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4期

公车的“国情”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08:02

国务院工信部推出《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后,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Dirk Moens)愤然在京递交抗议书,声称敦促欧盟国家采取反制措施,暗示将对已登陆欧洲的自主品牌关上大门。

如果他听到李毅中在“两会”期间解释“一般公务用车”和“领导干部用车”的概念区别,肝火是否消了一些呢?

在中国待了7年的比利时人丁凯,仍然是标准的“老外”。他完全不了解在中国规则分两种。规则1.0是白纸黑字的,规则2.0则须玩味、揣摩,甚至只可意会。后者往往把前者踩在脚下。

不信?我们来算几个简单的数字。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称不知道公车准确的采购数量,即使按照财政部的缩水数据,公车消费2000亿元,200万辆保有量,每车每年运行费用5万元,这意味着剩下的2000亿里面有1000亿用来添置新车。2011年公车上牌数100万辆,这意味着每辆公车采购仅花了10万元。

这和老百姓在街上看到的公务车的印象似乎不大相符。如果平均10万元的采购成本,那么多的四个圈、上百万的越野豪车从哪里来的呢?不用别人质疑,官方数字自己就掐起架来。

如果按照中央国家机关2004年的规定,正部级干部才能配备排量不大于3.0升、价格不超过45万元的公务车。70万元奥迪A6L行政级去年出货量11万,其中30%为公务采购,那就有3.3万辆,而我国正部级以上(不含)的领导干部绝对不超过1000人。要知道,这仅仅是一个畅销车型中的一个配置。审计总署认为,存在17.95万辆超标车,这个有零有整的数据的可信性也不高。

丁凯显然不明白这些弯弯绕,他居然对堂而皇之公布的《目录》信以为真。别把白纸黑字的规则当真,这是中国“国情”。

如此看来,中欧商会的书面抗议就有些一本正经的搞笑意味。唱戏的和听戏的都知道这是“戏”,偏偏有不解风情的呆子认为这是真实发生的事。

再者,中欧商会是依靠各国商家缴纳会费而成立的协调组织,同时也是最大的在华商业游说组织。游说谁?政府。显然要和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没听说一言不合,游说者和游说对象干起来的。那样的话,还游说个神马啊。

再次,自主品牌企业尚无一家出来欢呼“春天来啦”。他们明白“具备资格”和“采购订单”之间的距离。如果一纸规定真的好使,规则2.0也没有存在的土壤了。有媒体煞有介事地计算1000亿的公务车采购市场全都归属自主企业(实际上采购名录中包含两款合资车),从20%的占有比例,到100%。相当于这42家企业可以瓜分凭空多出来的800亿市场,平均每家企业每年可增收近20亿。数字没错,思维方式有点小问题。被

丁凯点名的吉利、长城等企业也相当淡定。倒不是对李毅中所称的“不违反WTO规则”有信心,而是觉得老外瞎折腾。且不说各企业现在的欧洲销量处于花瓶阶段,退一步,如果在低技术标准的国内都竞争不过合资车,在欧盟能竞争过血统更纯正的欧洲车?不用欧盟“费事”关门了吧?

欧盟国家向来不大喜欢用行政命令驱逐某些企业,也比较鄙视美国人动不动就把“威胁国家安全”这尊神请出来,他们玩的是“技术流”。欧V不行就欧VI,总之搞到你跟不上脚步为止。

所以丁凯的抗议信纯属空炮对空炮,如果一个中国老百姓或者媒体亢奋地认为,“三公”经费会因《目录》的启用而减少,那就得补补“国情”教育课了。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