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5 > 2015年第6期

崔慧萍:做最满意的自己

作者:
李秋
时间:
2015-06-25 23:32:27

  

来源 《汽车人》杂志记者  李秋

    这是一间简单朴素的办公室,和这座大楼里的所有办公室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走进房间,从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到书橱,再到墙壁,甚至是沙发的靠背上都摆满了各种照片,记录着这间办公室主人——崔慧萍的生活轨迹。  

崔慧萍,是中国重汽技术中心汽车传动设计院总工程师,也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巾帼发明家、济南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从照片上的一张张笑脸可以看得出来,她是一个热爱生活,而且人生过得十分精彩。  

扛鼎之作    

在崔慧萍这么多的照片中,记者发现同样的一张照片既压在玻璃板下,又被摆在了沙发靠背上的最显眼位置。  

这张照片背后是不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崔慧萍笑着说:“这张照片我的确最喜欢,是我们的项目研发成功后,公司领导特地为我们团队开庆功会上的合影。看,每个人都笑得那么开心。”  

崔慧萍口中的“项目”就是她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代表作——重型车用盘式制动器的研发。  

“通过我们试验验证,盘式制动器刹车的响应时间,同等条件下要比原来的鼓式制动器缩短0.2秒到0.3秒时间,刹车距离同样的背景下减少3到5米。”  

0.2~0.3秒的时间、3~5米的距离,对普通人来说仅仅是些很小的数字,但对于车辆驾驶员和行人来说,刹那的时间和短短的几米却可能是生与死的时差和距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崔慧萍和她的团队经历了难以计数的反复试验和无数个不眠夜。  作为影响车辆制动性能最重要的总成部件,盘式制动器相对于鼓式制动器拥有散热好、制动效率高、制动平稳的先天优势,意味着更好的车辆制动性能,因此,国内各大重型车制造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在自己的车上匹配盘式制动器。  

但重型车用盘式制动器的核心技术只掌握在国外少数几家专业制动器制造商手中,国内重卡制造商只能采取进口或合作生产的方式。  

即便如此,由于国情不同导致的技术“水土不服”,国外的盘式制动器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市场,更为纠结的是,当时没有哪个国外厂商愿意跟中国人分享这一核心技术。  

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重型车用盘式制动器迫在眉睫。2007年,中国重汽将目光锁定了重型卡车盘式制动器的研发,崔慧萍和她的团队接下了任务。  

崔慧萍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笑言:“真是硬着头皮接下任务啊!”当时该项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中国重汽盘式制动器开发等于是从零开始。突破点在哪里?  

崔慧萍选择了先搞清楚国外产品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找出其不适应中国国情的主要问题作为重汽盘式制动器研发工作的突破口。  

突破口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理清设计思路,提出设计方案,试制样品,并反复地试验验证。于是,崔慧萍和她的团队开始了一年多时间的疯狂磨砺,全然没有了上下班的概念。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崔慧萍还坚持亲自带着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各类数据采集,在试验台前,在荒无人烟的部队靶场,在模拟复杂路面的试验场,在蜿蜒陡峭的山路和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上,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她说:“不到试验现场看一眼,心里不踏实啊……”  

崔慧萍的2007年就在这种忙碌和奔波中眨眼而过。2008年中国重汽商务大会上,盘式制动器作为中国重汽系列车型标准配置,向全国发布,中国重汽公司成为国内率先批量在重型卡车上应用盘式制动器的龙头企业。  

不仅如此,由于该产品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空白,作为一项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重型车用盘式制动器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一项发明以及十六项实用新型和外观的专利授权。  

崔慧萍回忆起那次庆功会,一直沉浸在欢乐之中,连语气都是轻快的:“领导说我们所的每个人都要去,平时负责后勤的办公室人员都要去。那一天真的很高兴!”  

崔慧萍职业生涯所收获的这种满足感远远不止这一个项目。达到国际水准的国内最大的单级减速桥-HOWO系列单级减速双联驱动桥项目、顺利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的CH430拉式膜片离合器系列项目无不凝结着崔慧萍的心血。她也坦言:“现在看到这些项目,真的就像对着我的孩子一样,挺骄傲。”  

一颗平常心     

“看,这就是我们团队出去游玩的照片。”崔慧萍指着玻璃板下面一张集体合影告诉记者,照片上一群年轻人洋溢着轻松欢快的笑脸,“大家平时工作都很辛苦,有机会我就会组织他们出去踏青,充足电才能更好地去工作”。  

崔慧萍现在的团队平均年龄30多岁,都是她带起来的。在做盘式制动器的时候,这个团队已经相对成熟,最困难的阶段是做单极减速桥——HOWO系列单极减速双联驱动桥项目。  

当时恰逢六几届的老设计师退休,人员衔接上是个空当,所里年轻人多,工作经验不足。崔慧萍除了把精力用在日常工作,还花费很多心思培养新人尽快上手。她实行“集体讨论、科学决策”的工作思路,大到研发思路,小到设计细节,都在全员参与中一步步完善。  

到HOWO项目结束时,年轻的设计人员都已成为熟手,再到盘式制动器的研发,全所上下已然默契十足。队员们形容崔慧萍“严谨、但不训人”,喜欢跟着她干。崔慧萍也说:“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年轻人充满活力,我也跟着年轻起来。”  

盘式制动器研发成功的那一年的五一劳动节,公司评选劳动模范。大家都推选了崔慧萍。但是崔慧萍却坚持把自己换下来,换成了基层技术人员。对这些荣誉,崔慧萍却看得很淡,她觉得,“荣誉应该留给年轻人,他们更需要鼓励。”  

而在得知崔慧萍坚持把荣誉让给别人后,领导为这个在一年内超负荷出色完成多个重大关键项目的项目领头人,破例额外增加了一个名额。  

崔慧萍办公室照片虽多,但几乎都是工作合照。为数不多的单人照就显得很特别,尤其是照片中还是一个年轻帅气的男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崔慧萍看到这张照片,眼神瞬间温柔了起来:“这是我儿子,这张照片是他去美国读博前在机场照的。”  对于一位女性工程师来说,工作和家庭通常难以兼得。因为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对家庭的照顾,耽误了孩子的教育在很多事业成功的女性身上并不鲜见。崔慧萍却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时刻支持她全力以赴地工作。  

崔慧萍的爱人和她是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两人携手进入中国重汽。崔慧萍忙的时候,爱人通情达理地担起了更多教育孩子的责任。俩人都忙的时候,就得咬咬牙把孩子“托”给了学校。   

“虽然我陪他的时间很少,但是我们母子感情却很好,儿子什么事都会告诉我,节日、生日都想着给我送礼物。我现在戴的这个项链就是去年母亲节的礼物。”崔慧萍开心地指着项链告诉记者。  

在2002年崔慧萍工作相当忙的一年,这个三口之家仍获得了“济南市文明家庭”称号。  

事业家庭双丰收,崔慧萍在外人看来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不过,崔慧萍一直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她坦言:“对于工作,我没想太多,惟一的原则就是既然做了,就要做到让自己满意。目前我想的就是快点把团队带起来,让他们能独当一面,我也好安心退休。”对于退休之后的安排,崔慧萍说:“我其实是个很热爱生活的人,以前工作太忙,退休之后我要好好过生活。”    

Q:请形容一下您眼里的汽车工人。A:现代工人,拥有较高的学历和其他方面的能力素养,不仅对于专业知识,而且对经济、管理等都需要有较多的认识,手里掌握着最新的操作技术,已逐渐成为主要依靠脑力来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群体。

Q:请形容您眼里的中国汽车工业。A:汽车制造业的装备水平很多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产品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遗憾的是自主的东西少了,什么时候能由汽车制造大国成为汽车创造大国,这应该是中国汽车人应思考的问题。

Q:您的梦想是什么?A: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我们的汽车研发及设计制造水平站在世界的前列,出口产品的主流市场不再是亚、非、拉,而是欧美。

Q:您的偶像是谁?为什么?A:我的偶像是上一代汽车人。因为他们搞汽车是他们的事业而不是挣钱的职业。

Q:如果有机会能改变自身现状的一个方面或者一件事情,您希望是什么?A:我已是一个企业“老兵”了,真正改变自身现状可能就是高兴地退休了。几十年为自己的企业发展尽心尽力,无愧于汽车人的称号,是值得高兴的事。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杂志独家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杂志社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杂志)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