【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