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4 > 2014年第12期

张丕杰 1000万辆之上 “归零”

作者:
安丽敏
时间:
2014-12-22 15:51:00

 

张丕杰老了。

  这是自他接掌一汽-大众之后第一次见到他时最明显的感受,虽然他还是一样的谦和淡然,和每一个人握手寒暄:“好久不见。”但头上的白发明显增多,脸似乎比以前也更加瘦削。

  按照惯常的思维,从自主到合资,会是一个比较“舒服”的转换,尤其是接手一汽-大众这样一个完全不需要忧虑销量、具备冲击冠军宝座实力的企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除了近两年的一些突发事件之外,这个已经保持强劲增长数年的企业,在体量不断膨胀的过程中,考虑的是如何避免风险“不犯错”,如何实现体系再造,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又该如何确立一个完整的企业乃至百年企业的根基。

  12月2日,一汽-大众迎来1000万辆下线,以上的这些问题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

  当然,1000万辆是一个足够有分量和代表意义的数字,在这个数字面前,怎样的庆祝都不为过,一汽-大众更是将这个数字进行了多重演绎:在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每10辆就有1辆出自一汽-大众;每小时有204台新车从一汽-大众下线;每天有4746位消费者选择一汽-大众而这1000万辆一汽-大众汽车首尾相接可以绕地球一圈。

  只是,对于张丕杰来说,这一切都已是过去,在这个起点之上,他需要带领一汽-大众更进一步,这当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

  “一汽-大众发展到今天,企业规模做大后,我们意识它遇到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们把整个风险管控做了梳理,排在第一位的是面临的法律法规风险,而很多企业面临的现金流的风险,在我们这儿排到第54位。”张丕杰告诉《汽车人》,在一汽-大众按照风险等级,有不同级别的人直接负责,而能让他睡不着的几件事中,有一件就是安全生产。

  “大家走进一汽-大众的时候,可以留意到我们所有消防栓都装了压力表,这是为了确保每个消防栓都有正常的水压,另外油漆车间有自制的消防车,一旦起火3分钟之内可以在车间内部解决,5分钟之后,院里还有一辆标准消防车,10分钟后,社会消防力量应该已经可以到达了。”仅就消防这一点,张丕杰仔细地讲了一遍全部的措施和流程,他对于安全生产各个方面的关注于此可见一斑。

  大到企业发展战略,小到厂区内700多个消防栓,巨大的压力挑战着张丕杰的每一根神经。而他当然是有能力承担这一切的,这个通过一汽“801”工程(在每个经营班子配备一名20世纪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在一汽各个单位逐步历练出来的管理者,这个在一汽轿车掌舵8年的自主品牌控,这个脾气平和,几乎没人见他发过火的“温和先生”,应该是目前一汽-大众最合适的总经理人选。

  就像张丕杰自己所说,一汽-大众1000万辆背后最可贵的品质是“稳定重复的力量”,而他不仅能够给予一汽-大众稳定的支撑,更重要的是,他的品牌观、企业观能够给一汽-大众带来更加宽广的视野。

  在一年多前,张丕杰和现任一汽轿车总经理安铁成换防时,媒体的聚焦点多在合资对自主的反哺——这当然很重要,而且作用已经显现出来——但同时,张丕杰对企业全价值链的掌控,对品牌的重视和追求,将从根本上再造一汽-大众。

  

不只是数字

  

  如何说明一个企业的优秀?在回答类似的问题时,量化的标准和数字往往是惟一的选择。对于一汽-大众来说,在任何的一个考量维度上都可以拿出足够漂亮的数字,看到这些,你会忍不住想,优秀对于一汽-大众来说,是一件需要证明的事情吗?

  最短时间的1000万辆:一汽-大众23年完成产销1000万辆,刷新行业实现该目标的速度纪录。

  1000万辆的达成时间表:从1991年到2004年,一汽-大众实现第一个100万辆用了13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只花了3年时间,第三个100万辆用了两年,第四个100万辆用了1年零3个月,第五个100万辆1年零1个月,第六个100万辆用了10个月。今年,一汽-大众实现第10个100万销量仅用了7个月。

  1000万辆带来的贡献:自1991年成立2013年,一汽-大众向国家缴纳税金累计2647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就业超过50万人。超过卢森堡的国家人口数,是冰岛的国家总人口的两倍。

  除了跟这1000万辆相关的数字之外,一汽-大众可以列出的数字还有很多,《汽车人》注意到,张丕杰为此次沟通会准备的资料多达几十页,上面全是各种数字,可以说,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拿出比计划多得多的时间去一个个解读这些数字。(其实,只是念完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数字当然不是全部。

  “我想到了一位欧洲的世界级企业家的一句话:当你看到一枚成熟的果子时,你事实上正在和整个自然界对话。一汽-大众所达成的1000万辆也不是一个时间的偶然产物。”张丕杰在描述这些数字时,甚至少见地展现了自己诗意的一面,虽然很多人对张丕杰的印象是务实、理性,但其实作为一个充满了个性创见的水瓶座,他拥有跳脱出庸常的状态、从更超然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能力。所谓“见山不是山”,一汽-大众目前的1000万辆,自然也不仅仅是由1和7个0构成的阿拉伯数字组。

  在这背后,不仅是23年的时光,也是一个企业的优秀体系:“简单来说是一汽-大众基于不断优化的体系,和追求卓越的企业理念,才使得一汽-大众拥有今天的成绩。”

  其实,人们往往在成功后才喜欢回过头去总结,希望找到其中的奥秘,如果非要挖掘一汽-大众成功背后的经验,可能会让很多期待着能看到一些“窍门”的人失望,因为这实在是没什么“出奇之处”。

  张丕杰告诉《汽车人》:“一汽-大众这些年的成功如果有奥秘的话,应该是和‘水滴石穿’效果差不多。水为什么能表现出这么强大的力量,其实不是水的力量,水本身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是重复的力量,是稳定的力量,那么一汽-大众追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追求稳定的重复。”

  

稳定地重复

  

  单从字面上理解,可能无法完全领会张丕杰希望表达的信息。

  有两个具体的案例,或许能够更好地诠释这一点。

  2002年,欧洲发现车内含有有害物质“六价铬”,并出台法规规定,金属件表面涂装和车身涂装工艺不得使用含“六价铬”物质。2005年,德国大众发出改进信息,一汽-大众技术人员回忆说:“当时一汽-大众面临巨大压力,改变涂层就意味着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但一汽-大众还是强制所有供应商进行了改进,更改涉及零部件3000余个。”

  熟悉一汽-大众的人应该知道,2005年的一汽-大众正在经历其发展的一个“阵痛期”,当年的运营利润并不高。而截至目前,我国有关“六价铬”的汽车法规尚未实施。

  同样的“傻事儿”一汽-大众做了不止一件,张丕杰告诉《汽车人》:“经常有人跟我说,一汽-大众的车漆感觉和别的车不一样。尽管所有的汽车厂家采用的油漆品牌不外乎主流的那几家,但是一般车企喷4层,而一汽-大众是6层。”为了检验成品车的漆膜是不是达到了标准,一汽-大众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一种是用腐蚀性材料直接在漆面上喷,检测车漆的附着力;另一种是用进口刻刀在漆面上划小方格。

  一个个的细节,长期坚持不懈地重复,最终达成的才是消费者可以感知到的品质。

  “一汽-大众最大的部门是质保部,有1800多人。”正是这些人的努力,让一汽-大众始终稳定地坚持着自己内在的价值体系。

  实际上,一汽-大众23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少的曲折。

  我们在羡慕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的成功时,往往容易忽视它在背后的努力。

  “一汽-大众成长到今天,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股东设计好的,而是自身体系里、骨子里有一种进取的意识,”张丕杰对《汽车人》讲述了一汽-大众“百万辆体系”的确立由来:“2007年的时候,一汽-大众就提出要制定百万辆目标和体系,当时一汽-大众整车产销只有40万辆,一汽-大众全部产能加起来只有66万辆,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汽-大众就提出了百万辆的口号。德方认为一汽-大众到2018年的时候才能实现100万辆产销,如果2016年能实现就是超前了。”

  也就是说,德方当时认为一汽-大众的百万辆计划过于激进,虽然多次在经管会上汇报,但股东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

  最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上,这件事情在餐桌上再度被提起,“也可能是酒精发挥了一点作用”,张丕杰说,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而一汽-大众百万辆计划的军令状便是写在餐巾纸上的。“现在这张餐巾纸还保留在我们档案馆里,一汽-大众的百万辆就是这么来的。可以看出来,这完全是我们自发进取的要求。”

  从一汽-大众成立之时起,就是一个按照经济规模规划的企业,现在的它当然早已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想,除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势这一外因之外,来自股东双方的文化基因在一汽-大众经过23年融合,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和内在驱动力。

  

做到“不犯错”

  

  “稳定”是一汽-大众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这同样是张丕杰最擅长的,相比不破不立的态度,到达一汽-大众这样的高度之后不犯错显得尤为重要。

  对这一点,张丕杰认识得非常清楚:“可以设想一下,一汽-大众每天下线新车4676辆,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耽误一天就是这么大一个数字,如果耽误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那将是更可怕的一个数量。”在如此庞大的销量基础上,任何一点点风险都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如何防患于未然?

  一汽-大众为此专门设立了风险管理科,这个部门的职责就是梳理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切风险,并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排序。

  张丕杰表示,一汽-大众风控部门会按照不同的风险级别进行相应的管理。比如排在前50位的风险交给一般的职能部门负责应对,位列前20位的风险就必须交给高级经理以上的管理者来负责。

  这是一个怎样严密的体系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张丕杰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所有的风险都已经被纳入到了一汽-大众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

  “排在第一的是法律法规的风险,一般企业面对的现金流风险,在一汽-大众排到54位。”应对措施当然也已经准备好,譬如排在第一的法律法规风险中,应对油耗法规的新能源产品,一汽-大众已经做出了全面规划,“在过去的5年中,一汽-大众的可比综合单车能耗降低了15%,现在我们有能力应对2020年百公里综合油耗5升的国家法定要求,一汽-大众达到这个目标是非常清晰可见的。目前我们每次开产品战略委员会,这个问题必须讨论,每两月跟进一次。”张丕杰说。

  在产品质量方面,本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一汽-大众更是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张丕杰告诉《汽车人》:“我们在‘2020战略’中有一个重要模块,叫‘成长中的质量’,因为成长的非常快,成长过程中质量的风险就成为非常大的事情,而在‘成长中的质量’这个大模块之下,又有30多个模块,包括技术更新、技术更改、模具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现场质量日等。”

  一汽和大众两个股东方浓厚的“工程师文化”让一汽-大众从骨子里浸染了严谨克制的本色,如果把中国的汽车企业想像成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的话,一汽-大众更像是一个品学兼优的班长,他不爱张扬,但你能感受得到他的可靠。

  这份可靠正是在一个个严密体系支撑下建立起来并得到保障的。这也是张丕杰最为看重的品牌形象要素:“一汽-大众是个负责任的企业,将来也是这样,我们希望一说到一汽-大众,他在形象上就是负责任的,就跟做人一样,能够让人信任。尽管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要正视问题和改进问题,这也是我们负责任的体现。”张丕杰此次沟通也选择了“责任驱动未来”作为主题,他对于“责任”二字的看重可见一斑。

  

再造新体系

  

  过去的23年,一汽-大众的体系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但近几年随着企业体量的迅速扩张,一汽-大众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建设。

  按照一汽-大众制定的“2020战略”,2020年,一汽-大众要实现年产销300万辆的目标。这个目标背后是一个继续倍增的体系建设,用“再造一个一汽-大众”来概括并不为过。

  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一汽-大众低调地在山东青岛即墨举行了华东基地奠基仪式。至此,一汽-大众已经在全国拥有长春、成都、佛山、青岛4个生产基地,如何实现体系力的复制?

  同时,在跨过年产销量150万辆的门槛,今年更是极有可能实现销量登顶的情况下,一汽-大众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既有体系的复制,更应该做的是整合和再造。目前,达到这一产销规模的有3家,分别是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同时,三者之间的销量差距并不具备根本的意义,如何站在一个引领者的角度去思考未来的发展?仅仅是“不犯错”显然是不够的。

  “按照现有的体系能力,要去冲击更高的300万辆产销规模,显然是有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必要在现有体系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这种能力。”张丕杰坦言。

  同时,虽然是一个合资车企,但是一汽-大众必须站在一个完整企业乃至百年企业的高度要求自己,为此,一汽-大众在不断朝着全价值链的方向前进。更重要地,用什么支撑这300万辆?做了8年自主,见证过红旗、奔腾品牌的转折和成长,没有人比张丕杰更清楚品牌的力量。

  “一汽-大众下一步很重要的任务,打造属于一汽-大众自己的企业品牌,一汽-大众不是一个工厂,而是一个企业,要有做百年企业的品牌,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很高兴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一汽-大众推出自己的企业品牌理念‘创享高品质’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对企业品牌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的张丕杰将其提升到了战略层面。

   众所周知,一汽-大众旗下拥有大众和奥迪两个品牌,但这两个品牌之后,应当是一汽-大众的企业品牌形象,只有将企业品牌形象打造好,才能为其子品牌提供更好的支撑,更何况,两个品牌或许不是一汽-大众的终点。

  “未来某个时刻,如果一汽-大众推出第三个品牌,那么它的品牌价值就可以发挥作用并得到继承。”张丕杰是一个喜欢“留后手”的人,关于“第三个品牌”,尽管他只是以一种假设的口吻说出来,但不妨大胆假定一汽-大众真的在考虑未来某个时刻推出另一个品牌,至少,张丕杰已经把这种可能性纳入了自己的规划之中。关于未来发展的一些具体规划,“我都有考虑。”这是张丕杰在沟通会结束后对《汽车人》说的一句话,了解他的人会明白,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对于现在的一汽-大众来说,达成1000万辆当然是最荣耀的时刻,但同时,对于张丕杰来说,也是最严峻挑战的开始,当然,支撑他的也有一汽-大众历史上最丰富的资源和体系,他将带给一汽-大众一个怎样的未来?

  在他一点点地将自己的规划实现之前,我们可以尽情想像。

 (作者/安丽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