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9 > 2009年第4期

自主之路:仍需谨慎前行

作者:
时间:
2009-04-30 11:13:47
本刊记者 陈瑶      
       受益政策的东风,2009开年,中国汽车自主车企的风头就大大盖过合资品牌,不仅最近的销量涨幅让国外同行羡慕,对今年的市场表现预期也乐观于合资品牌。
  毋庸置疑,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扩大,是国人一直都期望看到的局面,但欢欣鼓舞的同时,目前市场中这种高增长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不知道那些沉浸在销量数据中而自我陶醉的部分自主车企,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而它们所制定出的飞跃式销量计划,即使能够完成,是否又真的代表企业做大做强了呢?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在汽车这一需要规模支撑的特殊产业中,销量虽是至关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但销量因素又并非能够代表一切。我们的确需要超过百万辆的自主汽车企业,来支撑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大地位,但目前看来,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还主要集中于大型国有汽车集团阵营,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因为成立时间较短,知识积累薄弱,加之可以借鉴利用的优势资源相对有限,现阶段还很难承担这样的重任。而从长远发展来看,目前自主品牌31%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以对占据市场主流的合资品牌造成冲击。
  第二,市场销量会因为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化,因此并不能作为判断自主品牌发展现状的惟一指标。由于更多受惠于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扶持,加之合资企业收缩战线,减少生产规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产品更多集中于经济型轿车领域的自主品牌,实际是在非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取得了销量的增长。当有限的政策利好因素在2009年结束随即取消之后,不知道部分高调的自主车企如今是否已经做好了应对之策?毕竟,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只是暂时现象,一年的大好时光对于自主品牌的成长实在是太过短暂,而长期战略才是决定企业市场地位的关键所在。
  第三,中国自主品牌长期遭受合资品牌“挤压”的局面,并不会因为现在的政策扶持而得到明显改观,因为销量高涨的背后,中国汽车工业依然存在着致命的发展软肋。核心技术缺失,品牌影响乏力,研发力量欠缺……很多时候,依旧只能借助国外机构的帮助去实现整车产品的开发,甚至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开发,只能是制造层面的提升。正如业界资深分析人士贾新光所说的那样:“我们没有真正的正向开发,我们自身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更是薄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汽车工业目前还只是在制造水平上实现了突破。”
  如此,当拿到最近增长的销量数据时,我们的自主品牌是否需要在乐观的同时做一番冷静的思考?而且,在1.6L排量及以下的经济型车领域实现增量,企业其他级别的产品表现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产品结构需要平衡,企业利润必须得以保证。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自主品牌一直都难以避免的“急功近利”心态,以及某些战略层面上的观念问题,企业的管理者是否都真正意识到了呢?
  平和看待目前的销量增长,真正反思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长期规划,稳步前进,中国的自主品牌才能真正在这场产业转移大潮中把握住先机。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