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汽车人》杂志记者 管宏业
短短一个月内,从长春到武汉,两家巨象级的企业互换领导人,所带来的市场轰动乃至引发的社会性影响可想而知。就在消息传出的当天,A股上市公司东风汽车、一汽轿车分别在收盘时涨停和上涨7.53%,也反映出市场对人事变动的关注。从公众到行业,已经对此进行多方位解读,以至于有舆论认为,这或将是一汽与东风重组的前奏。
现在回想起来,关于东风、一汽的合并传闻已不攻自破,但联系到竺、徐调动时的背景以及时机,这样的解读并不令人意外。
此前,已有媒体爆出“央企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在此之前,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内的六大央企也都完成了换帅工作,更早之前,北车与南车也实现了一把手换防并最终实现合并;随后国家核电与中电投宣布携手,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等相继被曝出合并并最终被证实,由此看来,关于一汽、东风的合并传言并不是空穴来风。
资料显示,目前由国资委直属管理的112家央企中,有53家是副部长级企业。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对央企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整,可以加快一些行业企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新领导在快速推动改革方面将遇到更好的机会,面临的负担、阻力也更小,这也正是领导层调整的意义所在。特别是对于那些重复建设严重,科研、工程都自成体系的企业,不排除按领域进行横向整合、合并同类项的可能性。
央企间如此密集换帅,难免让人浮想联翩。但对于汽车行业间的换防,国资委更深的用意在于反腐、固本,通过强力人事震荡来彻底扫除之前的腐败阴影,进而定军心、安民心,将企业发展带回良性轨道上来。
不同于南北车、中船系这种内部同质化竞争,一汽和东风不存在这种足以扰乱市场秩序的竞争关系,毕竟,汽车行业需要的就是完全市场化竞争,多出一个巨无霸,本身也有违市场发展规律。从世界汽车发展史也说明,巨象级的企业重组,总是失败多、成功少。通用汽车在鼎盛时期兼并并拥有十几个品牌,但摊大饼似的经营导致同质化严重,最终关闭了大多数品牌;福特汽车之所以近年来回暖迅速,根本原因也在于坚持了由“一个福特”思想主导的单一品牌路线。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当下国内车企领导人的换防,更多是政府历来惯用的人治式反腐手段,希望从一把手入手,改变体系的风气,这正是此次中央对这次人事调整的初衷。
作为国有特大型的汽车央企,一汽、东风多年来形成了相当的官僚作风和人事沉珂。也正因为此,倘若按照以往汽车国企此前的人事安排习惯,新的企业一把手一般会从企业内部筛选,而此次互换打破了以往的惯例,目的就在于彻底扫除裙带关系和利益纠葛,实现新领导人的轻装上阵。
当然,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开展全新的工作安排,这对继任者提出了严峻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赴任仅仅一周之后,两大车企的领导人就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迅速融入,以掌握全局。
据了解,在5月6日履新之后,竺延风将接下来的时间基本上都分配给了与政府机构的沟通对接之中,行程紧凑。真正的快节奏展开是在其入职后第一周。接下来的5月11日到12日,竺延风带队东风,分别与湖北省和河南省举行高层座谈,着重与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等就东风集团与湖北未来合作进行了交流;5月12日,竺延风毫不停歇,亲自带队驱车前往东风大本营湖北十堰,与十堰市主要政府官员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对十堰公司进行调研。
在与政府紧密接洽的同时,另一条主线也并行展开,那就是立即启动对企业的治理和掌控。
到任不久,竺延风即在东风党校召开了题为《践行“三严三实”争做“四有”干部》的专题党课,并对公司“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行部署。与会的东风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竺的讲话内容颇多,其中最醒目的要点是,要大胆改革人事制度并对干部队伍从严管理。由于此前一轮央企反腐过程中规律性呈现,高管在权力职位任职越长,腐败的可能性越大。
因此,在东风在整改中,特别提到公司内部机构形成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轮换机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分管工作满两个任期也就是6年时间,必须进行分管工作调整。
据了解,目前东风已完成了部分调整,在同一岗位任职累计满6年或同一单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党政正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采购、销售和纪检监察等重要管理岗位的41位高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岗位交流,现已交流11人,占27%。
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领导层大面积的“换防”,既是亡羊补牢更是防患于未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但以人事调整为切入口,只是预防腐败的阶段性任务,并不是发展主线。无论是体系净化还是自我完善,最终还是要回归原点,强化固本才是根本大计。
(作者/管宏业 原文载于《汽车人》杂志6月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