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长城森林生态的海外移植之道

作者:
张敏
时间:
2022-12-02 08:30:00

 

随着时间推移和商业价值不断兑现,长城汽车森林生态的体系级威力,将进一步凸显出来。

 

作者丨张敏

编辑丨大华

出品丨汽车人全媒体

 

长城汽车所构建的庞大“森林生态系统”正在迸发能量。

 

11月18日,“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巢能源”)申请科创板IPO,获得上交所受理。至此,全球动力电池排名前10的公司中,唯一没有IPO的一家,也扫清了挂牌上市道路。估值600亿元,拟募资达到150亿元。

 

 

蜂巢能源本身就是新能源巨头,业内都知道它的前身是长城汽车动力电池部,2018年独立后发展突飞猛进。

 

其客户不光是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东风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光束汽车、赛力斯汽车、合众新能源等,客户名单越来越长。

 

 

但未必人人知道,蜂巢能源只是长城汽车森林架构的一个基础资源层。长城汽车已经建成国内独一无二的、庞大自循环生态体系。这一体系已经显露出迅猛发育的生命力和极强的向外拓展能力。长城汽车自己称之为“森林生态”。

 

“长城森林”的营养级建构

 

“森林生态”意味着它必须是实现能量价值和物质循环的统一体系,层次丰富、生产能力高、(光合)生产效率高,从而影响到整个行业(自然界)的整体生态。

 

 

很多业内分析已经指出,长城汽车是垂直整合最为成功的车企之一。很明显,长城汽车以六大整车品牌(哈弗、魏牌、欧拉、长城皮卡、坦克、沙龙)为市场力量牵引,带动了众多关联公司发展。

 

后者作为供应商,如果主要将母体当做唯一大客户,那么仍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集团。但长城的生态有很大的不同。

 

其一,就是刚才提到的,作为资源层的关联公司,向外拓展了众多客户,与母体的业务关联度不一,但任何一个关联公司都不会将母体作为唯一大客户。

 

而关联业务则是监管系统考察排队IPO公司的权重指标之一。换言之,如果关联公司只做母体生意,那么其业务健康度是可疑的。

 

长城丝毫没有这样的担忧。独立开发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智能化板块,包含毫末智行、嘉峪智能、诺博科技等公司,已经纳入众多车企的供应商行列。

 

而蜂巢能源以三电技术为业务基础,它与未势能源(氢与燃料电池)、蜂巢易创(动力传动)、极电光能(光伏光电产品),构成新能源资源层,其横向业务延伸能力,行业人士和资本方都已经看在眼里。

 

 

其二,长城在底层资源和品牌中间,建立了完善的“中间层”。底层的技术整合,形成跨车型技术平台。平台能遮蔽阳光(市场直接竞争),又能为品牌顶层输送营养(技术)。

 

虽然市场熟知的是品牌,但真正对森林小气候起到主导作用的,就是中间层。而传统汽车集团,往往只有底盘平台,缺少其它技术整合平台。

 

以整车智能开发为导向的咖啡智能、以多种动力及组合为建构的柠檬平台,承担起中间层的重任。而坦克平台作为全球化专业越野平台,其特殊之处在于,相应动力总成和底盘技术,必须适配越野场景。这是长城旗下唯一以应用场景为直接需求的技术平台。

 

同一层面上的并立资源,横向形成聚落。它们既有内部赛马机制(竞争),又有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至此,长城森林生态的垂直结构和水平聚落“横纵成网”,“横纵”相通,形成稳定而强大的生态网络。

 

 

如此一来,长城汽车的六大品牌,就形成了清晰的品牌区隔和市场定位,彼此关联又有协同效应,而非互相打架。

 

很多人都认为,是市场需求的分野主导了品牌区隔,实际上,长城汽车拥有自创新、自生长、依托市场的完整生态系统,其丰富性足以搭建出多个品牌的内在基因。

 

这就像生物,只有四个碱基(第五碱基属于RNA),却能组合出功能特化、形态各异的DNA链,进而表达出形形色色的生物群体。

 

双向赋能,海外扩张

 

这样造物一般的魔法,长城汽车已经拥有并逐渐习得运用。在资本市场,我们正在看到的蜂巢能源IPO进程,不止代表投资人的态度,而是B端市场的表现折射为投资人的意愿。

 

 

在国内市场,蜂巢能源供应多家车企,已经呈现市场化竞争力,并为行业发展提供正面价值。

 

其在海内外的扩张进程,可以明显感知到两个对向的赋能过程,即供应链海外扩张,为长城汽车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营养级支撑;同时,长城汽车的海外产能部署,也为旗下供应链的海外扩张提供便利。甚至后者尚未在海外部署产能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扩展了一批海外客户。

 

双方互相赋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增值的循环过程。海外业务并非是国内业务建构的全盘复制,而是有自己的特点。

 

 

蜂巢能源尚未在海外建立产能的时候,就已经将产品卖到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国的车企,一些跨国公司成为蜂巢的海外客户。其中,斯特兰蒂斯成为蜂巢能源最新的签约客户。

 

而眼下,蜂巢能源刚宣布将在欧洲建立第二座海外电池工厂,首座海外工厂位于德国图林根。这两处欧洲产能,服务的对象是欧洲车企客户。这是供应链率先出海的例子。

 

 

当前,欧美并没有成规模的锂电企业,抓住欧洲本土电池企业尚未形成规模产能的时间窗口,抢占市场份额,是大家的共识。

 

另外,海外市场的毛利率更加可观,竞争也没那么激烈。更为根本的原因是,蜂巢能源这样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在成本和技术上,相对欧洲有明显的优势。据悉,其境外业务的毛利率比国内至少高出5个百分点。

 

蜂巢能源的主动战略出击,踏准了机会的节奏。长城汽车在欧洲的整车产能,可以就近采购蜂巢能源在欧洲的货源。部分原因是,欧盟各国出于对本土产业链的保护及本土化要求,规定部分境外企业采购链中60%以上的价值,需要本土采购。

 

 

整车产能和动力电池发力海外,欧洲市场能够容纳中企的雄心。如果这一步走稳了,长城国际化版图可能从东欧延伸到中欧和西欧。

 

值得注意是,蜂巢能源只是代表之一,长城旗下蜂巢易创、毫末智行等已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据优势的供应商,也在践行类似路径,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驰骋向前。

 

和国内相反,这次供应商带动整车产能海外扩展,再次印证了长城森林生态的内部,其特有的横纵向联系和双向稳定,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机遇。

 

“长城森林”的国际生长计划

 

此前,中国汽车品牌卖车到海外,往往运用“轻资产”模式,即直接出口整车,销售和售后找当地的代理伙伴。这是一种探路式的运营。

 

而直接将供应链的某个关键环节部署于海外,需要比“轻资产”运营投入更大,其底气在于海外客户的意向订单。以盈利能力强的业务带动整车业务和其它生态成员,这么做其实很稳妥。关键是其当地业务的商业上限,比“轻资产”模式高出太多。

 

 

今年10月,长城汽车海外销售新车21052辆,同比增长49.58%,创历史新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长城汽车森林生态在海外已经开始生长。不只是整车,毫末智行、极电光能等底层业务,将随着整车产能的海外扩张随侍左右。

 

而中间层业务,在可见的未来,仍然需要整车带动,才有望在海外扎根。这和国内生态有很大区别。

 

这是因为,长城汽车诸品牌已经在国内完成了消费市场的认知教育,其品牌形象已经稳固,正处于兑现期。而海外业务还相对淡薄,B端客户尚未有充分体会,因此需要车企带动。

 

假以时日,随着长城多品牌汽车,特别是新能源产品在海外销售的增长,消费市场和B端市场同时会有更清晰的认知,那时才是长城森林生态全面完成国际化移植的机遇期。

 

 

跨国车企在欧美经营的时间,比中国汽车品牌的历史更久,品牌认知更稳固。

 

当前,中国品牌锐意研发,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上占据了一定优势,这是一个新的事实,但是尚未被海外市场广泛认可,需要有一个认知更新的过程,而这一进程只能由整车带动。因为只有消费端认可,才是唯一具有商业说服力的路径。

 

说简单一点,长城森林生态的价值,将与其产品的市场表现绑定。既然种的是一片森林,而不是一棵孤立的树,那么需要有足够的战略耐心。

 

我们还应该看到,长城汽车的技术支撑已经非常强大。智慧线控底盘和NOH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作为智能驾驶的重要载体,兼具独立性与完整性,可以将整体解决方案移植到任何产品上,支撑长城旗下各品牌产品实现更高阶智能辅助驾驶。

 

 

而在欧洲大厂普遍停止在乘用车上研发氢能和燃料电池之际,同样作为长城汽车森林生态链下重要的兄弟公司——未势能源,仍然在广泛投入,将建立国际级“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其商业价值在国内得到市场认证后,开启国际化进程,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时候,已经在当地落地生根的森林生态,将令氢能“动力包”落地变得轻而易举。

 

技术上自主可控,体系上高效协同,为长城汽车带来超强的抗风险能力,也为其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迈进提供可持续动力。

 

随着时间推移和商业价值不断兑现,长城汽车森林生态的体系级威力,将进一步凸显出来。

 

由此,长城森林生态的庞大技术和产业根基,在国内和海外,先后以技术工程化带动产业链升级,同时寻求跨国市场的商业成功。这样设计缜密、用意长远的体系化战略,已初见雏形,相信不久就可以窥见全貌。

 

 

可以确定的是,森林生态已经成为长城汽车国际化战略最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推进中国品牌全球化步伐。构建技术底层逻辑并实现突破,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在既有庞大规模基础上,实现产业链升级,在国际分工链位置跃升的成功案例。【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