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11期

俄罗斯:“入世”的纠结

作者:
时间:
2011-11-29 10:45:30
 
俄罗斯离“入世”只有一步,却几乎再也跨不过去了。
同是“金砖四国”,俄罗斯对“入世”却不像中国那么热衷,根源在于其属于资源导向型经济,而中国则是依靠外向型经济起家。现在俄罗斯对“入世”兴趣上升,却遭遇“最后一公里”困境。
没有跨入世贸组织门槛的俄罗斯对本国工业,尤其是汽车企业,保护得过度。这种保护程度可以让中国的本土汽车企业集体垂涎三尺,然而,吊诡的是,过度的保护并没有打造出一个强悍的汽车业,只不过艰难地维持着亏损的伏尔加等老车企。这种结局,恐怕是保护本国工业倡导者都始料不及的。
 
倒在“最后一公里”
俄罗斯贸易部司长马克西姆·梅德维德科夫,留着浓黑的小胡子,处事稳重、目光锐利、口才上佳。这位老兄最近颇为不顺,一定暗地里想抽自己嘴巴,或者更想抽前任。因为“入世”这事儿,顺序弄拧了。
俄罗斯“入世”漫长的18年谈判道路上,一直都把欧盟和美国作为主要谈判对手,小国的谈判都放在后面,格鲁吉亚也是如此。
俄并不急于与格启动“入世”谈判,原因就是不想把格鲁吉亚的矿泉水和红酒大规模地放进来。盘算着与欧盟达成农产品补贴协议后,以此为谈判基础,顺道拿下第比利斯。2008年俄格战争彻底改变了这一切,两国断交,什么谈判都无从谈起。如果俄格谈判放在2008年前,比现在要容易得多。
自从风度翩翩的前苏联外长、一头银发的谢瓦尔德纳泽担任格鲁吉亚首任总统以来,俄格关系渐行渐远。原因在于,俄支持格境内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共和国的分离势力,格为此没有加入独联体。5日战争的结果,俄彻底把外高加索要冲推给了美国人。
知道格鲁吉亚现任总统萨卡什维利恨俄入骨,俄罗斯找了瑞士说合,但萨氏根本不卖面子。争执的焦点是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海关口岸的控制权,该问题同时触及双方的外交底线,没有腾挪空间。格贸易代表卡帕纳泽直言“谈判失败”,连“建设性”、“进展”等外交辞令都懒得用,可见双方分歧无法调和。
美国也拒绝向第比利斯施压,俄罗斯连打了两张牌都没动静,其单方面拟定的时间表再次失效。俄罗斯曾数次走到世贸组织(WTO)门口,都功败垂成。俄政府数次宣布“好事已近”,最后都以跳票告终。但这次不同以往,打击确实有点大。
 
金砖副寨主的“入世”梦
苏联政治貌似严肃,实则经常恶搞。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也继承了这一遗产。
1993年就号称启动“入关”(关贸总协定)谈判,却一直在程序问题上兜圈子。美国东飘一拳,西飞一腿。这厢说能源内部补贴,那厢说原木出口税,而真正构成障碍的则是政治上互不信任。
其时,鲁伊科夫(俄当时的副总统)曾亲自拿着AK保卫白宫(即俄议会大厦),叶利钦站在T72坦克上发表进攻议会的檄文。这一幕刺激美国人,不可能让公然炮轰民主的政权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俱乐部,尽管民主问题很难与入关挂钩。与此同时,俄罗斯人的资源导向型经济,对入关也缺乏紧迫感。
普京上台后,2000年国情咨文中称“把入世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方向”,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入世”谈判才转入实质性阶段。
普京收拾了霍多尔科夫斯基,驱逐了亚夫林斯基,吓跑了阿布拉西莫维奇。变私人寡头主宰国家经济为国家寡头主导国家经济,重塑这个横跨11个时区的北方大国。当然,也有人嗤之以鼻,什么国有化,还不是“圣彼得堡帮”据为己有。然而,时也,运也,命也。凭借能源价格芝麻开花,俄罗斯复兴势头明显,自认为“金砖副寨主”,上升为第六大经济体。
这时俄国人又发现,经济因素突然主导了“入世”谈判。俄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世界主要贸易大国自然对俄“入世”问题感兴趣了,谈判进程的推动从来就不是一头热。这次,汽车组装问题上升为这段时间的谈判焦点。
 
过度保护的下场
苏联时代的伏尔加厂、卡马河工厂都建在大河之畔,是城市级的庞然大物。所有汽车零配件和工序都独立完成,我国当时的一汽、二汽也是苏式工业风格的翻版。苏联解体后,庞大汽车生产体系严重萎缩,产业链支离破碎。产量从高峰时的230万辆滑落至1995年的105万辆。硕果仅存的伏尔加等企业虽然负债累累,但直接或间接养活了200多万就业人口,所以俄罗斯仍把汽车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2007年,虽然伏尔加仍占市场份额的15%左右,但竞争力低下,全靠国家政策和贷款撑着。《纽约时报》记者对伏尔加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极尽嘲讽之能事,评定了若干“世界之最”。
俄政府的对策是什么?
金融危机以来,几乎一年出一个新政策,排除内外部竞争,层层保护这个孱弱的40岁巨婴。进口车关税提高到30%,而且不低于1.8欧元/㎝3(排量)。一辆排量1.6L、售价8000欧元的车,关税就近3000欧元,因此,该规定直接将中国的廉价车辆KO(拳击术语,意为击倒)出局,2009年中国对俄出口汽车迅速跌至原来的10%。
除豪华车外,所有车型都必须转入本地化生产,才能和俄企竞争。鉴于俄企的产品结构,诸多政策都“抓低放高”,即对豪车网开一面,对与国产车正面竞争的外国厂商痛下杀手。紧接着,俄政府对“拧螺丝式”的KD组装说不,规定国产化率不低于60%,关键工序和部件必须本地化。
最具杀伤力的规定也来了,合资或独资厂必须整车年产量不低于30万辆。针对前面的规定,欧美厂商大多暗中高兴,乐得把后来的中国人赶出去,自己不伤筋动骨,因为他们的本地化生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这次不一样,30万辆的门槛遭到所有厂商群起而攻之,坚决要求取消这项“歧视性”政策。
这些汽车产业政策,与世贸精神互相抵触。俄国人辩解称这是临时性政策,意即随时可取消。但临时关税一再延长,堪比北京的“临时”限行政策。
对付整车进口,俄罗斯还有一整套非关税政策。采用欧IV标准无可厚非,但不承认中国的检验结果,入关前须再次认证。底盘和车身认证共需9个月,而有效期只有6个月。换言之,每批车辆都须认证。而NCAP标准和ISO标准也被赫里斯坚科的手下官员赋予崭新的内涵,中国整车销售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仅如此,普京要求所有国企必须购买“纯粹的”国产车,政府机关购买外国车辆须“特别审批”。对伏尔加和乌拉尔等企业则实行“内服外敷”的大补疗法:内部先后提供700亿卢布的优惠贷款和直接财政援助,解决甩下来的冗员安置;销售端采取最多达20亿卢布的国产车消费补贴和2/3的贷款贴息。
经过2008~2010年的努力,俄纯粹国产车市场占有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达到34%,遏制了2002年以后不断下滑的窘境。伏尔加再次加冕为“最受欢迎”的品牌,2010年前10个月,销量达41.8万辆,把第二名雪佛兰(9万辆)甩得没影。
去年,俄罗斯确定了必须支持的数家战略性企业,提供5年税收优惠和贷款担保。伏尔加和乌拉尔两家汽车企业跻身其中,也是仅有的亏损大户。虽然2010年伏尔加扭亏为盈32亿卢布,但考虑到联邦税的减免,其实还是略亏。
大家都明白,靠补药支撑的产销数据不足为据,靠“保姆式”关怀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也不足惧。即便“入世”后,幼稚产业享有5年保护期,也不能继续采取歧视性政策。何况,看伏尔加等国企的现状,“断奶”后的表现可想而知。
政府对国企越仁慈,在开放市场条件下就越残忍。相比能源巨头的无所谓,汽车和钢铁产业巨头,连同他们所在地的州长官,都对“入世”条件保持强硬态度。梅德维德科夫称,“不能把脖子伸进套索”,即放弃汽车产业新规换取“入世”。这也是俄美讨价还价10年来,对汽车组装问题屡谈无果的原因之一。
让步与不让步
相比而言,虽然跨国巨头对我国当时的产业政策控诉得同样“声泪俱下”,但我国“入世”前的汽车产业规定远没有那么“人神共愤”,只是让步却来得太轻易。无关谈判技巧,而关乎贸易和产业战略。
现在,任何一家自主企业市场占有率都没达到两位数,恐怕与当年谈判策略有关系。无论举多少数据证明“入世”带来的贸易增长,也不能掩盖民族汽车产业受到的伤害。和俄企享受的保姆式关怀对照,我们的自主企业有点“姥姥不亲舅舅不疼”。
俄罗斯人强硬到僵化的程度,中国人灵活至软弱的地步。两者如能搭档,将是可怕的谈判对手,可惜他们都不是。
评估这两种态度及结果很复杂,国情的差异也可能使直接比较变得没有意义。对于影响深远、波及面广的“入世”谈判,怎样的策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显然仁者见仁。俄罗斯人坚守保护产业的原则到顽固的程度,或许其自认为要比“让田让地让炕头”的策略强得多吧。
俄罗斯汽车进出口历年数据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进口 大客车(辆) 10861 4960 14051 14016 14804 9766 3292
轻型车(千辆) 82.5 71.7 774 1052 1601 1993 521
卡车(千辆) 10.1 19.2 50.1 63.4 137 149 25.9
出口 大客车(辆) 2758 2829 10594 11040 10102 10151 2710
轻型车(千辆) 210 116 131 126 131 132 41.9
卡车(千辆) 22.9 12.9 49.2 51.8 55.1 44.5 15.6
 
俄罗斯品牌汽车价格结构
 
价格(千美元)
时间
0~6 6~10 10~15 15以上
2009年 16.6% 44.8% 34.5% 4.1%
2010年 20.9% 39.6% 34.8% 4.8%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