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4 > 2014年第7期

汪鸿志:为自主,走到底

作者:
覃仲芝
时间:
2014-12-22 15:51:15

 

清晨的重庆,有一丝湿润,似乎是前夜的雨,浇灌着这座山城雾气弥漫。

  从火车站驱车行驶了40多公里,《汽车人》来到重庆市郊双福区。宽敞的大道上,并没有多少来往车辆, 车行左转上坡,在一座白色的大厂房门前停住了。放眼望去,工厂外停满了东风小康的V27、C37、风光等各种车型,厂房内则是东风小康风光正在传输带上做着平行位移,嘈杂的机器运转声,让这个山城不再宁静。

  工厂的3楼,是一个上千平米的大开间。一条笔直宽敞的人行道,通向厂房的尽头。路的两旁被隔成了大大小小的实验室。透过透明玻璃窗可以看见,身穿东风小康白色工作服的工程师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琢磨手头的零件。这一层是东风小康工程师的根据地,众多的技术研发,在这里诞生。

  就在这些实验室的旁边,一间的单人办公室显得有些单调。屋里没有数不清的零部件,也没有巨大的机器。取而代之的,就是一套简单的办公桌椅,一张圆形玻璃会客桌,以及一个饮水机。如果一定要数清这件办公室的所有家当,那么就加上摆放在桌面上的几个文件夹,仅此而已。

  这间办公室,是技术中心小型A平台总监汪鸿志的办公室。除了处理文件之外,大多数的时间,他都是在实验室或是会议室,跟他的团队交流工程进度。

  这是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有着一副典型的南方人身材,不高,但却结实。喜欢简单、整洁,以及有次序的摆放方式。如同7年前大学毕业来到东风小康时,他把当时错综复杂的乱象整理得有条不紊一样。

  

建立数据库

  

  90年代的农村,家里能有一辆摩托车,是一件挺拉风的事情。10岁那年,这辆建设50进家门的第一天,就被汪鸿志拆了个粉碎。

  但摩托车和汽车还是两码事。不过当时高考选专业的时候,汪鸿志就表现出他的远见:毕业时摩托车已经不是稀罕东西了,家家户户都有。所以我觉得汽车有一天也会走进千家万户,就选学它咯!

  这是11年前汪鸿志的预言。他预言准了,并且一头栽到底,7年前,他正式加入东风小康,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汽车人。

  虽然汪鸿志对车有一些小天赋,(那时候要是有摩托车坏了,他只要听上半分钟,就能知道问题在哪儿。)但是对于一个极为复杂的汽车整车系统来说,可没那么简单。汽车是众多平台的整合,任何一个平台的某一个参数改变,问题就会变得错综复杂。

   太乱了,脑子根本记不住。当时汪鸿志负责全车拉索和传动轴的技术工作,虽然说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只要底盘稍微调整,技术状态就会变更。面对多种多样的技术状态,如何分清它们,是放在眼前的第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汪鸿志为了记住这些状态,开始尝试着把所有拉索和传动轴的状态、尺寸建立清单和表格,形成数据库。虽然这个方法不讨巧,但却解决了东风小康在拉索和传动轴多年来数据混乱的现状。

  这一次无意地试水,解决了一个平台的问题,是汪鸿志最大的收获。但是建立这个数据库并没有让汪鸿志居功自傲,甚至他开始焦虑起来。尤其是了解到很多汽车厂家,都有自己的数据库、资源库等等,无异于给他一次无形的压力。

  又一个难题摆在了眼前。东风小康在重庆和十堰一共有四个工厂,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个零部件因为工艺等方面的差异,出现4种状态。这就意味着,建立数据库,需要面对成上千个零部件出现的数以万计的不同状态,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甚至,将哪一个状态设置为参照标杆,都是难以抉择的问题……

  要解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固化生产状态。这要求4个厂都摒弃自己原先的生产标准,按照新的标准进行生产。这无异于是矫正姿势。如果说仅仅是军人练习正步走都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生产标准化的难度便更大了。这需要生产商、供应商、技术中心等多个部门一起磨合。只有大家步伐都一致了,这一次改革才能进行下去。

  就像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一样,难度很大,但却推进了一次华夏文明的进步。同样,统一标准、建立数据库工程浩大,但作用非常明显:推进工厂生产标准化,使得产品质量更为稳定。

  为了达到这个预期,经历了2-3年的磨合,东风小康在底盘这一领域,建立了大量的数据库,生产也走上了正轨。仅是2011年5月风光(代号F505)项目,汪鸿志就组织编制技术类文件24类共3623份,技术管理类文件17类共4268份……

  

对标外资

  

  2011年5月,东风小康立项开发风光,先后从海外申购5台基于同体盘平台的样车,目的在于结合对标车架评数据,设定风光的开发目标。

  汪鸿志不仅是项目负责人,也是这一次对标测试的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在襄樊试验场,对制动、转向、动力性、操稳、舒适性、油耗、噪声等所有整车关注的性能进行了20个大项,110多个小项的测试,最后形成一份全面的性能逆向报告,为东风小康风光定位和目标设定提供了基础。

  当时我们跟对标车进行测试,他们的擦片摩擦系数只能达到0.2多,但是我们可以达到0.3的样子。0.2与0.3看起来相差很少,但换算为百分比,则是25%的差距。这意味着,东风小康风光的制动距离更短,因此制动会更稳定。

  这是汪鸿志引以为豪的地方。他举了个例子,与风光一样的某德系7座车,车型接近,大小差不多,并且风光的配置比它们还高。但在价格上,风光却只是德系车的1/3。

  如果我们在五、六万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点成本,我们的质量就可以做到跟外资车质量、品质一样好,甚至更好。这样我们的老百姓花六、七万就能买上比外资十四五万还好的车,那我们国内消费者的福音就来了!

  从大山里的农村走出来的汪鸿志,知道老百姓从一亩二分地里,种出的钱的不容易。他不想让他们花冤枉钱。他就希望能自己能多做一些研究,能让东风小康的车子,性能更稳定些,价钱更实惠些。哪怕是天天都跟打鸡血似的加班,哪怕是委屈了自己的妻子,在孩子的百日宴上才补给她一次迟到的婚礼……他觉得都值了。

  2013年9月,东风小康风光实现量产,并且市场表现很好。这让这位年轻的工程师有了些许收获。他现在每天都会开着自己研发的风光上班,如同十多年前骑着摩托车上学一样。不过这一次的坐骑,多了些内容。

  

自主风骨

  

  有两个故事,是汪鸿志在大学里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第一个故事,是重庆理工大学的汽车学院院长讲的。

  当时,他给学生们题了一副对联:今日苦学他国之灵粹,明朝笑呈中华之精品。为了解释这幅对联的含义,院长给他们讲了一个中日合资车企的故事。

  当时中国工程师发现车身的某一个缺陷,便对日方提出优化方案,希望对其进行生产上的改进。但日本工程师却坚决不同意。按常理来说,不同意的理由应该是方案有不合理的地方。然而半年之后,一个迟到的回复,让这名听者汪鸿志都有些愤怒,但更多的是无奈。

  这个改进日本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实施了。说到这里,这位语气原本平缓的工程师,带了些明显的怒气,我们国家生产汽车卖给我们自己的老百姓,却对一个自己能做却不能做的优化无能为力。甚至还让别人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生产问题车……

  这个故事,在他的骨子里,刻上了自强二字。

  第二个故事,是汪鸿志的一位老师讲的。

  人们都知道,韩国人做汽车没有中国起步早。甚至是30年前,韩国人连一台三维仪都没有。当时他们还跑到吉林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花20万来租三维扫描仪。

  为什么短短20余年,韩国的车子,都能打入我们首都呢?那是因为韩国人有比较强的民族意识。汪鸿志援用了当年老师的话告诉《汽车人》:在韩国小区里,人们要是买一辆进口车的话,就可能受到很多人的非议……

  这个故事,在汪鸿志的骨子里,刻上了自爱二字。

  说完这两个故事,汪鸿志拿起桌前的水杯,抿了一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点头,这个看似平常的动作,却在这一刻多了一层含义。

  重庆是一座山城,今日纵是到了万丈沟壑之地,也有通途大桥屹立其中。然而这还只是千山万水的一部分,要跨越的鸿沟依然很多。如同这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般,自主的道路任重道远。

汪鸿志,做好了准备,这一路,他准备走到底了。    

问答  

问:请形容您心中的汽车工人形象。

汪鸿志:作为一个合格的汽车人,至少要精通自己的专业。其次就是尽最大努力去做出自己的贡献。

问:请形容您眼里的中国汽车工业。

汪鸿志:我们自主企业必须要转型升级,必须控制质量。

问:您的梦想是什么?

汪鸿志:最终是希望我们这一代人,更好的是在我还工作的时候,自主品牌实现达到或者赶超合资或者国外的那些品牌。

问:您的偶像是谁?为什么?

汪鸿志:小时候喜欢刘德华,觉得他很正派。

问:如果有机会让您改变现状,您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汪鸿志:多陪家人,很多时候对家人照顾不到。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