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12期

长安福特:新统帅 老问题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4-12-22 16:25:12

  沈英铨走了,美国人Marin Burela来了。不经意间,长安福特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但对当事人来说,这个话题中心却来得比较苦涩。乏善可陈的销售业绩,让这个进入中国并不算晚的合资企业早已掉了队,即使与同时期合资的日产、现代等相比,福特不仅远没有跻身主流,反而与目标渐行渐远。而今年以来频频爆出的召回风波、激烈动荡的人事变局,更是为长安福特的远期发展蒙上阴影。人们不禁质疑:这个全球第三、美国第二的大品牌,在中国为何就总是赶不上趟?

  在业内看来,人事内耗、产品单一、本土化率不高是导致福特在中国渐处边缘之地的重要因素。即使是福特内部人士也承认:“与福特在全球市场的地位相比,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偏低。” 这位匿名的福特前高管说,“大的汽车公司都有这么一个认识,如果市场份额不超过5%,那这个公司的存在就没有多大意义。你只能跟着市场上领先的企业后面捡漏。”

  实际上,销售数字的羸弱只是福特在中国发展不均衡的一个缩影。外界对长安福特更大的担忧在于,这家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不温不火的企业,至今还没有找到脱离边缘处境的有效处方,在产品投入、人才本地化乃至最基本的产品品质等方面,不断出现新的更短短板。到明年4月份就将成立10年的长安福特不仅没有什么骄人业绩,反而在跨国、本土的上压下打下显得日趋边缘化。这样看来,即使又经历了新一轮的高官更替,但长安福特翻身仗依然不好打。

  

人事纷争积重难返

  

  留意长安福特历史的人注意到,随着沈英铨离开,长安福特高层里的台湾籍面孔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都是金发碧眼的福特嫡系高管。今年6月份,同样来自台湾的刘淳伟卸任长安福特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接替者是来自美国总部的Baker;另外,福特亚太区公关传播总监一职此前已由美国人何川接任。密集的人事调整背后,有评论将此解读为福特总部的收权,在这背后隐藏的是福特亚太、福特中国以及长安福特之间的一段人事斗争。

  如果追溯历史,可以发现这段纷争的由来。早在合资之初,按照约定,长安福特的一些部门高官由福特中国任命,而福特中国负责人既需要向福特亚太区垂直汇报。一定程度上,长安福特头顶上有两个外方“婆婆”,复杂的人事安排机制,也让“公司政治”成为福特中国最常见的现象。此前同为台湾籍高官许国祯、程美玮的被迫下课,一定程度上皆出于此。

  在沈英铨临近退休前,他不禁向记者坦言:“如果决策以长福马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那么公司内部就不会有误会。”但遗憾的是,这种非市场因素的人为干扰,已经耗掉了福特在华发展的大好时机。

  前3季度,长安福特销售28.61万辆,占国内990万辆乘用车市场份额不足3%,这多少令大洋彼岸的美国福特有些尴尬。金融危机中死里逃生的福特成为2010年美国车市最大的明星,年初以来21%的同比增幅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在中国,即使是与遭遇破产保护的同胞兄弟通用相比,福特也远远甩在了后头。2009年,通用在中国市场销量高达182万辆,而福特同期数字还不到前者的1/4。

  从年初至年末,长安福特陷入了一场并不算小的召回风波。福克斯、蒙迪欧到麦柯斯,长安福特旗下的主力车型系数被召回。虽然长安福特官方表态,召回车型所涉及的问题都已得到解决,但无论对于国内福特车主还是企业而言,召回背后的风波还远未平息。

  让车主烦心的是,虽然大规模的召回部分解决了以往问题,但新的烦恼却层出不穷。根据汽车投诉网反映,关于福特的投诉已位居各厂商前3名,消费者投诉的对象不仅囊括了长安福特旗下所有车型,问题更是超出召回范畴。变速箱漏油、儿童锁失效、制动油管渗油??消费者对长安福特品质以及服务的不满情绪呈发散状扩散。

  

吝啬投入恶性循环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在华合资将近10年的汽车企业来说,出现上述类似问题并不多见,虽然表面上反映出的是产品品质出现瑕疵,但深层次却是多重问题累加的结果。

  事实上,自从8年前投放第一款产品以来,长安福特就陷入了业界质疑。偷梁换柱引入的嘉年华不仅不讨巧,反而落下了福特汽车吝啬投入、不重视中国市场的口实。此后福特投入用以树立品牌形象的新老两代蒙迪欧,至今也没有找准中国市场的节拍。

  甚至与不少比自己成立晚的多得车企相比,长安福特旗下产品数量都不占优势,仅有的4款产品,除了福克斯之外,其他在所在细分市场中都不算是主流。即使这样,长安福特新车型引进速度依旧迟缓,这与福特在美国、欧洲丰富的产品资源形成鲜明对比。这其中,福特方的吝啬投入是一方面,长安福特自身的业绩也不具有说服力。由于合资企业投入产出过慢,从而迟滞决策方的导入速度,降低企业竞争力,反过来过低的投入又会增加对新产品引进的迟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吝啬投入是一方面,过低的本土化程度让长安福特显得更加格格不入。当几乎所有的跨国车企都以本土化作为中国车市的主导时,本土化的缺失却成为福特在华最大的软肋。甚至有业内人士评价,即使不与上海通用泛亚相比,就连吉利的产品研发中心,都远远超过福特在中国的产品研发能力。

  即使福特自身也承认,不满意在中国现阶段表现。今年年初,福特亚太及非洲区总裁韩瑞麒(Joe Hinrichs)告诉记者,如果说福特汽车有遗憾的话,那汽车惟一的不足是在中国。但当记者建议,福特是否应该针对中国市场做更多本地化的研发时,韩瑞麒却不以为然,他不认为中国与全球市场有什么不同。实际上,那些在中国做得成功的跨国企业,也是产品、营销最接近本土化的企业。没有本土化产品,也就没有本土化成功。

  当保守的韩国人都开始在中国打造本土研发机构的时候,福特汽车更加顽固地依然以北美与欧洲作为事业核心,在这两个区域分别设有多家研发中心和完整的系列产品。反过来,对于市场远大于美国和欧洲的中国来说,福特至今没有投入一款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一位汽车分析师称:“福特是一家财务导向型企业,这种企业的特点是保守谨慎,虽然会避免冒险,但也会失去很多机会。”

  

觊觎高端好高骛远

  

  虽然经历了多轮高管更迭,但业内人士认为,眼下福特中国依然面临着战略不清晰、产品线单薄的困境。一方面,在全球推行“一个福特”的战略背景下,福特中国的品牌、技术、定位到底如何调整,至今不清晰;另一方面,长安福特目前的热销产品屈指可数,后续产品如何不重蹈覆辙,成为新一届领导层的考量。

  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眼下长安福特的重心似乎并没有放在解决现有问题上,而是对引入福特旗下的高端品牌林肯似乎兴趣更大。

  或许是因为国内高端车市场异常火爆的局势让长安福特动了心。年初以来,包括奥迪、奔驰宝马在内的强势高档车品牌同比取得了近乎翻番的销售成绩,即使前几年不温不火的美系同胞凯迪拉克也走出低迷。据上海通用数据,前8个月凯迪拉克同比增幅更高达157%,累计销量突破万辆大关,达到10445辆。这些都在刺激福特引入高端品牌的信心。

  实际上,从2005以来,就有雷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3款日系高档车车接踵而至。作为惟一一个没有在华推出豪华品牌的跨国车企,福特不想再失去良机。

  问题在于,市场人士质疑:长安福特此时引入高端品牌能否消化得了?林肯在中国是否还有机会?

  一方面,严格来说,长安福特从成立以来就没有进入国内一线车企行列,始终在10名左右的位置徘徊,这与福特全球的地位并不相符。成立伊始,长安福特即陷入了舆论对嘉年华身份的争论,随后的主力车型蒙迪欧也落个水土不服,直到换代后依然不温不火,月销量不过在4000辆左右,中高端产品的乏力最终拖了福特品牌的后腿。

  对长安福特而言,并不是没有机会试水高档车市场。在将高端品牌沃尔沃引入国产后,长安福特有了与一汽奥迪、北京奔驰一较高下的砝码。但事实却不如人意,无论是紧凑型车S40还是行政型S80,在对应市场中远算不上主流,每个月销量不过是主流车型的一个零头。对于在中端市场尚且谈不上优势的长安福特而言,高端市场的角逐完全是勉力而为。

  另一方面就林肯品牌而言,国内高档车市场虽然火热,但却愈加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主流德系高档车可以赚得盆满钵溢,但也有品牌陷入边缘化的尴尬。并不是每一个豪车品牌都在中国过上了好日子。2009年,英菲尼迪和讴歌销量分别只有5000辆和3400辆。即使二者在北美卖得不错,但由于在华缺乏本土认可和营销支持,照样出现水土不服。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没有品牌基础,缺少高档品质和服务保证,同时品牌文化与中国富裕消费人群并不契合的林肯来说,想要在国内高档车格局中打开局面,更是难上加难。倘若长安福特贸然引入,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

一定程度上,这也正是长安福特目前的真实写照:产品不高不低,营销不好不坏,市场地位在若即若离的边缘化徘徊。市场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它也可以同比增量,但一旦市场吃紧,这种企业或将最先暴露问题。

(作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