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4期

人口红利与比亚迪式危机

作者:
张敏
时间:
2014-12-22 16:08:13

3月25日晚,比亚迪公布的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3.85亿元,同比减少45.13%。

利润大幅下滑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集团在职员工为17.76万人。而2010年这一数字为20万,这说明过去的一年中,比亚迪裁员超过2万人。更意味着,伴随中国人口红利的迅速衰落,比亚迪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理念遭遇着巨大挑战。

众所周知,比亚迪在IT业的成功,很重要一点来源于对中国低成本人力资源的使用,丰富而便宜的人力资源则是其成本控制的核心,是其产品超高性价比的根源,这一战术后来被王传福总结为“人海战术”。

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比亚迪员工数扩张迅猛。这种“半自动化”和“人海战术”,降低了自动化装备的普及率和硬件投资的摊销成本,最大限度地使用了中国极为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使得起步期的比亚迪造车成本大为降低。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东南沿海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比亚迪也面临裁员减薪的挑战。去年9月9日,比亚迪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王传福透露裁员具体数目,称裁员是在做正确的事。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优势的损失殆尽,如果不能够做到迅速转型,比亚迪式危机将再次演绎。

事实上,比亚迪只是众多高速发展的国内企业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人口红利”都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近年,关于中国人口红利所剩不多,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每到春节临近,各地“用工荒”都频频告急,“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真的渐行渐远了。

这种危机在比亚迪的竞争对手富士康中也存在着。从最早被指责为血汗工厂,到前年发生17连跳,富士康这个庞大的代工帝国一直为恶名所缠绕。随着去年富士康深圳的工厂加薪30%大幅度提高员工工资后,对于利润微薄、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企业而言,30%的人力成本的上涨几乎是不可承受的。这也直接给富士康带来了上一个财年的亏损,似乎也间接导致富士康大举引进机器人的决心。

在中国内地雇用了100万名员工的代工企业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早前在深圳正式宣布今年将拥有30万机器人,到2013年将拥有100万机器人。其中一些机器人会替代工人。

事实上,除了富士康以外,在汽车和工业等行业,对于机器人的应用和需求早已展开。中国机器人投资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亚洲第三大机器人市场。显然,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以后,中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源泉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于生产能够适当地提高生产率。由于机器人自身可以批量生产,富士康使用机器人的成本将是递减的。面对递减的机器人成本和递增的工资,选择资本替代劳动,是理性的富士康的选择,说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已经开始了,而且必须开始了。

同样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亚迪的人力成本也成为民营企业中最高的企业之一。用低成本带动高速发展,是比亚迪起步的成功模式之一,而今,比亚迪依然在延续初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

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中国的内生增长动力和比较优势将发生深刻改变,中国要选择“人口红利”转型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实现战略性转变。

对于得益于“人口红利”一路飞奔的比亚迪而言,转型更是迫在眉睫。

(作者:张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