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人》杂志记者 张恒
当互联网造车、无人驾驶等崭新的技术方向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时,殊不知,真正改变汽车行业的是那些并不为大众所知的技术创新。有那么一批企业,尤其是零部件厂商,它们以自身的技术积累,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研发着创新的技术,力求精益求精,推动着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4、5两月,不光汽车销售市场遇冷,在一片红火的A股当中,整车上市公司同样成为了被遗弃的地带。前途真的如此黯然?也未必,如果观察过整个汽车大类上市公司的情况,会发现,那些走在行业前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汽车技术提供商成为资金追逐的绝对热点,其涨幅把整车企业,甚至大盘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紧随其后的是汽车销售和服务公司,它们的走势同样强于指数。实际上,被市场冷落的只有整车企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般景象?众所周知,2015年是前所未有的深化改革年,除了国有企业改革,市场资金还在追逐什么?是“工业4.0”,是“中国制造2025”。如今,市场已明确,高科技可以享受前所未有的资本溢价,当股权的价格被推高后,采用股权增发或股权抵押等融资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投资,扩大自身优势。这才是股票市场本应有的价值,中国的纳斯达克。
A股当中涨幅最为惊人的龙生股份和万马股份都是汽车类股票,均为汽车零部件厂商。前者是汽车新材料后者是充电桩,龙生股份从不到8元启动,仅一个半月的时间变成95.7元,涨幅超过1200%,而万马股份在没有兼并重组的概念前提下,也仅一个半月从不到11元涨至32.75元,不间断地上涨令人惊讶。称这两只股票为“妖股”当之无愧,之所以“妖”,是因为该企业有着独一无二的技术概念。
那么就从龙生股份和万马股份开始,看看中国的汽车制造业都有那些走在前沿的,极具创新精神的零部件厂商。
材料智能结构
龙生股份这家公司原本的主营业务是滑轨、调角器、升降器等汽车座椅功能件的生产与销售,公司滑轨份额第一,调角器第三,属于二级供应商,主要客户是延锋江森、江森自控、李尔中国等国内外汽车座椅总成供应商,产品最终配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江淮、奇瑞、比亚迪、江铃、中华、吉利、长城等整车厂的60多种车型。其中,BJ2S 滑轨和旋转座椅等产品成功进入军车配套系列。
2015年开年,龙生股份迎来一位新的控制人——光启系的掌门人刘若鹏。根据公开资料,龙生股份原控股股东俞龙生、郑玉英夫妇在公司定向增发后将成为第二大股东,合计持有公司43.53%的股权。在定向增发完成后,刘若鹏控制的达孜映邦和光启空间技术将合计持有龙生股份44.38%的股权,成为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
刘若鹏是一位80后,他在25岁那年研制出“隐形衣”,发表在《科学》杂志并引起轰动,27岁获杜克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创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并担任院长,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新材料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据悉,高层领导曾勉励他要成为“新时期的钱学森”。
定增融资来的钱将实施两个项目。其中,57.6亿元用于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产业化项目,包括地面行进装备用超材料智能结构和可穿戴式超材料智能结构等创新产品及系统生产线。剩余的14.4亿元将用于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刘若鹏和他的团队搞的是超材料智能结构,是智能尘埃、隐身衣。虽然笔者完全不懂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如何产业化,如何应用在汽车或其他装备上,可这并不能阻挡投资者对龙生股份的追捧。
充电桩生态圈
作为电动车领域最短的一块木板,近年来涉足充电桩的研发和制造的企业着实不少。但在这万象丛生之中,为何万马股份一枝独秀,成为市场的亮点?
没错,研发充电桩设备的公司不少,但力图打造“互联网+充电运营”生态圈的上市公司,目前只有万马股份这一家。
充电桩可不仅仅是能充电的“加油箱”,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充电桩领域的想像空间还有很多。比如,充电桩将扮演能源互联网架构中的变现端口和流量入口的角色,整个行业的价值将通过盈利模式创新而被不断重估。可以设想,在实现大面积、规模化的充电桩布局之后,充电桩将逐步升级为整个能源互联网架构的终端。在能源互联网,充电桩即是能源变现的端口,也是能源数据的流量导入口。数据为王的时代,率先布局抢占能源互联网的流量入口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这就是万马股份和涉足充电桩领域其他的企业最大的区别之处。
作为民营企业,万马股份切入充电桩领域后已连续三批中标2014年国家电网交流/直流充电桩的集中招标,市场份额约10%。此外,公司与多家车企、电力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公司已建成国内首座风光储一体化智能运维电动汽车充电站。
更重要的是,依靠公司旗下爱充网,实现了电动车充电网络布局的扩张。目前已汇聚了千余个充电桩点,其中公司自有桩体百余个,目标是打造新能源汽车生态圈。爱充网是一家定位于开放、全平台的桩联网,汇聚车辆租赁运营公司、充电桩制造商、停车场管理公司、车企、物业公司、车主、桩主等。
公司还大力开展光伏运维,2014 年签订了14 个运维合同,与国家电网国电通合作运营平台与数据中心建立,并研发光伏监控子系统,已接入了16 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国泰君安认为公司依靠其行业地位纵向拓展并与电网积极合作,其战略方向整合了设备-服务-运营的产业链,具备较强的能源互联网入口价值,客户粘性高,后续服务附加值更具想像力。
电动车冷藏车空调
说电动车,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比亚迪,但在比亚迪的身后,还有一批有着自己独特技术的零部件企业,一起带动着这个行业的成长。按理来说,国家的政策除了要助力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更应该帮助这些走在创新前沿的零部件公司,比如松芝股份和沧州明珠。
松芝股份被誉为新能源公交车的“影子股”,因为它是电动公交大巴的空调供应商,在该领域,2014年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今年,市占率无疑会继续扩大。这家公司是国内移动制冷领域的龙头企业,产业布局客车、乘用车、轨道交通、冷链运输等四大板块。
2014年,国内新能源公交销量约为2万辆。预计今年新能源公交销量有望达到4万辆,同比实现翻番增长。新能源公交兼具节能环保和缓解拥堵的双重优势,由政府主导采购,销量增长的确定性强。
松芝股份的移动空调产品性能竞争力很强,公司与国内城市公交集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市场份额长期稳定,在一二线城市份额接近80%。未来将充分享受新能源公交的成长红利,对比普通油空调,电空调的售价和毛利率更高。
为了跟上需求增长,公司的产能扩张迅速。目前,上海总部第三期新厂房及全性能风洞实验室、合肥工厂、柳州工厂正在建设中,全年实现销售汽车空调数量约为120余万台套,自主品牌覆盖率位居行业第一。目前,其乘用车空调以配套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为主。此外,松芝股份积极拓展合资品牌车企客户。同时,松芝股份针对不同市场,建立新的销售模式,将销售网络下探到三四线城市,并针对海外市场建设销售队伍。
未来,公司将依托电动空调市场的快速发展,改变传统空调毛利率逐渐下降的趋势。新能源客车电动空调毛利率高出传统客车空调20%以上。
作为创新企业,必然要踏足前沿领域,目前,公司正在布局轨道交通车和冷藏车空调业务。虽然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未来的增长空间很大。在冷链物流领域,松芝股份与中集集团合资成立的公司——超酷(上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重点布局集装箱制冷空调。2014 年,中集集团全年冷藏箱销量12.88 万,同比增长7.7%。随着公司与中集集团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及新客户的开拓,有望在冷藏车空调市场迎来高增长。
小小的锂电池隔膜
同样是比亚迪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沧州明珠生产的是锂电池隔膜,可不要小看这隔膜,非常有技术含量呢。有必要度娘科普一下,电池的种类不同,采用的隔膜也不同。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隔膜的主要作用是使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此外还具有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隔膜材质是不导电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电池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电动汽车的爆发增长,隔膜的需求随之放大。201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2万辆和2.65万辆,同比增长2.9倍和2.8倍。电动汽车销量井喷导致动力电池隔膜供不应求,仅比亚迪2016年对隔膜需求就将达到2亿平方米,考如果算上国内其他的大客户,动力电池隔膜市场空间巨大,将迎来最好的时代。目前,国内仅2家公司能批量供货,隔膜虽小,但认证周期长技术壁垒高。巨大的供给缺口下,沧州明珠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零部件新星。
预计今年新建的2000万平方米的干法膜将投产。公司于2014年销售隔膜390.9吨,同比增长85%以上,毛利率64.6%。公司预计2015 全年隔膜销量预计在38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左右。据统计,隔膜一季度全国产量9850万平,同比增长40.7%。
超材料智能结构的龙生股份、充电桩联网的万马股份、电动车和冷链空调的松芝股份和锂电池隔膜的沧州明珠都有一个共通点,是通过技术积累和创新,在汽车领域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并获得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认可。虽然它们只是大产业链中的不起眼的一角,但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中国的制造业,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在一个细分领域默默耕耘,做到在技术上推陈出新,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型企业。
(作者/张恒 原文载于《汽车人》杂志6月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