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20 > 2020年第9期

货币政策“刹车”影响几何

作者:
时间:
2020-09-21 15:26:16
 

 

货币政策传导到汽车市场,有一定时间上的滞后,受新基建带动的商用车市场,不排除在将来数月内到达顶峰,而乘用车企业应该更关注新的财政政策。

 

文/《汽车人》张恒

 

依靠“放水”对冲经济下滑,各大经济体都屡试不爽。历经上半年全球性的货币“大放水”,一些国家已开始有所收敛。比较明显的如我国,无论是市场操作还是央行的定调,进入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已经开始“降速”。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在近期表示,6月份社融和M2增速均创近年新高,和GDP增速的差距明显拉大。在危机中释放流动性,以保持流动性不中断,这是一种“生存性的放松”;当生存问题大体解决之后,便要关注增发货币的流向。有些方向我们不希望资金流入,甚至会采取措施防止流入,比如房市、股市。

 

 

“住房不炒”耳熟能详,但不是一直说做大做强股权市场吗,怎么又要防止资金流入股市呢?原之一在于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由于前段时间股市出现了明显放量上行,导致债券市场的钱大量流入股市,债市出现单边下跌,哀嚎一片,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债权融资。

 

股权市场非常重要,但是债券市场才是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所以,监管层一定会有所行动。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表明宽信用要让位于防风险了。

 

 

领会会议精神,就要看会议的说辞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

 

一,“加大逆周期和宏观调控力度”转为“强调落地见效与协调配合”;

 

二,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速从“明显高于去年”变为“合理增长”;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变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四,具体手段(降息、降准、再贷款等手段)转为“精准导向”;

 

五,从“引导债券利率下行”变成“以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六,也是最重要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的表述不见了。

 

实际上,货币的基调转向在7月已经有所吹风。央行7月单月净回笼资金达到了6877亿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净回笼,并为年内最高。

 

我们知道,货币的增速和汽车销量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疫情爆发之后,汽车行业能够实现“V”字反转和“大规模放水”必然脱不开关系。

 

 

直接地说,各地方政府大搞基础建设,前提就是要有钱。地方政府的各种万亿新基建投资计划,也是顺势而为。这大大刺激了商用车市场,尤其是工程车和物流车的销量。最近三个月我国车市能实现止跌回稳,主要拉动力还是商用车。

 

7月全国制造业PMI回升至51.1%,回升幅度明显,且实现了连续两个月的上行走势,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指向制造业景气向好。由此可见,7月份不错的PMI成为了货币政策转向的“底气”。

 

市场关注的是,相比上半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会收紧到一个怎样的程度?货币政策虽然有其超前性,但往往还是根据经济数据以及国内外的经贸情况时时进行微调的。

 

 

7月乘联会数据显示,随着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逐渐消退,7月乘用车零售销量增速升至6%,批发销量增速也同步上行至4%。我们知道,乘联会的数据一直都是比较保守的,中汽协的数据相对乐观些,所以乘联会这次给出了双上行的增速,比较难得。

 

这意味着汽车需求的进一步改善,车企在生产和压库存这两方面变得更为积极。库存方面,7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升至62.7%,创2014年以来同期新高,说明车企相当看好下半年。

 

商用车市场的景气度更是有增无减。7月我国重卡销量超14万辆,环比下滑16%,同比增长高达89%。这意味着今年1-7月,全国重卡市场累计销售了96万辆,半年刚过就快摸到了百万辆大关,累计同比增长了31%,净增量超过22万辆。

 

 

货币政策传导到汽车市场,有一定时间上的滞后。随着货币政策的改变,车市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些影响,尤其是受新基建带动的商用车市场,不排除在将来数月内到达销量顶峰。

 

但也必须注意到,在2017年后,货币增速和汽车销量之间的相关性,变得没有2017年之前那么敏感了。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我国车市已经进入到成熟期,快速增长已经变得不大实际;第二,是监管层对于货币流向的监管和把控变得越来越严,像十年前那样企业因为拿到的贷款额太大,花不完去买豪华车的情况很难再见了。

 

可以预见,下半年的财政政策将接棒货币政策,会有更多的财政政策出台。

(文/《汽车人》张恒,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