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以往相比,镁光灯照耀下的一切没有什么不同,跳升的数字、闪亮的业绩……携着惯性持续领跑,对奥迪来说似乎并无太多悬念,但葛树文决心打破这表象的常态。不久前一汽-大众奥迪举行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作为执行副总经理的他甩开讲稿,即席发言。不仅谈过去一年的成绩,更主动陈述不足与压力。掷地有声的话语背后,一个直率坦荡、敢作敢为的形象跃然纸上。
以真性情面对媒体甚至是质疑,并不多见,但熟悉葛树文的人知道,这并不是什么沟通技巧,而是本性使然。葛用朴素的语言告诉笔者,时代变了,去伪存真最关键。“惟有回归本质、踏踏实实,这是我理解的基本准则。”
无论对奥迪还是葛树文来说,过去一年注定与众不同。这一年里,关于奥迪的评头论足很多,“官车”业绩下滑的猜测也不少。葛承认,2014年对奥迪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一方面它面临着竞争加剧、增速放缓的环境压力,“日子过得很艰难”;另一方面,奥迪又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不利影响。从反垄断到反腐败,奥迪接连中枪——反垄断法在汽车业开刀,奥迪首当其冲;反腐风暴刮遍全国,奥迪也没能幸免。“应了那句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何况我们面临的还不止一件坏事。”
在奥迪进入中国的过去26年中,还从没有一个片段像去年一样,挫折、压力、困顿一起袭来,不少人都为奥迪捏了一把汗。葛树文坦言,过去一年他被问得最多的就是:奥迪到底怎么了?你们还能不能挺得住?虽然“坏事不少”,但令葛树文更自豪的是,奥迪顶住了风暴,驶了出来。
“奥迪的2014年就像飘带一样曲折,尽管经历了很多负面事件影响,但我们的业绩并不难看。”葛树文形象地比喻。实际上非但是不难看,而是又创下了一个辉煌。“虽然困难比预料的要多,但结果比预想的要好。”他高亢地表示。2014年,奥迪以57.5万辆的销售业绩继续领跑国内高档车市,同比增长17.7%,在整个高档车市场中所占份额高达34%,再次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销量冠军,并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
尤其让葛树文感到自豪的是,过去一年,国内每卖出10辆乘用车,就有一辆来自一汽-大众;每卖出3辆高档车,就有一辆是奥迪品牌。他将过去这一业绩概括为:“量质齐升,扩大领先。”
一个直观的对比是,领跑者与跟随者的距离进一步拉大。2013年,奥迪与最接近的宝马销量差是12.6万辆,去年这一落差拉大到近15万辆;而它领先奔驰的优势扩大到30万辆。“有人曾向我提醒,宝马追得很近,奔驰发展得很好,从行驶的角度来看,它们都已经进入了奥迪车身后半部分的盲区里了。但从去年数据来看,竞争对手非但没有驶入盲区,甚至在侧后视镜中消失,落在了更远处的内后视镜里。”葛树文形象地比喻道。“应该感谢竞争对手,某种程度上正是它们的紧逼,让我们跑得更快。”
一年过去了,已经很难再还原当事者彼时的心理,但可以揣测的是,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焦灼、犹豫与纠结。葛树文回忆,当反垄断事件发生时,整个公司的压力都非常大。起初以为只是行业惯例问题,但是逐渐接触、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不是这样,原来的习惯以及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常态,一下子变得不对了,而那时车市也出现波折,难题叠加在一起,压力可想而知。
“现在回想起来,确确实实这个过程还挺艰辛的,但是当时身在其中的时候,反倒没有这么深的感受,事儿都在那儿摆在着,容不得你去琢磨细节,无论反应还是处理,都必须快速有力。”葛树文不动声色地说道,平静的脸上已看不出当时的惊涛骇浪。
世事难料,有谁能想到,曾被戴上“官车”帽子的奥迪,竟然有一天因为反垄断“犯了法”;而曾经躺着也能赚钱的高档车,也陷入了恶性价格战的泥潭。对奥迪来说,即使将前前25年的冲突和矛盾集合在一起,也似乎没有过去一年那么集中。
尽管来势汹涌,但在葛树文看来,矛盾出现的并不突然。他说:“其实任何事情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在一个点上爆发,过去车市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政府发展理念转变带来的刺激,这些诱因早就埋好了,总有一天要发生,即使2044年不出现2015年也会变化,而早发生比晚发生好。”
所有的这些变化,从厂商关系到竞争格局,实质上正是对当下车市的一种重构。葛树文认为,“整个社会也是如此,政府有一些新的常态在重新构架社会,汽车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都是一样,遵循规律,到一定程度就要重构。”他认,汽车未来重构的趋势包括,一方面是增速会逐步下降,另一方面是更重视节能环保,此外一点可能就是互联互通。
葛树文承认,变化的市场对奥迪的领先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如果想要继续引领未来,首先一定要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节能环保的车型怎么做?如何迎合更加多元化的客户需求?个性化、小型化向哪个方向去,等等。”尽管面临调整的问题不少,但他并不认为船大不好掉头。他颇为自豪地说,正是几年前就预见到高档A级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奥迪A3再次成为先行者,成为国内车市的又一枝独秀。
如履薄冰地度过过去一年后,葛树文已找准了规律,“所谓重构就是在国家发展的框架下找到你要做的点,然后调整自己去跟上”;他也有了领跑的把握,“未来豪车的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内容会按照未来的趋势发展,重构的结果,可能还是现在占有先发优势的品牌领先。强者会越强,弱者会退出市场,这就是市场规律。”
过去一年里,没有谁比奥迪经历更多的坎坷与不凡,但也没有谁比它收获更多的非凡与卓越。
困难很多,结果更好
葛树文向外界披露了一个细节。去年年底,国资委监事会的一位官员与他交流,谈到近来相关奥迪的问题与负面都不少,那位领导有些担心:“A6不卖给政府了,你们还能挺得住吗?”葛树文坦诚地回答:奥迪问题是存在,但奥迪的业绩一点并不难看。在发现问题之后,奥迪真诚应错、加强整改,某种程度上将坏事变成了一件督促激励自己的“好事”。
葛树文说道:“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去年我们所销售的奥迪A6,一台也没有卖给政府。”彻底摘掉官车帽子后的奥迪,走得依然坚实稳定。
2014年,在最为重要的高档A、高档B、高档C级车市场,一汽-大众奥迪继续保持领先。
特别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品牌尊贵程度的高档C、D级轿车市场,奥迪的表现抢眼。奥迪A6L全年共销售16.25万辆,同比增长6.12%。在过去的3年中,奥迪A6L以每年超1万辆的增量,稳稳捍卫了中国高档车王者地位。旗舰车型奥迪A8系列同样获得超6%的稳健增长。最近3年间,奥迪A8的市场占有率已从19%上升至21%。
2014年,奥迪在全球市场销售汽车1741100 辆,同比增长10.5%,进一步追近了与全球高档车市场销量第一名的差距。2014年,奥迪在全球超过50个地区刷新了销售纪录,并连续6年成为欧洲高档车市场销量冠军。
之所以能够在逆境中继续高速增长,葛树文归结为在品牌两端的增长。奥迪品牌全部销量中,A级车比重已经从2013年的9.7%,增至2014年的20.2%。前瞻、合理的产品布局为一汽-大众奥迪在2014年再次成功引领高档车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欣喜地表示,奥迪Q3去年全年共销售8.5万辆,年同比增长103%,月均销量超过8000辆,稳稳占据高档A级SUV半壁江山;A3 家族则有效激活了高档A级车市场,上市不满一年就已销售逾3万辆,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最畅销的高档A级轿车,占据64%的市场份额,成为该细分市场不二的领导者。
让葛树文兴奋的不仅是A3与Q3的销量数字,更是它们对市场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在人们记忆中,还从来没有一辆不便宜的小型车能够获得市场认可与成功,但奥迪A3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去年12月,A3销量达到8700辆,可以说,奥迪再度撬动了一个细分市场——全新的高档A级车市场。
葛树文认为,A3的成功根本上得益于奥迪对A级豪华车市场的洞察。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像奥迪那样,在这个区间布局高达10款风格迥异的产品。他甚至有些懊悔,之前低估了小车的潜力——去年广州车展上市,定价39.98万元的S3,原计划一年销售800辆,但上市至今仅仅两个月,就卖出了400辆。葛树文坦诚地说:经验有时候也会出问题。如今的他已不怀疑,A级车将是拉动未来高速增长的主引擎。
A3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它身上“以小见大”,人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奥迪。
葛树文直言,做A3这个市场非常有意思,“因为没有参考,只能自己琢磨。”他认为,奥迪在华已经26年,这么长时间下来,多少有一些传统守旧的东西,“以往确实存在见物不见人、科技冷冰冰的问题”,但从2014年开始,这些守旧的品牌形象正在加速逃离。他介绍,A3带来了新的客户群体,现在奥迪品牌80后、90后用户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7%;更让他开心的是,奥迪彻底摘掉了官车的帽子,去年所销售的奥迪A6,一台也没有来自于政府采购。此外,非黑色款的A6销量也首次超过20%,包括白色、金色等,那些更适合家庭用户颜色的A6开始更多地出现。
更常见的A3、更多彩的A6,这些正是对2013年发布“领先者战略”的最好回应。通过前瞻性的产品来锐化品牌,大力推进奥迪用户形象转变,把未来的科技,未来的产品和客户体验做得扎扎实实,葛树文一直强调的“未来”不再只是概念。
道术兼修,夯实领先
也正是长期以来在市场最前沿磨砺出的敏感嗅觉,让葛树文拥有了跳出局限的前瞻性眼光。业绩发布的同时,葛树文推出了一项足以影响高档车风向的改革。他决定打破行业以往锱铢必较的销量计算,远离“就事论事、方法技巧的小聪明”,转向“系统思考、规律本质的大智慧”,这就是他要强调的“奥迪之道”。
可以肯定的是,2014年国内车市出现的变革远不是结束,车市环境将更为复杂,竞争将更为激烈。也因此,葛树文说:“一汽-大众奥迪将不再局限于手段、方式等‘术’的研究,更着重于系统思考、把握全局,提炼出‘奥迪之道’,并从‘用户之道’、‘品牌之道’、‘厂商之道’三方面做出清晰诠释。2015年,一汽-大众奥迪将‘道’、‘术’兼修,夯实强者地位。”
所谓奥迪之道,强调的是关于品牌、用户、经销商的三者和谐关系,他用“愉悦”、“共生”、“科学”来形容。
其中,“愉悦”的“用户之道”,即一汽-大众奥迪关注到用户更加多样化的需求,总结出“情感化、个性化、数字化、高效化”的趋势。顺应趋势,一汽-大众奥迪将在2015年重新梳理销售和服务流程,推出一系列高效服务、专属服务、移动互联服务的新项目,为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愉悦体验。
“未来”的“品牌之道”,即一汽-大众奥迪根据高档车市场“个性化、小型化、运动化、环保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丰富全新奥迪A3家族在中国市场的产品覆盖度,把握住高档A级车市场的增长契机。2015年,一汽-大众奥迪还将聚焦于“思想者、创造者、领导者”的用户形象,继续以“未来”为方向,持续锐化奥迪品牌。
“共生”的“厂商之道”,即2015年一汽-大众奥迪将继续关注经销商可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理想网络规划”;在管理中,一汽-大众奥迪将化繁为简,激发经销商主动性,以愉悦用户为导向,实现共进共赢。
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厂商之道”——2014年,相关车企与经销商的纠纷层出不穷,成为车市格局变化中矛盾最集中表现的突出点。
根据汽车流通协会统计,去年大约有170多家经销商直接关门,近七成左右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毫无疑问,行业变革,最首先表现出的就是渠道动荡和整合。
葛树文形象地说:“行业走到今天这种利润模型和结构,我们管它叫做薄利割喉,原来你少挣可以生存,现在直接一刀把你喉咙割开了,你根本挺不住。”更可怕的是,这已经不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个例,而已经成为行业共象。
相对于竞争对手最终将矛盾对簿公堂,奥迪的经销商日子要好过很多。据统计,2014年,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数量为409家,单店销售1400辆,单店每年服务产值在4700万左右。去年奥迪70%的经销商处于盈利状态,不仅高于竞争对手,也大幅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但即使如此,葛树文坦言,奥迪的厂商之道仍然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共生型厂商之道,最主要的体现在转变网络管理模式。根本的变化在于理念,从工厂推动到市场,从推动到拉动,从管理到支持;其次是优化佣金,加大经销商返利0.5%,“提车即返”,无需附加任何条件;此外是大幅减少对经销商考核和管理的复杂性,将之前的14个考核项目减少到8个,改变以往“压”的习惯,实现从“推”到“拉”的转变。这些举措也都得到了经销商的欢迎,当他在去年底的经销商大会上宣布上诉举措的时候,场下欢声雷动,掌声持久。
葛树文开玩笑地说道,我们的德国伙伴特别严谨,但是有些东西也特别僵化。奥迪用了多年的销售服务流程有些固化,也因此,从销售流程到服务流程,今年都将做巨大调整。
葛树文表示,持续几年销售增速的下滑,加上现在行业的监管,以及承载能力的下降,必然推动整合,导致优胜劣汰。在这个时候奥迪推出“道术兼修”理念,该管的管,该放的放,更加注重质的增长,这样的调整不仅具有前瞻性,而且暖人心顺民意,再度树立了新的行业风向标。
这也正体现出行业先行者的气度和底气。带领着奥迪这个高档车市多年来的领跑者前行,葛树文正有意识地将速度放缓下来。他不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如何在经营中更加专注“质”的提升,追求有质量、有内涵的增长,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道术兼修”。
葛树文有一个关于奥迪未来的理想,听上去并不宏大也不复杂,他诚恳地说道,那就是将奥迪从以往的“官车”、“商车”,变为大众真正喜爱的家庭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