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专栏

【汽车人◆赵英专栏】股比的交易——评华晨宝马股比改变

作者:
赵英
时间:
2018-10-22 06:40:26

股比改变后,华晨宝马决策将更加有效率,宝马由于承担了更大责任,必将对合资企业给予更大的关注。华晨作为“二掌柜”,责任卸去了很多,减少了未来的风险,也可以集中力量发展自主品牌。

◎ 《汽车人》评论员  赵英

近几天,华晨宝马股比改变的消息,给中国汽车工业投下了一颗震撼弹。各种议论此起彼伏,笔者也忍不住想发几句议论。由于有关评论从宏观角度已经议论了很多,笔者想从微观角度讲讲看法。那就是股比交易及其影响。

首先,笔者比较完整地引用一下有关报道,以便进行准确的评论。

综合相关报道:10月11日,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联合宣布,股东双方将延长华晨宝马的合资协议到2040年。同时,宝马集团正式宣布,将计划以36亿欧元(约合28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华晨宝马合资公司25%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宝马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将由50%增加到75%。宝马和华晨将于2022年完成股权调整工作。2022年正是中国政府承诺的汽车开放五年过渡期结束的时间点。

根据华晨集团与宝马集团的新协议,宝马新增投资30亿欧元,用于现有及新增生产设施建设项目。未来3到5年内,华晨宝马年产能将增加至65万辆,新增5000个工作岗位。到2020年,BMW品牌核心产品系列的首款纯电动汽车BMW iX3将在沈阳投产。

综合以上报道,笔者特别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全部交易完成时间是2022年,也即中国政府仍按照原来的承诺放开股比,时间表并没有变化。留给中国汽车企业的喘息时间没有变化。

第二,华晨仍然保持了25%股比,意味着华晨仍可从宝马那里得到“输血”,不过数量减少了一半。但降至25%,也要到2022年,在此期间华晨从合资公司得到的收入仍然不菲。

第三,根据新的协议,宝马扩大了在华晨宝马的投资,使华晨宝马获得了新动能,随着规模扩大、新产品导入、盈利能力及利润水平的提高,25%股比获得的回馈,也将相应提高,从绝对值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股比较少的损失。

中国汽车市场今后10年内进入3%左右低速增长阶段,是大概率事件。在市场前景可能低迷的时刻,把合资企业的命运交由力量更强的一方执掌,对华晨来说既不得不如此,也是相对较好的双赢选择。从现在锁定股比交易价格(30亿欧元),减少了未来交易的股比价格风险(例如,可能由于销售放缓和利润下降导致股比价格下滑)。如果考虑到未来10年新能源革命给汽车工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使现有生产能力加速折旧),这次交易对华晨来说还真是“塞翁失马”。

以前50%对50%的股比结构,从管理学角度看,是低效率的管理结构。股比改变后,华晨宝马决策将更加有效率,宝马由于承担了更大责任,必将对合资企业给予更大的关注。华晨作为“二掌柜”,责任卸去了很多,减少了未来的风险,也可以集中力量发展自主品牌,尤其是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第四,25%股权是关联企业的标准。华晨宝马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从应对中国政府燃油积分和新能源积分政策角度看,对合资双方都有意义。

业界对股比放开最担心的是,一旦放开股比,自主开发的投入会受到严重影响。从上面分析看,华晨做自主开发仍有机会和相对足够的财源。首先是仍有几年喘息之机,其次是36亿欧元(约合287亿元人民币)的股比对价,折合均摊在10年内,等于每年可以获得近30亿的经费用于自主开发的投入。据笔者观察,华晨在自主开发方面,基础的研发设施投入已基本完成,还差火候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约30亿人民币的投入,加上仍然可以从25%股比中的分账,背水一战,10年内自主开发仍然可为。当然,如果还是失败也怨不得别人。

华晨作为国内处于二线的汽车企业,在开放股比中仍保持25%的股比(25%股比可以看作“本土合作伙伴”的最低价,跨国公司离不开“带路党”),其他更加强大的本土企业,在改变股比谈判中,可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前一阵德国大众跃跃欲试,现在则比较冷静,也表明了这一状况。提高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比,是增加利益的路径,不是目的。跨国公司根据自身实力和在华战略,各有各的想法,对改变股比也有不同的权衡。

从华晨的股比交易看,股比放开,财务上对自主开发的影响还是可以忍受的。当然,如果自己不加速努力,依赖跨国公司输血,多少钱也不够。现在要在拥有合资企业的中国汽车企业背上猛击一掌。老虎真的来了,免费美食越来越少,要振作精神,迎接挑战。

总之一句话,不必慌乱,股比放开,天塌不下来!(文/ 赵英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