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锂矿从紧平衡变成供大于求,下游新能源车企对单一电池厂依赖性下降。电池寡头对新能源车产业链强大的控制力被解构,造车的价值正在回归。
文 /《汽车人》张恒
10月25日,A股高开低走,沪指开盘一度涨至1.53%,最终收涨0.40%至2974点;深诚指最高触及1.72%,收盘涨0.47%至9528点;创业板跌0.90%至1863点,是受第一权重股宁德时代拖累所致。
当天汽车板块全线走强。其中,汽车类板块涨2.33%、无人驾驶概念涨2.70%、充电桩板块涨1.36%、锂电池板块涨0.97%,锂矿板块涨0.17%。而宁王微跌0.25%,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10月25日,宁德时代股价收于175.98元,市值7738亿元。其日线已经是连续5天下跌;周线是连续三周下跌,且周线在近11周当中有10周收于阴线;月线也是连续三个月下跌,目前已经触及至60月均线的支撑位。无论是周线还是月线,成交量也在阶梯式下滑。
对宁德时代股价持续走弱,《汽车人》已经做过了一些分析,除了锂价下跌导致资产减值以及产业链议价能力的下降,电池较小的增程式车型高速增长也是一个原因。与其相对的是,当初资本市场把宁王议价能力以及市场预期拉得太满了,如今看来情况都发生了变化。
第一,利润向车企转移。
产业链的利润正在转移。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三季报发布后,两者净利润都是105亿元。作为中上游的龙头和中下游的龙头,两家企业财务的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毛利率上,如果剔除电子业务,比亚迪汽车业务的综合毛利率是高于宁德时代的。前者的毛利率不断走高,后者的毛利率不断下跌。第三季度成为了交叉的时间点,中下游车企的毛利率终于胜过了中上游电池企业。电池为王的时代正在过去。
净现金流方面,宁德时代前三季度达到了500亿元以上,比亚迪达到了1000亿元以上,是其两倍,这表明造车企业的收益质量更高。
成长性更是如此,车企处于第四季度冲量的关键期,之前已然进行了足量采购和补库存的动作,市场普遍预期四季度比亚迪的利润增长率更高。而宁德时代9月份市占率进一步下滑跌破40%,这一趋势不会很快扭转。
当初被认为是利润最肥的电池业务,虽然还是挺赚钱的,但相比下游造车来说,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第二,锂矿供给持续过剩。
2023年是锂矿供给集中释放的一年,锂矿龙头天齐锂业披露的数据显示,当前的综合锂化工产能6.88万吨/年,而中期规划超过14万吨/年,还要增长一倍多。年初时市场的需求预判还是“紧平衡”,随着碳酸锂期货合约正式登陆广期所,过剩的局面立刻人尽皆知。
为什么就过剩了?一个重要原因是中游电池企业的原材料库存计入需求端,而锂矿企业的库存是计入供给端。碳酸锂交易盘价格单边快速下跌,令电池企业观望态度浓厚,失去了大规模补库存的意愿。如此,新开采的锂矿都被计入到了供给端,库存的变化打破了平衡,就形成了当下供给过剩的局面。
为了挽回局势,越来越多的锂矿企业开始停工停产检修,目的是减少库存供给端的数据。这也是近期锂矿股上涨的原因。但碳酸锂期货的价格从14.5万元/吨短暂反弹至17万元/吨后,目前又跌回了15万元/吨左右,说明资本认为这波停产朝难以改变过剩趋势。
第三,电池的制造门槛下降。
宁德时代电池业务的挑战不但来自其他电池企业,也来自车企自建的电池业务。
随着电池技术走向成熟,动力电池的制造门槛也在下降,有实力和资本的车企越来越多地开始自产电池,甚至自己买矿。如广汽、上汽、吉利、蔚来、小鹏等车企都已经开始自己研发和生产动力电池。尤其是广汽集团最先提出了“不给宁德时代打工”的口号,随着广汽新能源车销量不断走强,利润上涨,其他车企也开始争相效仿,试图打破宁德时代的独家供应权,选择多家动力电池供应商,或者选择自建电池厂。
9月份动力电池销量市占率排名前10名的电池企业中,除了宁德时代下跌之外,另外9家有8家都是增长的,这表明二线电池厂开始挤压头部电池厂的份额。头部企业面对的产能过剩和价格战,不但无法独善其身,反而是被蚕食的那一个。
总结来说,上游锂矿从紧平衡变成供大于求,下游新能源车企对单一电池厂依赖性下降。电池寡头对新能源车产业链强大的控制力被解构,造车的价值正在回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