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轮胎是汽车的脚。其实不然,与底盘悬挂直接连接的轮毂,才是汽车的脚,轮胎充其量是汽车的鞋。悬挂的一大堆减震器、弹簧、支臂、连杆结构复杂,即便使用最广泛的麦弗逊式或多连杆式悬挂系统,调校起来也很麻烦。轮胎似乎没那么讲究。
但生意红火的轮胎改装市场,却让大家认识到,原来有这么多人对标配的轮胎不满。
很多时候,驾驶者对轮胎性能要求是矛盾的。过于强调抓地力,则牺牲排水性;强调耐磨,则操控性差。而且还需要兼顾各种场合,毕竟根据天气更换为雪地胎或雨胎的车主太少,国内也未听说有狂热“米粉”家藏F1式光胎(没有花纹),最多为了去野地更换深花纹的越野胎。缺乏私人车库的中国车主绝大多数“只有一胎”。万能路况胎就是我们无奈的选择。
但轮胎制造商们永远不甘寂寞,为了降低车身自重、增强操控性、增加舒适感,他们的工作室里有各种新奇的发明。当然,大多数都不被消费者认可而消亡,但有一些发明,似乎具备实际应用的前景,目前已被国外少数新潮车主迫不及待地采用。
某厂商带有轮内马达的轮胎,专为电动车(EV)设计。在前轮内的小小空间里,安装了制动器、永磁体、弹簧和双马达。其中一个马达偏心放置,用于行驶,不同于现在广泛使用的传动系统,这种轮胎的轮圈只有10英寸直径,共减轻重量40Kg,凭借该独立马达,车速可达190Km/h,完全不亚于15英寸的轮圈。另一个则为悬挂马达,遇到车辆转弯或较差路况,其反应优于普通悬挂的秒级纯机械反应,该马达可在3毫秒之内驱动悬挂,消除侧倾和颠簸。驾乘者感觉非常舒适。当然,极度强调路感和容易晕车的人不宜使用。
为取悦车主,殚精竭虑的轮胎商们,还推出了无钉雪地胎、沙漠特种胎,以适应这些不甘寂寞、精力过剩的驴友。
在传统转动模式下,轮胎的发展趋于智能化,而轮胎信息传递方式成为各厂商争夺的焦点。蓝牙传输一度被看好,现在配备电子身份证的RFID轮胎渐成主流。安装在轮胎内的RFID卡可以将胎压、温度、扭转力、摩擦力,通过RF射频信号传递给行车电脑。不须车主关注这些麻烦的参数,但超过安全阈值的时候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不仅如此,这样的轮胎存有完全可追溯其全生命期记录的信息。轮胎在造→出厂→使用(包括维修、翻新)→报废全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均形成资料,彻底杜绝了水货、假货和翻新货。
如果不满足于此,轮胎内RFID系统还可加装非法拆除轮胎报警系统,监测路面情况,智能刹车??虽然现在各个厂家都在搞各自的智能轮胎标准,但在将来某个时候,某个强势的厂商会以自己的标准为基础确立行业标准,而消费者对此应该乐观其成。虽然如此一来轮胎价格将大涨,但比起被迫练就火眼金精、提心吊胆去伪存真,做一个被服侍得无微不至的车主,似乎更惬意一些。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