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概念在资本市场持续引发热潮,推动相关整车企业股价大幅上涨,引领整个行业板块实现强劲增长。
文 /《汽车人》张恒
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与政策扶持的加码,一场围绕车路协同的产业盛宴正在开启。
6月18日,A股市场三大主要指数呈现温和上扬态势,截至后盘,上证指数上涨0.48%,收于3030点;深成指数上涨0.40%,收于9318点;创业板指数上涨0.29%,收于1811点。市场交易量方面,沪深两市总成交额为7370亿元,比前一交易日缩减146亿元。
行业板块多数向好,其中,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服务、计算机设备、软件开发领涨。从资金流向来看,汽车整车、软件开发、通信设备板块位居净流入前列,尤其汽车整车板块录得高达9.02亿元的资金净流入。
当日,汽车板块上涨2.09%,延续了连续六个交易日的上升势头,当日总成交量达到520.7亿元。其中,成交量排名前三的个股分别为赛力斯、比亚迪和长安汽车,分别录得81.9亿元、32.8亿元和27.0亿元的成交额。
个股方面,近4000只股票收盘价上涨。车路协同(车路云)概念相关股票表现抢眼,华铭智能、中海达、索菱股份、金溢科技等超过10只个股强势涨停,凸显出市场对这一领域未来的高度期待。此外,低空经济概念亦成为市场焦点,建新股份实现20%的涨停上限,金盾股份涨幅超过10%,表明投资者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潜力持积极态度。
整车股普遍上扬,其中赛力斯涨幅达8.02%,领涨该板块,股价收于100.35元,不仅成功重返百元股行列,而且触及历史高位,市值达到1403亿元。长安汽车紧随其后,上涨2.07%,股价收于14.27元,日线连续第七天收阳,市值约为1386亿元。宇通客车、江淮汽车、长城汽车和中国重汽,分别上涨2.33%、1.82%、1.65%和1.35%。
此外,比亚迪股价受巴菲特再次减持影响(克希尔·哈撒韦减持比亚迪H股134.75万股,持股比例7.02%降至6.90%),成为6月18日少数下跌的整车股之一,跌幅0.61%。
消息面上,在6月18日召开的CICV2024(第十一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强调,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人工智能、信息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汽车制造业深度整合的关键平台,正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创新转型的浪潮。
为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工信部制定了清晰策略,旨在通过跨行业合作加速产业升级。
首先,重点是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比如汽车的“大脑”——中央计算平台、操作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等技术,目标是打造一个强大又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其次,工信部会改善相关政策和标准,确保法规跟得上技术进步。这意味着要加强不同部门间的合作,完善规划,并更新与交通、地图、保险相关的法律,为新技术和产品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三,将大力推进试点项目,让更多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这样既能建立适合这类车辆的管理制度,也能快速验证“车路云”协同工作的实际效果,让新技术更快变成现实生产力。
第四,工信部强调开放合作,吸引更多国际顶尖技术和产品进入中国,同时也鼓励国内企业走向世界,形成一个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环境,共同推动物联汽车全球化发展。
有机构预测,考虑到当前路侧设施的建设成本及未来因规模化应用而导致的成本降低趋势,预测到2025年,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的产值将新增223亿元;而到2030年,这一产值有望达到4174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估为79.7%,标志着该领域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分。
《汽车人》认为,近日来,尤其是6月18日的A股表现揭示了资本市场对智能网联汽车及其周边产业的信心,这不仅是短期市场情绪的体现,更是长期技术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双重作用的结果。汽车板块,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的亮眼表现,预示着该行业正处于创新与变革的风口浪尖。
政府与行业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视,标志着中国正加速驶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快车道。通过顶层规划与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不仅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肥沃土壤,还能确保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商用。这种内部优化结合对外扩展的策略,不但增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还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展示了中国在该行业的前瞻布局与影响力。
此外,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的产值预测,揭示了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步落地,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这不仅强调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逻辑,还暗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机遇。
总的来说,股市动态与政策导向相互映照,预告了一个由技术创新引领的产业新时代的到来。【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