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管宏业
与以往相比,镁光灯照耀下的一切没有什么不同,跳升的数字、闪亮的业绩……携着惯性持续领跑,对奥迪来说似乎并无太多悬念,但葛树文决心打破这表象的常态。不久前一汽-大众奥迪举行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作为执行副总经理的他甩开讲稿,即席发言。不仅谈过去一年的成绩,更主动陈述不足与压力。掷地有声的话语背后,一个直率坦荡、敢作敢为的形象跃然纸上。
以真性情面对媒体甚至是质疑,并不多见,但熟悉葛树文的人知道,这并不是什么沟通技巧,而是本性使然。葛用朴素的语言告诉笔者,时代变了,去伪存真最关键。“惟有回归本质、踏踏实实,这是我理解的基本准则。”
无论对奥迪还是葛树文来说,过去一年注定与众不同。这一年里,关于奥迪的评头论足很多,“官车”业绩下滑的猜测也不少。葛承认,2014年对奥迪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一方面它面临着竞争加剧、增速放缓的环境压力,“日子过得很艰难”;另一方面,奥迪又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不利影响。
在奥迪进入中国的过去26年中,还从没有一个片段像去年一样,挫折、压力、困顿一起袭来,不少人都为奥迪捏了一把汗。葛树文坦言,过去一年他被问得最多的就是奥迪到底怎么了?你们还能不能挺得住?虽然困难很多,但令葛树文自豪的是,奥迪顶住了风暴,驶了出来。
“奥迪的2014年就像飘带一样曲折,尽管经历了一些负面事件影响,但我们的业绩并不难看。”葛树文形象地比喻。实际上非但是不难看,而是又创下了一个辉煌。“虽然困难比预料的要多,但结果比预想的要好。”他高亢地表示。2014年,奥迪以57.5万辆的销售业绩继续领跑国内高档车市,同比增长17.7%,在整个高档车市场中所占份额高达34%,再次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销量冠军,并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
尤其让葛树文感到自豪的是,过去一年,国内每卖出10辆乘用车,就有一辆来自一汽-大众;每卖出3辆高档车,就有一辆是奥迪品牌。他将过去这一业绩概括为:“量质齐升,扩大领先。”
一个直观的对比是,领跑者与跟随者的距离进一步拉大。2013年,奥迪与最接近的宝马销量差是12.6万辆,去年这一落差拉大到近15万辆;而它领先奔驰的优势扩大到30万辆。“有人曾向我提醒,宝马追得很近,奔驰发展得很好,从行驶的角度来看,它们都已经进入了奥迪车身后半部分的盲区里了。但从去年数据来看,竞争对手非但没有驶入盲区,甚至在侧后视镜中消失,落在了更远处的内后视镜里。”葛树文形象地比喻道。“应该感谢竞争对手,某种程度上正是它们的紧逼,让我们跑得更快。”
一年过去了,已经很难再还原当事者彼时的心理,但可以揣测的是,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焦灼、犹豫与纠结。葛树文回忆,当反垄断事件发生时,整个公司的压力都非常大。起初以为只是行业惯例问题,但是逐渐接触、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不是这样,原来的习惯以及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常态,一下子变得不对了,而那时车市也出现波折,难题叠加在一起,压力可想而知。
“现在回想起来,确确实实这个过程还挺艰辛的,但是当时身在其中的时候,反倒没有这么深的感受,事儿都在那儿摆着,容不得你去琢磨细节,无论反应还是处理,都必须快速有力。”葛树文不动声色地说道,平静的脸上已看不出当时的惊涛骇浪。
尽管来势汹涌,但在葛树文看来,矛盾出现的并不突然。他说:“其实任何事情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在一个点上爆发,过去车市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政府发展理念转变带来的刺激,这些诱因早就埋好了,总有一天要发生,即使2044年不出现2015年也会变化,而早发生比晚发生好。”
所有的这些变化,从厂商关系到竞争格局,实质上正是对当下车市的一种重构。葛树文认为,“整个社会也是如此,政府有一些新的常态在重新构架社会,汽车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都是一样,遵循规律,到一定程度就要重构。”他认,汽车未来重构的趋势包括,一方面是增速会逐步下降,另一方面是更重视节能环保,此外一点可能就是互联互通。
葛树文承认,变化的市场对奥迪的领先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如果想要继续引领未来,首先一定要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节能环保的车型怎么做?如何迎合更加多元化的客户需求?个性化、小型化向哪个方向去,等等。”尽管面临调整的问题不少,但他并不认为船大不好掉头。他颇为自豪地说,正是几年前就预见到高档A级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奥迪A3再次成为先行者,成为国内车市的又一枝独秀。
如履薄冰地度过过去一年后,葛树文已找准了规律,“所谓重构就是在国家发展的框架下找到你要做的点,然后调整自己去跟上”;他也有了领跑的把握,“未来豪车的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内容会按照未来的趋势发展,重构的结果,可能还是现在占有先发优势的品牌领先。强者会越强,弱者会退出市场,这就是市场规律。”
过去一年里,没有谁比奥迪经历更多的坎坷与不凡,但也没有谁比它收获更多的非凡与卓越。
困难很多,结果更好
2014年,在最为重要的高档A、高档B、高档C级车市场,一汽-大众奥迪继续保持领先。
特别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品牌尊贵程度的高档C、D级轿车市场,奥迪的表现抢眼。奥迪A6L全年共销售16.25万辆,同比增长6.12%。在过去的3年中,奥迪A6L以每年超1万辆的增量,稳稳捍卫了中国高档车王者地位。旗舰车型奥迪A8系列同样获得超6%的稳健增长。最近3年间,奥迪A8的市场占有率已从19%上升至21%。
2014年,奥迪在全球市场销售汽车1741100 辆,同比增长10.5%,进一步追近了与全球高档车市场销量第一名的差距。2014年,奥迪在全球超过50个地区刷新了销售纪录,并连续6年成为欧洲高档车市场销量冠军。
之所以能够在逆境中继续高速增长,葛树文归结为在品牌两端的增长。奥迪品牌全部销量中,A级车比重已经从2013年的9.7%,增至2014年的20.2%。前瞻、合理的产品布局为一汽-大众奥迪在2014年再次成功引领高档车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欣喜地表示,奥迪Q3去年全年共销售8.5万辆,年同比增长103%,月均销量超过8000辆,稳稳占据高档A级SUV半壁江山;A3 家族则有效激活了高档A级车市场,上市不满一年就已销售逾3万辆,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最畅销的高档A级轿车。
让葛树文兴奋的不仅是A3与Q3的销量数字,更是它们对市场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在人们记忆中,还从来没有一辆不便宜的小型车能够获得市场认可与成功,但奥迪A3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去年12月,A3销量达到8700辆,可以说,奥迪再度撬动了一个细分市场——全新的高档A级车市场。
葛树文认为,A3的成功根本上得益于奥迪对A级豪华车市场的洞察。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像奥迪那样,在这个区间布局高达10款风格迥异的产品。他甚至有些懊悔,之前低估了小车的潜力——去年广州车展上市,定价39.98万元的S3,上市至今仅仅两个月,就卖出了400辆。葛树文坦诚地说:经验有时候也会出问题。如今的他已不怀疑,A级车将是拉动未来高速增长的主引擎。
A3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它身上“以小见大”,人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奥迪。
葛树文直言,做A3这个市场非常有意思,“因为没有参考,只能自己琢磨。”他认为,奥迪在华已经26年,这么长时间下来,多少有一些传统守旧的东西,“以往确实存在见物不见人、科技冷冰冰的问题”,但从2014年开始,这些守旧的品牌形象正在加速逃离。他介绍,A3带来了新的客户群体,现在奥迪品牌80后、90后用户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7%;更让他开心的是,奥迪改变了单纯的“官车”形象,变得更加多元。非黑色款的A6销量首次超过20%,包括白色、金色等,那些更适合家庭用户颜色的A6开始更多地出现。
更常见的A3、更多彩的A6,这些正是对2013年发布“领先者战略”的最好回应。通过前瞻性的产品来锐化品牌,大力推进奥迪用户形象转变,把未来的科技,未来的产品和客户体验做得扎扎实实,葛树文一直强调的“未来”不再只是概念。
(作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