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泰博英思(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汽车行业分析师 田宇
大多数中国消费者依然渴望拥有一辆车而非仅仅使用一辆车。消费者对待汽车的态度受汽车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
近年来,汽车共享服务在全球呈现星火燎原之势。4月9日,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宝马汽车(BMW AG)宣布,将在华盛顿州西雅图推出新的汽车共享服务,并计划陆续在美国其他大型城市展开业务。通过这项名为ReachNow的服务,汽车公司显示它们正将业务从汽车制造拓展至提供汽车相关服务。之前,宝马已经在欧洲推出了名为DriveNow的汽车共享服务模式。
在中国,汽车共享服务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之中。截至2016年3月底,至少有10家以上的初创企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提供汽车共享服务,部分国内汽车厂商也开始探寻从生产制造企业转型为移动服务供应商的可能性。
由于市场环境和消费心理方面的差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汽车共享服务市场的发展将呈现出与欧
美市场截然不同的态势。
就市场环境而言,中国在整体范围内并不具备发展汽车共享的必要性。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为1.72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仅126。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在800以上,而西欧各国的普遍情况也在600以上。如果说城市拥堵加剧和私人拥车成本提升是推动汽车共享模式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那么汽车保有量的差距使中国市场显得有些动力不足。
大多数中国消费者依然渴望拥有一辆车而非仅仅使用一辆车。消费者对待汽车的态度受汽车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在欧美等成熟市场,汽车仅为解决出行问题的交通工具,而中国的消费者则为汽车赋予了面子、地位等更多的意义。
当然,一个中国两个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极度差异化的特征也为汽车共享提供了发展机会。虽然缺乏普遍意义上的发展基础,但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消费观念新的大型、特大型城市已逐步具备了推广汽车共享的客观环境。预计未来汽车共享服务在中国依然会以现有交通体系重要补充的身份出现,而非汽车刚性需求的完全替代。
波士顿咨询公司2月份预测,到2021年全世界将有3500万人口使用汽车共享服务,而其影响则是2021年全球新车销售将减少55万辆。但具体到中国市场,汽车共享的发展对新车销售反倒具备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一点会更多体现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全新领域,在基础设施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共享服务正在成为部分汽车厂商体验式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其积累大批的潜在客户。同时,汽车共享车辆的高使用率也使得部分汽车厂商的新能源产品在街头曝光率大幅提升,这无形中增加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感性认知和购买信心。
如此看来,与新能源汽车的紧密结合正在成为汽车共享服务的“中国特色。(作者/金永生)(原文载于《汽车人》杂志5月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