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高管空降,小鹏架构调整渐近尾声

作者:
齐策
时间:
2023-01-17 08:10:21

 

鹏汽车架构调整的核心目的,是将导向从技术切换为市场。此举不但意在强化与市场互动的敏捷度,更有市场牵引业务的趋势。

 

作者丨齐策

编辑丨田草

出品丨汽车人全媒体

 

1月9日,有非正式消息称,前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将加盟小鹏汽车,出任CEO。而官宣的消息,则是吉利系营销高管易寒加盟小鹏,出任副总裁,主管营销和公关。

 

1月12日,小鹏汽车回应称:“欢迎各界人才加入,公司将继续在何小鹏全面带领下发展。”

 

官方没有否认,就是变相承认,对王凤英发出了邀约。截至发稿,王凤英本人似乎还未做出最后决定。

 

 

既然距离官宣还差一步,那么此事存在少许变数。即便如此,一系列高层人事调整,也标志着小鹏自2022年10月21日开始的公司架构调整,已经接近尾声。

 

从创业模式走向成熟运营

 

小鹏汽车的架构调整,很明显是创始人何小鹏本人发起。动因是什么,业内莫衷一是。有人说是股价波动引发,也有说是G9的SKU(配置单元)方案设置过于复杂。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

 

从过程来看,小鹏决定将组织架构BU(业务单元)化,有互联网大厂架构的影子。何小鹏两次创业,尤其是第二次,成为阿里系的一部分之后,对阿里的组织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创业企业和业内成熟企业不同,前者可能架构上非常简单,创始团队把几乎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产品上。创业高管往往亲临一线,直管项目团队,从研发到营销,“一竿子插到底”。

 

 

这种模式,相当于某种“战时模式”,优点是效率高、反映创始团队的意志非常直接;缺点也是明摆着,一二把手直接管这么具体的业务,每天被日常业务(战术问题)缠绕,他们可能没有时间思考发展的战略问题。

 

而且,创始人虽然经常是业务强人,也不可能一通百通,从研发、生产到营销样样通。到了一定阶段,还是要找专业人士打理。

 

何小鹏似乎也打算抽离具体业务,他在2022年11月说过,早期一直想找一个CEO人选,但是一时找不到,也只能自己先扛起来。现在的小鹏,仍然需要一位CEO。

 

架构调整方案

 

小鹏的架构调整,方案很清楚,成立了战略、产品规划、技术规划、产销、OTA五个委员会,下设三个产品平台矩阵,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端到端实现产品及服务的业务闭环。

 

在日常运营当中,官方称,将设立“战略、研发、供应生产、营销服务、职能支撑五大体系,推动各业务链条目标一致,高效协同,支撑公司战略和大产品矩阵落地”。

 

 

这个新架构,本身仍是纵向的,即以高管牵头,从技术源头一直通到营销端,对产品+服务,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决策。这种做法,可将创业公司的优势保留,即让产品端离市场更近,更了解市场需求。

 

和以前不同的是,横向的层级更清晰,而且“虚拟”业务委员会,将从战略高度而非技术本身出发,去指导业务。

 

而营销端为了适配总部的架构变化,自身也必须做出改变。营销和销售部门变化最大,负责直营门店的汽贸、负责经销商门店的UDS(用户服务中心)和品牌三个部门将合并。

 

随着架构改变,小鹏迎来了一系列高管的调整和引进。

 

从技术导向到市场导向

 

这番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将导向从技术切换为市场。此举不但意在强化与市场互动的敏捷度,更有市场牵引业务的趋势。

 

对于小鹏汽车而言,这是一次运营思路的重大改变。

 

对于何小鹏本人而言,虽然战略、产品规划和技术规划三个委员会,何小鹏本人都担纲主任,但他将谋求把握战略大方向,放弃抓具体业务。当然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取决于新CEO接管的速度。无疑,对于具体产品运营和营销,何小鹏都是在放权。

 

 

从财务角度,小鹏成立了财经BP(业务合作伙伴)部、平台财务部、综合财经组、税务管理组、资金管理组和专项项目组等部门。小鹏管理层明确表示,要强化成本管控、提升运营效率,重点是减少资本开支,提升销量,改善现金流。

 

以财经BP为牵引,成立了针对各个业务的BP组。更完善、更有针对性、权力更集中的财务制度,是为了强化费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符合监管要求。这表明,小鹏要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建立更集约高效的财务体系,把审批权部分上收。

 

就财务而言,似乎像是一次“收权”。不过,这一点还要看具体流程节点的设置,才能定论。

 

从市场和品牌出发做产品

 

以前,蔚来以服务立品牌,理想更强调产品的家庭场景(诸如奶爸之类的用户画像),而小鹏则定位智能、科技、年轻等。这几个定位,相对传统对手区隔度是够用的,和后来一大批创业企业产品的区隔度,清晰度有下降的趋势。

 

何小鹏本人在创业中呈现出较为固定的偏好,即技术为王。技术在初期可以迅速俘获市场,这也是小鹏崛起的成功经验。创业时代结束之后,技术扩散趋势变得愈加明显。

 

任何一家车企,无论有没有互联网基因,都没有能彻底区隔其他品牌的独家技术秘密。

 

 

这是挺有意思的现象。技术团队认为“有很大区别”,他们对自家产品的技术优势,能如数家珍,私下里对竞品的短板也研究得很清楚。但是,消费者要么不承认区别(感知不明显,),要么认为“即使有”,也不具备超越层级的价值。

 

这是专业人员与客户的认知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是服从技术团队的认知,还是向客户的认知靠拢?

 

小鹏近两个月来的架构调整,已经给出了答案。

 

曾长期主管车企两端业务(战略和营销)的王凤英也说过,如果不依据市场和品牌的定位做产品规划,就像做成了熟饭再出来卖,那就晚了。

 

 

在产品矩阵设置上,小鹏汽车并非“以高打低”,或者简单寻求走量。小鹏的产品覆盖了轿车、SUV,价格从15万元一路延伸到40万元,中、高、低全有。现在需要建立一个品类整体认知。

 

小鹏在产品定位、渠道和品牌上,没有选择细分市场战略,而是直接面向主流市场。这种做法固然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好处在于,一直处于市场舞台的中心地带。

 

小鹏需要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产品逻辑,如果不能实现“全覆盖”,就要有选择地聚焦几个具体的细分市场。这需要时间来转变,而营销的精细化,倒应该先做起来。

 

既然小鹏的架构调整已经就位,而合适的营销、战略管理高管人才,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验证新体系的有效性。

 

 

何小鹏近期也表示,2021年之前的战略是期望做成一个有很好利润的公司;而看到2023年的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智能汽车将走电脑、智能手机的道路。他暗示,汽车硬件的利润将遭到大幅削弱,从服务和软件生态当中获益,将有更好的利润持续性。

 

那么,《汽车人》可以猜想,小鹏将暂时放弃对利润的直接追逐,通过梳理体系和运营策略,来换取体系化的健康。

 

小鹏能够在短短两个月内彻底改了架构,至少说明,小鹏的业务虽然膨胀速度很快,但并没有患上“大企业病”,也没有尾大不掉的利益山头。

 

核心团队仍然富有创业激情,年轻的企业敢于超车换道,以不间断的、警醒的目光审视市场、审视自身,是件好事。核心团队的使命感和战略高度,定义了企业的精神内核,也是企业不断自我革新的生命力源头。【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