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5 > 2015年第6期

斯柯达焕新三部曲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5-06-25 23:08:57

来源 《汽车人》杂志记者 管宏业

  很少有谁能够逃脱时间的魔咒,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决定了大多数人与事物不过是这个星球的过客。相比人类历史,汽车诞生至今更是只有短短百余年,但这期间如流星般划过的品牌难以计数,不仅是新陈代谢更是大浪淘沙,能够横亘古今的汽车品牌已屈指可数。

  斯柯达正是当今世界上仅有的四个延续百年的汽车品牌之一。尽管它有着沉甸甸的历史以及曾经比肩劳斯莱斯的辉煌,但对大多数国人而言它仍然稍显陌生,根本原因在于,相对比欧美品牌,人们忽视或者是低估了诞生这个品牌的那片土壤和家园。

  评价一个品牌,并不是说它要有多么传奇的经历和显赫的出身,而在于生养、培育它的文化与情怀。斯柯达来自捷克,一个有着丰富人文内涵和灿烂工业文明的国度。与它并不多的人口和面积相比,世界级的大师如繁星点点: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德沃夏克、斯美塔那……即使没有去过捷克,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或许是最快捷的入门认知,如溪水般缠绵、如大江般澎湃,旖旎的旋律将波西米亚的风土人情描述得如诗如画。

  同样,品读斯柯达的历史,就像是打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汽车发展画卷。它曾经被战火所拦腰截断,也曾经成为苏联计划体制下被摆布的一个棋子;经历120年的磨砺,它的命运跌宕起伏,却又顽强地发展向上。

  当然,对于现在的85后或者90后消费者而言,很少有人再关心哪怕是十年前的新闻,手机阅读彻底摧毁了人们的耐心,再难要求人们静下心来去品味卡夫卡的文字与德沃夏克的音符;同样,要在120年厚重的基础上真正了解斯柯达,就必须跳出过去,给这个品牌融入与当下与时俱进内涵与语言。

  所幸的是,正如我们所见,过去几年来,斯柯达开启了历史上最为强劲的一次复兴。全新的设计语言打破了以往的平淡,让新一代产品更加年轻而富有情感;差异化的品牌特征让斯柯达终于能够走出大众,再次彰显出品牌的独特韵味与内涵;而从全新明锐开始,晶锐、速派紧随其后的产品换代,让这个古老的品牌自内向外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并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溢价能力与盈利能力……对任何一个品牌而言,任何重大的战略转型,都意味着自我颠覆与创新;对斯柯达而言,在经过一系列脱胎换骨的变化后,它正迎来了品牌复兴的最佳时刻。

  全方位焕新带来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在不长的时间间隔里,斯柯达全球范围内的销量开始稳步提升。今年一季度,斯柯达全球内累计交付了265100辆汽车,较之去年同期同比增幅达到7.2%;特别是3月份,全球交付量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创下斯柯达迄今为止最高单月销量。而在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增幅更加明显,3月份斯柯达销量达到25200辆,较去年同期劲增24.4%……不断飘红的业绩回应了斯柯达此前的种种努力。

  正像著名导演克基斯洛夫斯基创作的“蓝白红”三部曲,作为电影史上的不朽之作,三部曲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人性的自由、平等与博爱。异曲同工的是,2015年迎来品牌诞辰120周年的斯柯达也正在用“三色”重新渲染焕新品牌——富有远见的Vision设计语言,个性更加突出的差异化品牌定位,当然,还有闪烁着人文情怀与历史荣耀的品牌历史。所有这一切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多彩且让人期待的斯柯达。

  用创新设计打破以往平庸

  尽管在国内上市还有一段时间,但全新一代Superb速派已经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按照德国汽车杂志Auto Bild的评定,“新的斯柯达Superb完胜奔驰E级”。按照国人的品牌价值标准,将斯柯达与奔驰做比较首先是不可思议,更不用说让人瞠目结舌的评测结果了。

  新的Superb还没有亲身试驾,因此还很难评价这款车的产品力究竟如何,但去年年底,在布拉格郊区的斯柯达设计中心,笔者见到了尚处于保密阶段的Superb,在外形上二者具有极大相似度。

  传承自VisionC概念车精髓的Superb给人第一印象相当打眼,无论车身比例的雕塑感,还是平缓流畅的车顶线条,都塑造出高级车的豪华感;而采用Sportback风格的C柱和收尾一气呵成,凝聚着蓄势待发的冲劲;四叶草设计的大灯和雾灯让Superb精干利落,赋予这款新旗舰车型更多运动气息。仅从外形和设计角度评价,Superb确实堪称工业设计的典范。

  在前不久的Super试驾中,主办方为活动设定的主题为A new era——一个新的纪元。虽然听上去并不太新鲜,但对于新Superb还是相当贴切。仅就设计而言,Superb不愧是开启了斯柯达设计的新纪元。它抹去了老款车型中庸甚至有些另类的印记,紧跟新时代审美的变化,开始领跑公众对主流中大型轿车的认知。

  引领斯柯达一系列设计创新的主导者是来自于捷克的总设计师卡班(Jozef Kaban),今年刚刚40岁的他曾主导过奥迪Q5的设计,他本应在斯柯达任期结束后返回奥迪,却应斯柯达全球总裁范安德的强烈要求留了下来。他告诉笔者,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人类对美的标准是不断改变的,巴洛克时代女性以丰腴为美,而今天苗条却成为时尚;欧洲女性追求阳光下黝黑的肤色,而东方女性更喜欢皮肤白皙。作为一个全球性品牌,斯柯达销售60多个国家,正因为对美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设计一款所有用户喜爱的车变得更加复杂。他的基本理念是,将斯柯达从以往更多强调功能性的设计语言,变成融入更多美的因素,实现美学和功能性的平衡,从而创造出一种独具内涵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吸引力。

  前不久国内上市的新晶锐或许更能体现卡班对于独特内涵的理解,也更多体现出捷克的文化特征。新车外形融入了诸多水晶元素,而众所周知水晶是捷克最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车身大量采用了凌厉线条和源自波西米亚的水晶切割设计理念,贯穿全车的水晶般棱线与凯迪拉克独有的“钻石切割”棱线有类似之处。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这样一辆小车竟然捧得国际工业设计界最顶级的“红点大奖”。此外,为了贴近年轻人,新晶锐提供两种异色车顶、6种内饰色彩搭配,主打的红黄蓝三色很好地表现出年轻人的活力特征。

  不论是早期的明锐,还是随后国产的晶锐、昊锐,长期以来斯柯达旗下的产品给人留下了简洁、务实、朴素的印象,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过于强调功能性的设计一定会缺乏精致感和美感。所幸的是,从全新明锐开始,斯柯达的设计突然变得更加锋利和灵动起来,而在晶锐和Superb完成换代后,斯柯达的设计语言更加清晰独立——直瀑式进气格栅、水晶切割工艺、四叶草头灯造型、双C 型 LED 尾灯……起码在新鲜感上,斯柯达的设计已完胜于大众的套娃脸谱。

  随着更多新产品陆续上市,斯柯达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已基本成型,它摆脱了以往的老成乏味,显示出与逆年龄生长的年轻化与精致美感。在笔者看来,斯柯达的新设计语言之美,一方面得益于深厚捷克土壤的滋养,更来自于它在品牌价值观上的坚持与创新。

  用差异化定位破解品牌难题

  让人耳目一线的产品设计、紧锣密鼓的新品上市,都大幅提升了斯柯达的辨识度,并有效区隔它与大众母品牌的独立特征,但这只是刚开始。如何用设计之“形”凝聚品牌之“神”,打造形神具备、更趋独立的品牌内涵,才是斯柯达全面创新的战略终点,也是这个历史品牌复兴的根本保障。

  在以往部分国人眼里,总是将斯柯达视为大众的一个分支,它甚至一度以“廉价的大众”而被认知。客观来说,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具有两面性,在斯柯达导入的初期,它避免了新品牌通常所遭遇的水土不服,并很快打开了市场局面;但在接下来的发展里,却成为阻碍斯柯达品牌向上以及扩大发展的负担。

  2006年9月,斯柯达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07年6月,首款国产车型国产明锐上市一炮走红,对于一个全新进入中国的汽车品牌而言,斯柯达进入的时机“恰到好处”。

  伴随着产品线的丰富和车市进入井喷期,2007年至2010年的四年间,斯柯达的年销量增长率分别为86.5%、107.4%和46.8%。在进入中国第六个年头,2012年斯柯达在华销量达到23.57万辆,占到当年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

  热销的市场掩盖了品牌力不足的缺陷,但这不可能长久,到2013年,所有的弊端在这一年爆发。当年,斯柯达在中国遭遇“七年之痒”,市场销量同比下滑3.69%。进入产品生命周期末段的明锐青黄不接;在B级车市场,由于品牌缺乏溢价能力,旗舰车型新速派难以扛起旗舰大旗……所有暴露出的问题都指向一个点,斯柯达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品牌焕新。

  严格来说,斯柯达还不算是一个全球性品牌,它的主销地还集中在欧洲和中国两个区域,但就这两个地区而言,对它的品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在欧洲,凭借着“大众的品质、聪明的设计和斯柯达的价格”,斯柯达拥有大批拥趸,特别是去年以来,它在中欧、东欧和西欧,市场销量都快速攀升。在瑞士、奥地利、爱尔兰、丹麦等国,斯柯达市场份额超过6%;在根据地中欧地区,市场份额高达21.4%;甚至在大众和BBA盘踞的德国,斯柯达也撬动了5.6%的市场份额,成为德国的第一进口品牌。

  但是在中国,斯柯达还是一个非主流品牌,这一方面源于它进入中国时间晚,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内的一员,它总是被大众的辉煌掩盖,致使国人只见大众而不见斯柯达。正是意识到问题所在,斯柯达为此开出了药方,其本质就在于去“大众化”。范安德认为:“在中国,斯柯达与大众汽车的定位应该拉开一些,但并不是要斯柯达往下走,而应该是大众汽车通过车型更新,使品牌形象往上走。”

  在产品开发上,斯柯达也将像大众家族的另一员奥迪那样实现独立。以往,斯柯达的车型总是被认为是大众汽车产品线的分支,而从新明锐开始,斯柯达的产品构架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范安德表示,斯柯达今后将每6个月将推出一款新车,这甚至包括一些母公司大众还没有的车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产品线。也就是说,在车型开发和生产上,斯柯达将改变以往的跟随策略,独立而醒目地自成一体。

  也正是遵循这一指导原则,稍加留意就能注意到,近年来斯柯达实施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产品投放,从新晶锐、昕动、昕锐、新明锐以及野帝,产品的个性和运动化更加明显。上海大众希望通过此举构建斯柯达品牌的新特征——年轻态。斯柯达主攻的年轻化市场,以时尚、清新、活力、个性作为品牌标签,以85后甚至90后作为目标主攻人群,正好与大众品牌相对正统的发展路线形成错位。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有效做到了去大众化,另一方面实现了大众、斯柯达品牌并线作战、不分高低,从而真正放开了斯柯达的手脚。

  值得欣喜的是,从去年以来,随着新明锐、新晶锐接连上市,上海大众斯柯达也根据新的品牌定位,加大了面向年轻人群的营销传播力度。例如在移动端推出了“划算游戏”的创新互动营销;在产品层面上,新明锐的“前行,只为更好”,野帝的“一起野、才兄弟”,昕锐的“生活、就该如此精彩”,昕动的“让本色更出色”等一系列与产品受众人群特点相匹配的传播,加深了消费者对斯柯达不同产品的特点认知,更具针对性和可传播性,不仅销量上实现了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推动斯柯达品牌变得更加个性化、年轻化,并逐渐加大了与大众品牌“差异化”双赢。

  用厚重历史唤醒品牌自豪

  要真正认知斯柯达,就不能不了解捷克的人文历史与它的品牌底蕴,在了解后你会意识到,为何这个曾经被轻视的品牌能够120年来屹立不倒;同时以史为鉴,这个富有特色的品牌又将走向何方。

  中国人常用“甲子”来表达岁月轮回,用“世纪”来形容世事沧桑,而对于即将迎来120周年庆典的斯柯达来说,即使“甲子”、“世纪”这样沉重的词汇似乎也难以承载它的全部。在参观完斯柯达位于布拉格附近的总部博物馆后,你或许会唏嘘感叹: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品牌,身上集中了如此波澜壮阔却又命运多舛的曲折经历。在经历了多次洗礼与锻造后,斯柯达这个名字已经同卡夫卡、祖宾梅塔等那些捷克人文典范一起,成为一种融合波西米亚多彩历史与特色地域文明的象征。

  尼采曾经说过,如果用一个字眼来形容音乐,他选择维也纳;若用一个词汇来表达神秘,他只会想到布拉格。说布拉格神秘,不仅在于它跌宕起伏的历史,也包括它遍布全城的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的建筑,更在于弥漫着浓厚的文学气息,它深深地影响着生长于斯的捷克民族以及捷克品牌。

  当120年前斯柯达在此地诞生时,注定了它的品牌基因中多少带有一些说不清楚的内容。就像捷克民族,他们既有日耳曼式的严谨和保守,也有波希米亚的激情随性。斯柯达也是如此,具有内涵式的双重特征,表面看来沉稳内敛、朴实谦虚,但在内心深处,你会发现永不熄灭的青春激情澎湃。

  在它诞生不久,斯柯达就成为皇室贵族的专用座驾而备受尊崇,但在随后半个多世纪内,它接连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苏联计划经济分工的粗暴干涉,几乎遭遇灭顶之灾。虽然如此,斯柯达并没有在战争中损毁,也没有在外来经济占领中被异化,而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始终秉承波西米亚设计理念,特别是在1991年纳入大众体系后,斯柯达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最终实现了品牌的重生。

  现如今,中国早已成为斯柯达全球最大的市场,斯柯达也披上了全球化外衣,开始了重生后雄心勃勃的品牌复兴历程。令人欣喜的是,这个过程中,上海大众合资双方都已经意识到斯柯达与大众品牌差异化的必要性,并正在加强斯柯达的品牌独立性。除此之外,向消费者讲述斯柯达品牌背后的文化历史,也将是品牌推广的一个重点。毕竟,一个品牌必须有一段感性的故事,才能真正与消费者形成互动,进而渐入人心。而在这一点上,论所拥有的悠久历史与传奇经历,很少有汽车品牌能够超过斯柯达。

  对斯柯达来说,如何在中国重塑品牌,远比短期的销量增长更为重要。而当下或许也正是品牌复兴的最佳时机:叫好的设计、迭出的新车,更关键的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年轻一代对品牌的认知正在重新构建……所有这一切,都将斯柯达带入了在中国二次跨越的爆发点。

(作者/管宏业 原文载于《汽车人》杂志6月刊)【版权声明】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