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中国进行人事调整之事已成定局。2010年10月29日,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总裁沈英铨在北京开始了他的告别宴会。按照这家汽车制造商公布的信息,沈将在两月以后(即2010年12月31日)正式退休。
在此之前两天,福特汽车已经就本轮人事调整做出决定。与沈一并进行调整的还包括福特中国区的CEO葛致诺。对于福特汽车这次的人事调整,业界说法颇多。其中,最为明显的观点是,福特汽车要根据北美的思路对亚太市场进行调整。
在沈的告别宴会上,有关福特与马自达的关系同样被提及。沈认为,福特汽车坚持马自达股份确有其事,与外界的传言一致,在2010年年底,两家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关系会有实质性的改变。这意味着福特“在中国开启新一轮的战略投资”。
若此,福特坚持马自达一事,则有更多的意味。
2010年11月18日,马自达汽车发布消息称,它已经接到福特汽车的通知,后者将对所有的股份进行调整。福特的持股比例将从10.98%降至3.5%。这一调整的日期在11月25日。调整后,福特在股东中的位置将由第一位降至第四位。不过,马自达汽车并没有经此做进一步的说明。
在这一信息公布后,日本媒体称,福特所坚持的股份将由多家日本公司接盘。此前拥有马自达2.9%股份的三井住友银行买进了约1%的股份,成为最大的股东。伊藤忠商事和住友商事分别买进1%的股份,鹿岛和住友金属工业将分别买进约0.5%的股份。对于和福特汽车的关系,马自达称两者之间仍是战略协作关系。
在经过否认之后,传言变成了事实。福特与马自达的关系也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两者在汽车世界发生新的变化中,终于开始做出有利于各自发展的战略。这种做法不仅对马自达汽车有异常重要的意义,对福特汽车而言同样是标志性的。
当汽车世界被始于2008年的金融海啸袭击后,底特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与克莱斯勒汽车曾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借助美国政府的帮助,对其沉重的历史包袱进行剖解。在这一过程中,通用汽车或者停产或者出售了悍马、萨博、土星、庞蒂亚克等数个品牌。克莱斯勒汽车脱离戴姆勒奔驰被私募接盘后,再次被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汽车重组。底特律惟一没有被金融海啸击垮的整车制造商只有福特。
与通用和克莱斯勒痛苦的挣扎不一样,福特汽车成为底特律在金融海啸中惟一可以保持盈利的整车制造商。由艾伦·穆拉利为福特定制的“一个福特”的战略计划,使得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发挥出竞争力。对整个企业的战略进行调整成为它迫在眉睫的任务。
在穆拉利的计划中,亚洲市场具有毫无争议的战略位置。而这势必需要它对福特汽车和马自达汽车的关系进行梳理。在此之前,福特汽车已经把其在欧洲的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出售。与此同时,福特汽车在对高端品牌进行梳理时,决定保留林肯品牌,同时停产水星。与这些计划相比,福特与马自达的关系也应该有新的规划。
如数位长安福特马自达的高管所言,他们应该早就理顺彼此的关系,拖沓的调整节奏使得他们错失了许多机会,特别是在中国市场。
这两者关系的调整,宣告了1980年代的终结。福特和马自达是汽车世界与1980年代作别的最后一个符号。因为类似于这两家整车制造商之间的关系,曾是美日汽车之间最重要的连结。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