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5 > 2015年第6期

变局之下 事在“人”为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5-06-25 23:03:25

来源 《汽车人》杂志记者 管宏业

  风起云涌,草木震动。在中国经济迈入增幅渐缓的“新常态”后,国内汽车业亦“非常态”地出现了大规模人事换防。仅年初以来,就有近30位副总经理以上级车业高管实现了变动。或许各家企业的调整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轮人事风云绝不同凡响,它将在相当一段时间撼动并左右中国汽车业的走向。

  在所有的人事变动中,相关一汽与东风的改变最引人瞩目,这不仅是因为这两家巨无霸企业人事触动层级最高,更在于其所涉及范围最广。早在竺延风、徐平相继到位前,两家公司已经历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人事动荡,近十个月的反腐整治结果是,数十名高管被带走和近百名员工受到处分。自上而下的反腐风暴撼动下,旧有的人事布局趋于瓦解,但以国企为根本的中国车企如何用人以及用好人,却少有人看得清楚。

  尘埃最终落定前,如何稳定军心已成为新任领导的当务之急。一位接近东风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大批管理者落马和处分后,企业内部触动很大,原有的一套运行规则被洗牌,很多高管选择出走,而留下来的也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做事情。”

  就在上个月,东风公司旗下东风雷诺、东风裕隆和郑州日产三家子公司的多名高管递交了辞呈;相比之下,长春似乎已平静了许多,但那里的气氛更加压抑。“一汽现在状态不好,气氛很沉闷”,一汽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大家都很拥护中央做出的新安排,也对新领导寄予了深切期望,但在一切就绪前,心里多少还是很不安。”

  可以预期的是,在经历这番暴风骤雨般的换防后,新领导人必将有一番作为。无论竺延风还是徐平,之前的经历都与现有体系没有太多交集,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脱离干扰打破陈腐,一汽、东风都亟需一个更具魄力的人来稳定企业,安定军心,竺、徐的安排可谓众望所归。

  但对于当事人而言,或许又是一番不一样的滋味。在徐平离开武汉之际,多位东风汽车员工满含感情地向记者透露:“我们舍不得他!”——对大多数人来说,58岁的徐已趋于颐养天年的年纪,按道理说不用再打拼,可他还要去东北,一个陌生的环境与全新的开始,即使不考虑工作压力,徐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气候、饮食、文化都要重新融合……正如一位行业前辈所评价的,按徐的资历与能力,他本应有更好的去向,重新战斗到更复杂、更棘手的第一线,对他本人来说确实有些“残酷”。

  当然,对类似竺、徐这样的身兼大任者,心中自然有不一样的家国情怀,在原有的利益链条被扫清后,接下来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长治久安的新秩序,形成企业良性发展的新机制。毕竟,无论反腐还是人事换防都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阶段性的震荡过后,行业尽快出现新的气息,这才是国内汽车当前发展最需要的。

  从另一个层面剖析,此次涉及央企层面的换帅,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和战略布局。实际上,在不长的时间里,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七大央企也都完成了集体换帅。尽管相关合并传闻被逐一否认,但央企如此密集换帅,背后必有深意。舆论普遍认为,高管密集调整,正是中央反腐行动后重构内部秩序和扫除改革障碍的重要举措,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解读,一方面,中央希望经济领域也能够更多体现出自己的意向,通过人事权来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及参与经营;另一方面,则是在目前汽车产业整体产能结构性过剩、市场集中度不高的背景下,利用兼并重组与整体上市市场化手段来深化国企改革,从而带来新一波的政策红利。

  按照“以人为本”的思路进行大范围的换防轮岗,进而达到割裂贪腐深化改革的目的,这样的设计核心没有错,但若要完全扭转体制性弊端,绝非一人之力可成。

  不同于行政部门,受国资委考核的东风、一汽从本质上来说更多体现出企业的本质,从去年以来,国内多省市主将实现了交换岗位、异地使用,但轮岗制度实施到企业,便未必适用了。众所周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管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多坚定,但也很难脱离国企的体制土壤。在向现代化企业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在用人管理、业绩考核、简化流程等方面创新优化,是所有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根本难题。

  迄今为止,在这一波人事大潮中,位居顶端的一汽、东风总经理职位动向吸足了眼球,但这不过是一个开端,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层次的变动还在进一步发酵中。

  实际上,不仅是一汽、东风,年初以来,包括上汽、长安、奇瑞、广汽等,都密集传来了人事调动消息。年初,长安福特原副总裁罗明刚、长安马自达原销售副总经理况锦文、长安PSA原副总裁蔡建军相继回归长安汽车;随后,北汽集团6名集团高层调整职位,包括方清、蔡速平、郑刚等;4月末,黄华琼不再担任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转任产品规划和品牌建设岗位;几乎与奇瑞同时,原东风日产市场部部长熊毅调任东风雷诺任营销总部长,接替此前离职的陈玮;原启辰事业部部长颜宏斌任东风日产市场部部长;原东风日产东区营销部副部长李广涛任启辰事业部副部长,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专职副总部长叶磊兼任启辰事业部部长;5月初,上海通用副总经理蔡宾、上海通用营销部执行副总监施弘职位也发生变动;日前,上海大众及斯柯达品牌旗下多位高管发生变动,上海大众汽车大众品牌市场营销高级总监辛宇调任销售总监,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部高级总监朴春旭接替向东平出任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并兼任市场部总监……至此,今年已有超过60位车企高层领导进行了人事调整,汽车行业人事动荡远甚于往年。

  如此大规模的密集人事调动,一方面反映出当前局势下车市竞争的激烈与险恶,从两位数的增长滑落至7%左右的增幅,势必伴随着节奏、内涵的调整,最为敏感的人事调整首当其冲;但另一方面,频繁的人事变动背后,深层次反映出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体系的脆弱与不成熟。

  中国已经有了世界一流的汽车生产制造体系,更有了全球最庞大壮观的市场容量规模,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过程中,职业经理人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问题在于,现阶段无论是依然以“官本位”为主导的国有企业,还是传承体制并不成熟的民营企业,在其内心深处对职业经理人都存在严重的隔膜甚至排斥的感觉。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一切以结果为导向,各种KPI考核,各种销量数据,各种技术指标,成为高悬在职业经理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位曾在多家车企担任销售负责人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从内陆到沿海,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合资企业,它们对我的惟一的要求就是‘销量’。从天天早上还没醒清楚,脑子里就开始盘算,压力大的时候,整把整把地掉头发。”他甚至不无困惑地发问:“难道经理人的能力只有销量才可以衡量?KPI真的是我们的‘生死劫’?”

  一切以数据说话,背后隐藏的是惨烈竞争下对销量数字以及市场份额的期盼,而由此直接导致的,则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管理者走马灯似的转换调整。可以看到,一部分管理者在走马上任后,都启动了大刀阔斧的革新,“新官三把火”烧得轰轰烈烈,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背后,同样也存在“外来的和尚好开刀”的风险。

  大刀阔斧的改革或许能够刺激原有体制焕发新机,但也极容易触动既有利益,汽车职业经理人频繁变动,特别是自主品牌销售负责人更迭频繁,与企业固有的利益和体制总是存在隔膜,难有密切联系。一旦短时间内业绩达不到预期,自然就需要有人问责治罪,而这时候,“空降兵”往往被推至前台。但实际上,对汽车这类大宗商品来说,强心针似的个人刺激或许短时有效,但整体业绩更多与政治、经济环境以及产品本身有联系。

  如何合理使用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才,万科前总裁郁亮对此有独到的观察。他认为,职业经理人可以共创、共享但没有共担,一旦遇到巨大行业风险,职业经理人难以依靠。

  所以在未来,职业经理人会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事业合伙人”,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通过股票跟投和项目跟投的方式,给出一个公司上下愿意捆绑在一起的承诺。利益有了捆绑,在新机制驱动下,就有可能打破原来的职业经理人的科层化、责权化和专业化的窠臼,将职业经理人变成自己人。

  频繁换人绝非灵丹妙药,用好、用对人才并没有捷径可走,惟有从根本上打破固有模式,引入更加灵活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这才是破解汽车人内心不安的关键。

(作者/管宏业 原文载于《汽车人》杂志6月刊)【版权声明】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