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12期

兼并重组新高潮将至

作者:
卢山
时间:
2014-12-22 16:07:59

 问题1:政府如何推进车企兼并重组?

事件回放: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九部委正在酝酿相关政策,着力推进以汽车为代表的八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如何科学地推进兼并重组工作,而非拉郎配,值得思考。

问题2:寒冬抱团能否取暖?

事件回放:广汽牵手奇瑞,东风重组福汽,在这个自主严冬的时段里,这些案例被视为中国车企自发的抱团取暖。但两者联手,是否就能各取所需,优势互补?还需要更多的细节和更长时间的验证。

问题3:结构性过剩怎样消化?

事件回放:北京现代第四工厂或落户重庆、上汽通用五菱选址重庆建第三基地、上海大众计划长沙建厂、一汽-大众呼和浩特建厂,一边是中小车企停工,一边是合资大品牌跑马圈地,中国车业解决结构性过剩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2012年,中国自主品牌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合资公司辉煌业绩的映衬下, 自主的发展更显暗淡和失落。曾经在高速发展之下被掩盖起来的中国车企弊病和弱势,在大势趋冷的情况下正一一显露出来。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却不是一个企业力所能及,这必然将是全行业所必须面临的一道坎。

十八大召开之际,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话题再度升温。显示出行业内外对新领导班子,如何给已经岌岌可危的中国自主车业开出新药方,充满需求与期待。而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支柱性行业的汽车工业,如何通过新一轮兼并重组实现产业升级,更牵动着各方的利益与神经。

战略性整合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九部委正在酝酿相关政策,着力推进以汽车为代表的八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国务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明两年是八大行业重组的关键时期,国务院要求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快速度推进此项工作。

抛开过去大鱼吃小鱼的追求规模效应之外,在这一轮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过程中,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新动向。

以东风重组福汽为例,东风正是看中了福汽的优质资源——东南汽车,才最终使得这场重组得以走向成功。据悉,东福谈判的核心仍然是东南,东风希望借东南汽车基地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同时,福州临海的地理优势也会给东风汽车的海外市场带来更多帮助。而福汽本身,将转向客车、轻卡和零部件等业务。

去粕存精,根据企业长远的发展方针,战略性的整合有效资源,这或许是新一轮整合的最重要特征。同时,这也将是中国车企通过兼并重组方式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另外,在十八大召开前夕落听的广汽奇瑞合作,之所以格外牵动人心,与其说业界是关注这两大汽车国企未来的命运,不如说是在意其合作背后所预示的车业走向,以及当局对于大型国有汽车企业未来发展的微妙态度。

在兼并重组之外,车企间的合力发展,是否还有另外一条道路?如今,广汽奇瑞正在探索一种全新的模式,并将成为这一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事实上,在广汽与奇瑞合作之前,已有众多业内人士呼唤中国车企间共同合作抵御外敌。今年9月以来,在国内几个大型行业论坛和会议上,多位大型汽车集团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加强汽车产业内的战略合作,国内企业间的合作,从而降低风险,分摊成本,提高自主品牌汽车的整体竞争力。

但是,之所以长期以来没有企业敢于做出这样的尝试。盖因在两家或多家大型企业之间,这样的合作如何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合力双赢,有着太多利益纠葛和微妙的政治因素。

这种情况,随着十八大的召开,也正在得以转变。“去政治化”,越来越成为企业间合作的一向重要议题。类似于广汽奇瑞这样的合作,或许将在未来越来越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型车企间的合作仍然面临许多现实问题。不同车企间是否真能在技术层面实现优势互补?不同车系不同平台下,如何将各自的优势技术得以发挥?合作是否可以延伸至上游采购,以及初期开发立项阶段?

这些疑问,都需要先行者去探索和实践。同时,更加明晰的、开放的政策环境,将给予这种合作更坚实的基础。唯有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利与双赢。

解决结构性过剩

关于中国车业产能过剩的声音一直不断。大批难成规模的地方小车企停工停产,而各大强势车企又纷纷在马不停蹄的建设新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局面,正显现出中国汽车产业目前结构性过剩的症状。

这一症结,或许将会通过这一轮兼并重组得到根治。

中国汽车业长期以来存在“散、乱、小”的产业格局。行业集中度较低,尚无法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130多家整车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年产销不足万辆。

这些产销量极低的低端车企,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既无帮助,也无价值。但却在多年来,一直维持着半死不活的状态。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各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长,片面追求在任业绩难辞其咎。

而另一方面,目前在国内汽车中占近90%销量的10家车企中,无论是两家大众还是东风日产、北京现代,大都或多或少的遭遇了产能不足的问题。这些企业,也不得不通过24小时超负荷生产,来缓解产能压力。同时纷纷在各地兴建新工厂。根据最新的统计,包括大众、通用、日产、现代、奔驰宝马在内的跨国车企,都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公布了各自的扩产计划。

这种情况,正是本次车业兼并重组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将难以发挥效能的产能,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并入有规模,有核心技术的大型车企,强化优势车企的竞争力。在市场化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是中央政府对汽车业下达的任务之一。

在中国,企业间特别是大型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功案例少,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地方利益的博弈所致。为一己或一届一任之利,而忽略甚至是放弃了对企业发展规划的考量。

新一轮的整合之路如何打破传统各地割据的局面,突破片面地方经济的桎梏,全国一盘棋的布局整个中国车业,将是考量真领导班子的一道考题,同时也是彰显中央政策价值和力量的一次机会。

近年中国汽车行业重大兼并重组案例一览

广汽奇瑞合作

2012年11月6日,广汽集团与奇瑞汽车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宣布建立战略联盟合作,这是国内首例以资源和技术共享的方式组建的战略合作,而这种合作模式也给仍在苦苦探寻如何做大做强的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一种全新的思路。

兵装联姻中航

2009年,兵装集团与中航工业联手组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由做大到做强开辟了新的道路。整合后的新长安规模跻身国内汽车行业前列。

广汽收购长丰

2009年,长丰集团将其持有的长丰汽车29%的股权转让给广汽集团,广汽集团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作为《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之后,国内汽车行业的首个战略重组项目,这种“政府牵头、市场化交易”的模式为汽车行业的后续整合提供标杆。

山东重工重组

2009年,潍柴动力、山推股份及山东巨力3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宣告成立以汽车零部件为主业的山东重工集团。重组后形成的山东重工与所属3家企业之间,将建立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新诞生的山东重工集团将肩负起山东打造千亿汽车零部件集团的重任。

上汽收购南汽

2007年,上汽集团以20.95亿元现金和上海汽车3.2亿股股份,约合107.38亿元收购南汽集团控股股东——跃进集团的全部汽车业务。上汽与南汽联合后,使其变身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成为中国汽车业的“航空母舰”。       

(作者/卢山)【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