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电动车展让电动车再次成为争议话题。
我们看到很多车企是在喊口号,缺乏自内而外的实质性投入。而反映在媒体上,越是专业的、对行业研究深的专家越对电动车持否定态度,相反,很多对汽车行业缺乏了解的普通消费者则在渴望着电动车时代。
在反对或支持电动车的观点中,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战略角度,即电动车是否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二是,社会角度,即从能源链、充电站、使用条件等等因素考虑;三是,技术角度,即电动车技术是否成熟,是否可以满足基本需求。
第一问题,在战略上中国汽车该不该做电动车。
中国汽车整体水平比欧美日韩落后了20年,如果沿用目前传统的汽车技术发展思路,中国汽车在几十年内都无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所以说,中国汽车希望借电动车实现弯道超车的思路是对的(能不能实现另当别论)。
从石油战略的角度来看,有专家预计,在几年之后,原油价格可能会超过200美元一桶。届时,按照国家之间“战略贸易”理论,中国的贸易将在战略层面上受制于人。
另外在技术上,受制于中国整体的工业水平,中国电动车仍与欧美日韩有一定差距。但是,利用中国的大市场地位,可以实现部分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由于目前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会大规模推广电动车,因此在这方面,中国的话语权要超过了传统车领域。丰田等企业目前不愿意将新款电动车技术拿到中国,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邓小平有句名言,犯错误是可能允许的,但错过战略机会是不可容忍的。这话同样适用于中国电动车。
第二问题,社会综合条件。如果大家认为中国应该做电动车,那么问题就变成了该怎么做的。
从社会综合条件来看,中国做电动车的基础并不好。例如,我们基本以火电为主,还没有实现清洁能源发电,强推电动车,在整个能源链上将会是负效应的。众所周知,最近3年中国在推广风能发电、光伏电、核能发电,预计在未来10年里,能源结构会有所改变。另外,小区充电桩建设等等很可能会比我们预想发展快。
若等待电能全面清洁化之后再去推进电动车发展,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同样,发展电动车,也可以加快能源升级的进程。
第三个问题是技术。电动车能不能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最终还是取决于技术水平。
目前,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三个方面,中国还处于落后位置。相对来说,电机的发展机会较大,因为我们有制造永磁电机的重要材料——稀土。电池上也还有机会,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对环保要求低(制造电池污染大,很多发达国家对此并不积极)、资金实力雄厚,因此,电池大规模产业化的可能性很高。电控技术,我们落后很多,因为中国整体电子工业水平就不高。
另外,科技部支持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补贴5万元),而不补贴中弱混是有道理的。因为从技术角度来看,若能提高纯电动车技术水平,也就可以拉动混合动力车技术。如果,放开对普通混合动力车的补贴,只会导致一些车企乐于在低技术水平的产品上做文章。
综上所述,中国推广电动车的战略是没问题的,即便浪费千亿元的资金也是值得尝试,将电动车一棒子打死是没有道理的。但我也反对揠苗助长。汽车电驱动化的进程要20年以上,我们着眼的应是长远,而不是当下的一两年。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