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北京现代还会遇到波折和挑战,但刘智丰认为,必须要感谢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它赋予了每一个突破自我、追求向上者机会与使命。只要坚定信念,以务实、高效的作风加油干,北京现代将永远不可忽视,赢得市场认可与尊敬。
◎ 《汽车人》记者 管宏业
震天的锣鼓敲起来,喜庆的狮子舞起来,1月18日,北京现代打响新年第一枪,全新悦动在第三工厂下线并接受预订。
“新年新车谋新局”,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刘智丰兴奋地说到。他认为,全新悦动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完善了北京现代C级车的市场布局,进而构建起完整的小型车矩阵。2017年,北京现代累计产销将超过900万辆,明年将跨入千万辆俱乐部。全新悦动在该重要历史节点走向市场,承载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6年,刘智丰坦言,走得非常不容易。中韩关系跌入低谷,车市升级动荡不安,北京现代所面临的经营形势严峻而且复杂。“虽然困难比预期的还要多,但成绩比预想的还要好。”种种不利因素下,北京现代抗住了压力,实现稳中有进。2016全年实现产销114万辆,超额完成目标,保持了行业第四的市场地位。这也是北京现代继2013年之后,连续第4年完成单一品牌销量突破百万辆。同时,D+S(中高级车+SUV)占比也首次超过50%,意味着北京现代品牌含金量持续升级。在“十三五”第一年里,北京打出了一个漂亮的开局。
虽然去年成绩不错,但刘智丰冷静地指出,必须要认识到,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车市竞争更加激烈,北京现代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他谈到,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化之年,对车企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在优化供给的前提下,保持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能够有效利用产能,这一点对今年里的北京现代更加重要。
2017年,北京现代即将迎来成立15周年,以什么样的成绩迎接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是一个考验。今年,位于重庆的第五工厂即将投产,届时将形成165万台生产体系,从而将包括东风日产、长安福特在内的追兵远远甩在身后。当然,能力越大,压力也越大,如何有效利用起5个工厂的产能,持续提升市场销量和占有率,在扩大发展的同时降本增效,是北京现代未来数年来面临的最大难题。
复杂局面下,北京现代已有备而来。刘智丰介绍,2017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和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北京现代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强化供给,加强沟通,提量增效”的经营方针。
所谓“强化供给”,主要是从‘产能、产品、成本、质量’这四个方面,提升北京现代的整体竞争力。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从产能的角度,通过高效运营,平衡好五个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把产能进一步的释放出来。提量增效’则是在新工厂投产的基础上,销量保持10%左右增长,实现效益的平衡与保障。
具体到产品,北京现代将进一步投入更多新车型并扩大产量,全力以赴确保市场占有率。刘智丰自信地说,未来的产品战略中,高端车、SUV、本地化等等将进一步推进。特别是本地化研发,得到了韩国现代全力支持。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韩国现代旗下最大的南阳研究所正在部分“搬迁”,近三分之一的现代汽车研发人员将搬至烟台落地生根,“这个举措全球没一家跨国公司做的到。”
刘智丰认为,韩国现代有完整动力总成和完整供应商体系,可以有效地解决工艺技术的难题。此外,韩国现代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未来四年投资110亿人民币专门开发无人驾驶技术,包括混合动力、新能源,各个方面都是很成熟的一家公司。他相信,现代汽车决心这么足,举措这么大,北京现代的本地化研发、本地化采购,包括产品规划、内饰提升等战略上都将有大幅提高。他自信地说:“一个产品战略不是今年做完明年就改变的,未来一到两年,我们的产品一定会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具体经营层面,北京现代制定了“三、四、五”大目标,用数字解释起来更容易理解。
其中,“三”由5个层面组成,其一,今年将上市全新悦动、全新瑞纳以及全新ix35三款全新车型;其二、SUV占比能够超过30%;其三、T动力车占比超过30%;其四、新能源车卖到3000台;其五、IQS、VDS、SSI、CSI等相关服务和质量的测评保持行业前三。
至于“四”,指的是在狭义乘用车领域,保持行业第四的地位;关于“五”,意味着2017年销量目标达到125万台,同比增长10%。
很显然,2017年国内车市增幅将在去年基础上大幅回落,北京现代所拟定10%的增长很大可能超过市场平均。从此可以看出,随着第五工厂在年内投入生产,北京现代过去历经两年调整将告一段落。经历了市场淬炼后,所有在产品规划、生产优化、体系强化上的调整开始起效,成立的十五个年头,北京现代正重燃创业豪情,加速向前。
当然,前行路上北京现代还会遇到波折和挑战,但刘智丰认为,必须要感谢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它赋予了每一个突破自我、追求向上者机会与使命。他相信,只要坚定信念,以务实、高效的作风加油干,北京现代将永远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赢得市场认可与尊敬。
在全新悦动的总装车间里,细心的人注意到,元旦之后墙上挂上了一条新标语:树立革新意识,助推200万台生产体系。这是北京现代的愿景规划,也是与之相适应的能力体现。
附文
2017中国车市向何处去
去年年初,刘智丰与记者分享了他对于当年车市的诸多预判。站在2017年首,刘智丰再度妙语连珠,揭示了行业普遍关注的八大看点,精彩观点引发共鸣,《汽车人》摘录如下:
一、在去年乘用车市场18%的增长基础上,今年还能增长多少?能否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的汽车总量能不能超过三千万辆?
二、去年国内SUV增长45%,已经连续四年处于45%-50%增长的高烧区间,今年能否维持高增长?未来合资企业产品会拉动SUV的增长,去年SUV占比已经达到45%,未来SUV占比会不会超过轿车?
三、2017年轿车市场会不会跟去年一样,因为去年1月份销售量不好,2月份和3月份依然不乐观,2017年轿车占比和同比是否负增长我们也很关注。
四、去年国内新能源车增长51%,今年还能不能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特别是退补后新能源车如何发展,值得全行业关注。
五、2016年自主品牌占比达到了37%,如果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将轻松地突破40%,何时能够占据半壁江山?我想这是中国汽车人的骄傲。问题在于,过去增长完全靠SUV,没有轿车将来可以保持持续增长吗?希望今年自主品牌轿车有新的亮点。
六、去年国内豪华车市场激烈动荡,高档车走下神坛,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化趋势。在大城市这些车也不再是奢侈品。过去一年奥迪、奔驰、宝马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依然值得关注。
七、在狭义乘用车市场,北京现代已多年保持第四位,但今年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吉利、长城、东风日产等都具备了冲击第四的能力,今年第四位属于谁?
八、2016年是中国汽车政策年,新能源车积分、反垄断、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等纷纷推出。2017年大问题是所有合资企业新能源车到底怎么做?合资企业做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插电混动比重非常大。如果合资企业也开始重视新能源,进入纯电动车领域,将对国内电动车发展形成很好的推动。
(《汽车人》记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