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3 > 2013年第12期

长安福特逆袭还剩“临门一脚”

作者:
时间:
2013-12-22 15:29:38
 杂志记者 张敏
长安福特的前进步伐,看上去锐不可挡。
车市疲态渐显,福特在华业务却在徘徊10年后异军突起,这让本该早早体现强势姿态的长安福特很有些 “十年不飞,一飞冲天”的意味。
超过7万辆的销量,同比劲增61%,这是长安福特10月份交出的成绩单。过去10个月来,长安福特全系产品累计销量高达536421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8%。这让它毫无悬念地成为2013年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合资车企。
福克斯的表现依旧强劲无比。10月份福克斯品牌共售出近4万辆,累计前10个月销售超过32万辆,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一个中等规模车企的全年销量;首款SUV翼虎仍然一车难求,尤其是独家冠名《中国梦之声》后,加价排队,炙手可热,丝毫没有随着寒冬逼近而降温;更值一提的是,两个多月前上市的新蒙迪欧开局不错,上市仅两个月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两万辆。
没错,这是长安福特的最好时代。
势如破竹的背后,是近10年的踟躅。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长安福特产品引进缓慢,从第一款新车嘉年华到蒙迪欧,再到后来的福克斯和MPV车型S-MAX,平均两年半一款新车。除了福克斯火了一把以外,其余都是不温不火的。一直到蒙迪欧致胜和翼虎上市,长安福特才迎来辉煌。
“建店10年来,等了10年的时间,才迎来长安福特的辉煌。今年应该是我们的享福年。” 长安福特北方福瑞店尹超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自己的开心。
不久前,福特装配流水线问世100周年庆典上,福特宣布,计划在2017年将其全球产能提升三分之一,从600万辆增加至800万辆。到2017年,福特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出114款全新车型或者改款车型。中国业务的快速增长,显然给了福特更多信心。
据媒体报道,福特在6年多时间中,在华市场占有率由2%升至4%;距离2015年在华市场占有率定为6%的目标已经不太遥远。
站在这个新的起点,无怪乎福特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穆拉利对于其中国战略推进直呼“非常满意”。
 
伏笔
 
1997年,福特与通用汽车一起进入中国市场,从1999年到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从200万辆猛增至185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而福特汽车在中国只到2011年才实现51.9万辆的销量,占中国汽车市场份额仅为2.8%。彼时,通用中国区销量高达255万辆,市场份额达13.8%,远超福特。
战略调整初露端倪,是在2009年。2009年完成对北美区调整之后,福特开始了对中国区的调整。当年7月,福特将其亚太区总部由泰国迁至上海,并于2011年4月,福特在中国突然宣布激进的“1515”计划,即2015年前引入15款新车和20款新动力总成。福特将平均每年引入5款新车。这其中,大部分产品将花落长安福特。在产品驱动下,以新福克斯上市为开端,长安福特驶入快行道。媒体终于意识到:临危受命的穆拉利,要在中国绝地反击了。
另一方面,以频频出现为信号,中国成为穆拉利的重点关注对象。比如,在2012年8月27日至30日共4天的行程里,穆拉利以一天换一个城市的速度,旋风式造访合资企业长安福特的几个生产基地。
27日,抵达中国之后,穆拉利出现在福特投资6亿美元的长安福特马自达重庆基地扩能项目奠基仪式上。这一天,穆拉利公布的消息还有长安福特马自达分拆项目获批。这一拆分计划主要是福特在背后推动的结果,目的是加速在中国的发展。
次日,穆拉利出现在北京,他宣布2014年的下半年林肯品牌引入中国市场,并计划为林肯品牌专门成立一家销售公司。随后,穆拉利来到杭州,出现在长安福特马自达杭州新工厂开工典礼。舟车劳顿的中国之行,被媒体看为名副其实的补课行动。而他的行踪则正好是合资公司长安福特激进扩张的又一表现。
随着福特在中国在建工厂,包括杭州工厂2015年投产后,福特在华乘用车年总产量将提升至120万辆,相当于福特2015年全球预期产量的约15%。这些产品为实现福特“1515计划”中的产品输入,提供了产能保证。
如此高密集的行动和规划,高姿态的表达和参与,业界无出其右。“这表明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我们预期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在3000万辆左右,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福特前任中国区CEO萧达伟表示。
这一切,为合资公司长安福特今日的逆袭埋下伏笔。
 
前四之争
 
伴随着福特中国激进战略的实施,长安福特也从稳步前行向着快跑转变。
2010年年底,新任长安福特马自达总裁的澳大利亚人马瑞麟,正是福特在中国市场由保守到激进,由守转攻新策略的执行者。此前,福特任命的众多中国市场高管,来自于台湾谱脉,由此引发的诸多本地化问题,一度成为人们诟病福特中国市场不给力的主要原因。
马瑞麟上任不久后,这些话题很快销声匿迹。这个有着浓郁中国情结的老外,曾在福特北美和福特欧洲担任要职,同时还有福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把手的经历。
与马瑞麟搭档的是执行副总裁罗明刚。罗曾担任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公司执行副总裁,技术出身,沉稳儒雅,算起来,任职长安福特中方一把手已经整整4年。一个外向豪爽,一个低调稳健,4年来,马瑞麟与罗明刚的合作相得益彰。在大多数新闻发布会上,他们总是一左一右,一个谈产品,一个讲制造,配合得无懈可击。
与前任相比,他们有着足够的幸运,得益于母公司福特和长安汽车的强力推进,这两位高管将长安福特的经营目标,定在了行业前四上。
然而,在向这个目标攀登的过程中,长安福特要超越的对手着实强大。仅从销量看,2001年成立的长安福特与2002年成立的北京现代、2003年成立的东风日产相比,几乎不是一个重量级别。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北京现代与东风日产的销量分别为85.6万辆与77.3万辆,而长安福特仅49.3万辆。错过中国车市黄金10年,福特汽车不得不为自己的失误付出代价。
从当前车市竞争态势看,南北大众和上海通用、东风日产都有较为丰富的产品线和稳定的增速。对于长安福特而言,两年时间进入行业前四,压力可想而知。
“目前大众、日产、丰田都已基本完成了在中国的布局,理顺了与中方股东的合作关系,偏隅西南一角的长安福特有借力二三线市场的优势,但是突破前几家主流汽车企业的层层封锁,有很大难度。”一位汽车行业分析人士对《汽车人》表示。
这种艰难的现实,罗明刚不是没有预料到。“要实现我们的目标,肯定面临很大挑战,但是总体来说,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个信心,有很多的因素,最关键的还是产品。再有就是我们的品质和服务。”他如此告之《汽车人》
进一步来讲,之前,长安福特之所以没有大的爆发,与产品有很大关系。随着企业产品线快速丰富,整个产品越来越适应中国市场,这是长安福特进入行业前四的保证。
当然,高销量下,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把控,罗明刚透露,如供不应求的翼虎车型,目前在零部件方面也略显吃紧。
“车卖不好的时候,想着把销量提上去,车卖得太火,我们想的是如何解决一系列的配套问题,例如,产能、服务等。”罗明刚强调,长安福特需要高增长,更需要可持续性的高增长。这是长安福特两位当家人当前的最大任务。
 
差什么?
 
随着长安福特“1515战略”持续推进,新车密集投放,市场地位不断上升。在资本市场,各大券商都对长安福特给予了积极的肯定。“预计2013年长安福特销量接近65万辆,盈利有望超过80亿元。2014年,受益于翼虎、新蒙迪欧等车型销量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上移,预计销量接近73万辆,利润规模超过100亿。”来自中信证劵的评估充满乐观。
“但需要看到的是,产品之外,长安福特的优势还有什么?”上述分析师这样表示。事实上,南北大众以及上海通用而言,无一不是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制胜中国市场,而长安福特的发展,则更多依赖于新品销量的拉动。
受福特“平民车”鼻祖与长安汽车“微车制造”的固有影响,长安福特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被无形划定。尽管长安福特以蒙迪欧为代表的车型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但考虑到福特旗下高端车相对不足,提升品牌形象成为长安福特的迫切目标。
今年8月底,新蒙迪欧上市,新蒙迪欧的成败,关乎长安福特后续的发展。
此前,蒙迪欧致胜在中高级车市场一直处于第二阵营,由于个性化外观在相对“超前”,其在中高级市场并未达到销售预期。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改变,新蒙迪欧推出市场,有望弥补长安福特在中高端轿车市场布局上的短板,并一步提升长安福特的品牌价值。
在罗明刚看来,品牌的建设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安福特的产品谱系逐渐完善后,品牌力的提升也会相应提升,而作为中高级车新锐的新蒙迪欧,无疑会为品牌加分。
作为福特激进扩张的一部分,福特豪华品牌林肯计划也将在2014年下半年,通过独立的经销商网络正式进入中国。按照计划林肯将先进口,未来视市场表现再决定国产时间。这也将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林肯品牌首次进入北美之外的市场。
在某媒体的调查中,林肯“品牌认知度不高,美系豪华小众化”的认知,占据了市场相当多的投票。这显示首次走出北美市场的林肯,如何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产品越高端,销量对品牌附加值和企业体系竞争力的依赖性就越高”,这成为汽车行业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下,没有强势品牌力作为依托的长安福特,如何真枪真刀肉搏市场?“长安福特还需要在体系竞争力上继续提升,至少要跟大众持平,逼近上海通用,这样才能缩短差距。”一位业内人士称,与竞争对手相比,长安福特无论在经销商服务水平方面还是在自身营销能力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显然,这成为长安福特循序渐进提升品牌力之外的最现实路径。而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成为业界备受瞩目的黑马之后,长安福特踏进了逆袭之门半步,还剩最后关键的一脚。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