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9 > 2009年第4期

振兴政策:落到实处更重要

作者:
时间:
2009-04-28 13:25:28
 本刊记者 裴达军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自主品牌轿车发展乏力。
  这是3月20日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调整和规划”)中,对自主品牌一个客观的分析。“调整和规划”再次肯定:“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的“调整和规划”,除了延续着过去对规模和集中度要求的同时,首次把支持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
  “调整和规划”着眼于未来3年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提出了八大目标和八大重点任务,并且列举了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11项政策措施。这对中国汽车这样一个过去并不是经常能够得到政策青睐的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但应该看到,政策的导向是一回事,而执行的力度和强度、能否真正落实下去,又是另一回事。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曾走过很长一段歪歪扭扭的时光,其间左右摇摆,让汽车行业吃够苦头。利好的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和执行,需要各相关部门良好沟通,而多方利益博弈在所难免。
  过去政策执行的效果证明,落实和承诺之间的距离非常之大,现在被寄予厚望的“调整和规划”对中国汽车今后的效果,也取决于此。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经济疲软,为中国自主汽车迎来了非常好的成长时机。“调整和规划”体现了抓住“危中之机”这一点。作为一个对经济带动面非常之大的产业,国家在这个关键时期,提出了未来3年振兴汽车产业的规划,对中国汽车产业给予了很大信心。
  时机虽好,但以史为鉴,避免陷入过去的政策窠臼,重落得个空喊而无落实的境地,恐怕才是决策者们更要清醒的。战略产业和支柱地位以及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到了真正需要落实的时候。
  
  
  力度还须加大
  扶持自主的政策不断涌来,似乎对自主已经给予了非常高的待遇,事实上,和国际上汽车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子来看,中国在支持自主企业的力度上,还是小巫见大巫。
  比如,在全球,发展小排量汽车都备受鼓励,而中国在前几年才开始取消歧视性政策;去年倡导的汽车振兴政策,到目前,实际上也仅限于购置税调整和“汽车下乡”的补贴,即使这样,购置税的力度仍引起很多争议,这使得许多人质疑政府“救市”是做秀而缺乏诚意。
  一个简单的购置税,政府都没有“痛下杀手”,新的11项举措及配套措施实施的质量和效应,不得不让人怀疑和担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也认为,现在振兴规划很多都没有兑现,只兑现了1.6L及以下的购置税减半和“汽车下乡”,希望后面相关的措施能够按期出台,振兴规划是个整体,需要做的事情非常之多,真正落实还远没有完成。
  对汽车支柱地位的体现,也无不反映了这样的事实。虽然过去不同时期屡次提到了汽车产业的支柱地位,但是将它作为一个战略产业,空喊多于落实,不仅没有给予其相应的实际地位,而且很难看到切实支持自主品牌、真正扶持自主品牌及民营企业的政策性优惠措施,而是一味地寻求规模化和集中度,使得大集团们在“温室中”丧失了自主冲动,目光仅限于合资企业的一点利润,等到国家开始意识到自主的重要性时,集团们慌乱中纷纷扯出一条胳膊来寻求自主,但大好的光阴已经流失。
  “调整和规划”尽管对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提出了量和质的要求,但是由于仅限于3年,同时,该规划明显地是应对金融危机、短期内拉动内需的倾向,因此,11项政策措施中,更多地是刺激内需的措施,虽然对支持新能源和自主品牌、加快零部件产业规模和技术升级提出了很多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但这仅仅也是政策导向。
  虽然有关汽车政策不断出台,利好自主品牌发展的措施也不断,而且对于自主品牌扶持力度加大的呼声不绝于耳,但自主品牌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优惠和扶持力度,比如对自主品牌的政策采购,在“调整和规划”中,并没有得到体现。
  政策导向是必需的,但落实才是最重要的。汽车产业的支柱地位将不可否定,未来短短几年,将是决定中国自主汽车能否立足国际的时期。那么,强力扶持汽车产业、大力支持自主企业,而不是空喊,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自主汽车未来在全球的地位。
  
  
  时机难再
  汽车工业在1986年被国家列为支柱产业之后,23年过去了,国家扶持的重点大型企业,自主方面虽有一些成绩,但并没有什么傲人之处。23年,放眼海外,这个时间足以成就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起步到繁荣,日韩汽车无不用了10几年到20年开始跻身世界汽车强国,那么23年,中国的自主汽车产业缘何没有步日韩之后尘?
  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永远是最客观的借口,除了汽车企业自身之外,汽车产业政策并没有将汽车放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而对自主汽车也并没有给予切实的支持,甚至一些民营企业当初为进入门槛而长期奔波,错过了大好时机。
  好在拥有未来全球第一的汽车市场,能够“包容”中国汽车所犯下的错误。而全球汽车产业在经济困顿中转移、调整,这也是中国汽车新的发展机遇。
  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就认为,全球汽车业在逐步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来转移,这是历史之大趋势。
  “但首先是国家战略要有,如果我们不把当前的汽车业或者金融业中所导致的危机,作为中国汽车业来振兴、或者说汽车产业在向中国所转移过程中的这个机会抓住,我认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要失职了。” 徐留平表示。
  而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资深汽车专家周勇江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我们虽然错过了一次次好的机会去发展自主品牌,但市场是不会有常胜将军的,永远不会晚,现在也可以重新总结一下再开始,因为市场是在自由贸易下由政府调控的市场,所以不会晚。”
  但是,周勇江同时担心,国家拿出补贴支持搞新能源、支持搞研发和重组,都是属于财政的,企业利用政策是双向的,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实力的提升。
  而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讲,过度靠产业政策的调整,则会导致产品结构的恶化。比如过度强调1.5L以下排量40%的份额,比如对重型车和大客车市场份额的要求。
  事实上,振兴规划中一些措施出台后,一季度许多汽车企业迎来了增长,但是利润却下降,因为增长的量均来自政策调整范围内的利润薄弱的小型车和轻型车,不同的企业今后必须注意这个问题,而不是盲目跟风。
  政策见效需要一定的时间,中国汽车能否在全球危机中抓住机会,3年后,效果如何,一切都将见分晓。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