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观察

【汽车人】黯淡的微光——中国车企在俄投资前景

作者:
齐策
时间:
2022-03-02 08:00:15

 

罗斯持续游离于世界经济和全球供应链体系之外,将是未来的现实。而单一的、供应链存在断头的封闭市场,承载不起扩张性的投资战略。

 

文/《汽车人》齐策

 

2月24日爆发的俄乌战争,是10年来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和美国对塞尔维亚、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发动的高技术、低接触、有代差的战争不同,俄乌双方打的基本上是一场冷战时代的大规模战争(尽管带有少许当代技术的特点)。

 

这场地缘政治演变的恶果,令我们在有生之年见识到了二战时期陆军为主的大纵深作战。其破坏力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强化,而影响力则可以绵延数十年。

 

虽然这场战争还远未结束,但其地位已定,就是钉在“雅尔塔体系”棺材板上的最后一颗钉子。

 

汽车业评估损失还早了点

 

汽车业当然不乐见任何政治动荡,遑论战争。

 

实施跨境投资企业和供应链环节在战区的企业,急着评估战争损失,判断未来投资环境的剧烈改变。其实眼下大可不必,现实损失属于沉没成本,如果未来有关市场重建,就算现有的坛坛罐罐都砸烂了,照样可以回本。

 

反之,如果乌克兰或者俄罗斯“车臣化”,就什么都谈不上(后者极不可能)。而且,现实损失不断扩大,就算全折进去好了,没必要细算。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未来俄罗斯作为汽车市场和供应链上的一环,其地位是否能够重建。

 

 

战争态势目前似乎胶着。由于战争迷雾和双方开动宣传机器,导致局外人很难判断清楚,也就很难看清战争的走向。

 

不过,还是有一些明确的信息。这是一场灭国战,很可能达到总体战规模,而非隔靴搔痒的边境冲突。

 

从俄总统普京发表的长篇谈话可知,俄否定了乌政权的合法性,乃至否定了乌克兰这个国家存在的法理依据,战争目标则是寻求乌克兰“非军事化”。

 

用白话说,就是要颠覆乌现政府,建立亲俄政权,同时要求新政权“中立”。后者意味着保留有限武装或者彻底解除武装。同时很可能伴有俄在第聂伯河以东的特殊权力,而非长期占领。这就暗示,这场仗不会马上结束。

 

不管双方具体作战的战术损失如何,俄罗斯只要决心已下,一直加码,直到对面跟不起为止。

 

被踢出SWIFT,后果是双向的

 

截至发稿,北约、欧盟和美国也在不断加码,但很小心地避免自己遭受对等损失。比较大的措施,有欧盟对俄关闭领空、制裁俄总统和外长个人、剔除俄罗斯几家银行在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国际结算系统)等,同时向乌提供军援。

 

其中SWIFT被称为“金融核弹”。这两天,这个缩写词被迅速普及。这家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国际组织,理论上用于信息流传递,并不涉及清算,也不影响资金流。清算这一块,美国有CHIPS,中国有CIPS。2015年之后,俄罗斯在中国银行的帮助下建立了类似银联系统的SPFS。

 

谁都知道这家组织被美国人拿捏了,跨国清算流水让美国人看得一清二楚。

 

国际清算不是说一定离不开SWIFT,而是脱离了很麻烦。不光直接退化回到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传真递送,让其他银行嫌麻烦不肯用老式通讯手段与之联络,成为世界金融系统信息孤岛的结果,还很可能没有其他国家银行愿意开立保函和信用证,这意味着国际贸易中,买家无法付款,卖家无法收款。

 

长期看,俄罗斯可能会接入CIPS,双方用人民币或欧元结算,避开SWIFT。

 

 

伊朗在2018年之后被剔除出SWIFT,经济濒临崩溃,但它没有垮。而伊朗经济对外依存度远比俄罗斯高,明白这一点很重要。

 

“踢”伊朗容易,“踢”俄罗斯就有点犹豫,并未整体“踢”出,因为欧洲买家还要依赖SWIFT向俄付燃气费(尽管比例被大幅调低)。

 

“踢”中国就更是糟糕,因为中国出口占了全球的15%(2020年数据),而且一些工业品尚无替代。中国在跨国供应链上的地位,远不是比例所能表征的。

 

如果SWIFT一直这么滥用“踢人”的权力,早晚把自己玩死。只要是美国的对头,谁都知道要对SWIFT留一手。结果不但削弱了SWIFT,而且最终可能导致全球化变成一盘散沙,各玩各的。

 

俄罗斯汽车市场黯淡的未来

 

分析到现在这个地步,场外因素大致有点眉目了。那么,俄罗斯是不是重要的整车市场?很遗憾,可见的未来,将不再是了。

 

俄罗斯的汽车销量高峰时达到过300万辆,但那是遥远的10年前。当年俄罗斯市场占据东欧60%权重,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市场。如今物是人非,2021年销量167万辆,只有日本的40%,而两国人口相差无几。

 

 

数字不能说明的是,俄罗斯将无法加入零部件国际供应体系。这让其金属粗加工产品、能源、稀有气体等工业优势产品,也与中东欧市场大致割断了联系。这是其汽车市场未来黯淡的主因。

 

俄罗斯最好的选择,就是必须强化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把自己作为中国核心供应链的外部环节。这需要时间,因为此前俄罗斯无意于此。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花了5年时间,俄罗斯从小麦进口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这不是俄罗斯官方所称的“突然发现了农业潜力”,而是雨线北移和农业投资加大导致。

 

而且,俄罗斯不断抛售美元资产,囤积欧元、人民币和黄金。俄罗斯才是实打实执行与西方脱钩战略的大国。

 

这几天,大众汽车、雷诺、斯特兰蒂斯与三菱的合资工厂,在俄生产厂都暂时停产,并非由于战争(因为战火未波及),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姿态。

 

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最高、投资最大的外企——现代汽车,在俄没有进一步信息。而“唯二”在俄本地化生产的长城和奇瑞,都没有消息。此时此刻,它们当然要低调,但是大概率不会停产。

 

显然,在俄投资的外国车企反应,与其母国政府的立场息息相关。

 

 

2021年中国品牌在俄销售11.57万辆整车(包括本地化生产和进口大贸),长城、奇瑞、吉利分别排在排行榜上第12、13和17位,总的市场占有率为6.9%。

 

中企为进入俄罗斯市场并站稳脚跟,前后折腾了20多年,这个成绩只能算差强人意。这与俄罗斯市场自身不稳定有很大关系,前景不明确让车企们投资束手束脚。

 

战争不管何时结束,这一销量业绩暂时将清零,幻想市场快速反弹,应该是不存在的,随后大概率会进入漫长但低迷的恢复期。

 

2014年之后,地缘政治因素让俄罗斯经济一蹶不振。无论眼前的俄乌战争结果如何,空前严厉的制裁,只会让今后几年的市场更加萎缩,很可能掉到史无前例的120万辆。随之而来的,是供应链的解体和中小供应商的倒闭。

 

 

俄罗斯持续游离于世界经济和全球供应链体系之外,将是未来的现实。因此,任何跨境投资的车企,包括中国车企,不需要考虑俄罗斯对东欧的辐射能力(就算对中亚五国经济辐射能力也很弱),将其看做一个封闭市场就好了。而单一的、供应链存在断头的封闭市场,承载不起扩张性的投资战略。

 

长城和奇瑞,还有其他有进军俄罗斯市场打算的中国车企,都会理解,守住眼下的盘子,已是万幸,扩张要等待新的经济回暖信号出现。

 

这就是俄罗斯未来10年的景象。很凄惨,但日子还得过。其经济的恢复,寄希望于彻底埋葬雅尔塔体系和中国的彻底崛起,而“两个彻底”可能需要等待更久。【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邮箱:qcr007@126.com / 电话:010-63135270。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