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9 > 2009年第4期

上海大众成功的背后

作者:
时间:
2009-04-01 10:09:22
本刊记者 安丽敏
    在1月份和2月份,上海大众连续夺得销量冠军,如果不出意外,2009年的第一个季度上海大众将获得销售季度冠军。
  对此上海大众表现非常低调,还是一如既往地重视研发,同时打出营销组合拳。在取得“开门红”之后,上海大众随后的表现更值得期待,因为上半年,上海大众的一款重要车型——新领驭即将上市,这是上海大众多年研发经验积累的又一次体现。同时其旗下的斯柯达也有重要车型引入,斯柯达的市场表现也证明了上海大众双品牌运作的成功。
  然而,探究一个企业的成功,不能停留在销售数字表面,更要注重其取得成功背后的原因,或许上海大众能够告诉我们这些答案。
  
  
  立足研发
  上海大众的研发实力一直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是在大众集团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大众已经纳入大众全球研发体系,并将共同开发下一代适合中国、美国市场的中高级车产品,这在合资企业中是并不多见的,当然这源于上海大众自身的努力。
  PASSAT领驭就是上海大众在PASSAT基础上一次成功的本土化尝试,直至现在PASSAT领驭在市场上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并且与更新换代的雅阁、凯美瑞鏖战多年,仍然宝刀不老。就在2月份,PASSAT领驭的销量仍然达到8350辆,这是很多新晋中高级车难以匹敌的。这证明了上海大众研发的雄厚实力,也证明了上海大众对市场的精准把握能力。
  一位曾经实地到过上海大众技术中心的业内资深人士向《汽车人》透露:上海大众对于技术研发的重视一直贯穿于企业发展战略之中,上海大众在自主研发上投入之大令人咋舌。其技术中心先后共投入30多亿元,其中,被称为国内第一家专为轿车开发的试车场投资将近11亿元,全部为上海大众自筹资金。而且,无论是人机工程学、车身布置、安全性、环保标准、工艺精度等都采用德国大众统一标准。而在堪称国际最严苛造车标准之一的欧洲,德国大众的标准在某些方面甚至更高。仅以台车碰撞试验为例,与其他很多企业同类机构不同,在上海大众研发中心常可看到台车碰撞试验,每次碰撞仅试验成本就达4到5万元,而这样的试验每年都要进行上百次。投入之大可想而知。同时上海大众还拥有一支强大而稳定的研发团队。
  在多年的努力下,到领驭项目时上海大众已经具备整车自主开发能力。2003年9月,上海大众成立帕萨特领驭项目开发研制小组,开始对原帕萨特车型进行全面升级开发。2006年北京车展上,上海大众投放了让许多人“惊艳”的概念车NEEZA。通过NEEZA,上海大众自主开发的能力再次得到德国大众的高度认可,这直接促成了德国大众在华产品研发思路的调整。上海大众也被纳入大众集团研发体系,这是对上海大众研发实力最好的证明和认可。
  有这样强大的研发实力为后盾,上海大众自然要善加利用,新领驭则是上海大众研发的又一力作,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新领驭的出现无疑将会在中高级车市掀起不小的波澜。
  在目前公布的资料来看,新领驭是一款改动比较大的一款车,造型现代、简洁、动感,外观更具激情、活力的新鲜元素。对此经销商也都非常认可,一位上海大众资深经销商对新领驭就非常有信心:“我觉得这款车一定会受到市场欢迎的。”上海大众需要这样的肯定。
  去年推出的朗逸就已经逐渐成为构成其销量的又一支生力军。
  
  
  朗逸完胜
  上市仅半年的朗逸受到了市场的追捧。2009年1月份,朗逸甚至以终端销量10095辆的优异成绩创造了上市以来的单月销量新高,跻身万辆俱乐部之列,同时,也以22%的环比增幅成为A级车市增长最为迅猛的车型之一。
  自2008年6月底上市以来,朗逸在A级车市场形成了相当的冲击力,而且成长非常迅速。上市一周,朗逸即实现超过1000辆的销量;在紧接着的7月份又以4000余辆的销量再接再厉;而在8月,朗逸的销量继续增长,达到了6365辆;在12月份,其增长势头丝毫不减,一举突破了8000辆大关;而2009年首月销量突破1万辆更是一个漂亮的开门红,至此,上市仅半年的朗逸目前月均销量已接近7000辆,从这种发展势头来看,其后劲仍不可小觑。
  据经销商介绍,在上海大众各地的4S店,朗逸已经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和问讯最多的车型之一。这主要源于朗逸自身均衡的综合实力非常符合中国社会主流消费人群面面俱到的需求特征。
  除了自身均衡实力之外,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也对朗逸的热销起到了一定的市场推动力。2008年年底,国内汽油价格普遍下调,随后,全面实施燃油税政策,使得朗逸在同级别车中较高的燃油经济性优势凸显无遗;而2009年1月,新的购置税政策出台,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这使得1.6L车型占大多数的朗逸能为消费者一下子节省5000多元的费用,大大增强了其性价比优势。
  现在的朗逸表现仍然十分火爆,一些经销商反映个别车型都出现提车需要预定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家政策利好效应的进一步扩散和消费者对朗逸均衡实力的进一步认知,朗逸还存在一定的市场上升空间。上海大众总经理刘坚对今后朗逸的市场表现非常乐观:“朗逸的市场潜能还将进一步释放,我们对其后续表现充满了信心。”
  有了朗逸的加入,市场表现稳健的上海大众如虎添翼,销量持续走高,在2009年1、2月份上海大众连续获得销量冠军。上海大众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大众2月销量继续走高,创下了42899辆的销售业绩,环比增长近15%,卫冕直销第一的宝座。
  
  
  成绩背后
  上海大众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偶然的,在2008年,刘坚就对新产品、产能和营销网络做出了新的规划。
  产能方面,南京分公司的成立大大缓解了上海大众日益面临的产能紧张问题。上海大众方面告诉《汽车人》:“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产能规模初期10万辆。目前主要生产上海大众旗下重要车型桑塔纳Vista志俊。”据了解,目前上海大众南京工厂已进入常规运行,并在冲压、焊装、油漆、总装四大工艺和制造质量标准上百分之百移植上海大众血统,进一步优化工艺布局,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同时,上海大众未来除了桑塔纳 Vista志俊以外,还将有重要车型安排在南京生产。
  南京工厂使得原来的上海大众二厂产能得以让位给2008年中上市的朗逸,这给朗逸取得市场销售佳绩奠定了基础。据透露,上海大众还对最先进的三厂进行了改造。这一改造对上海大众意义重大,它为斯柯达明锐的扩产解决了产能瓶颈,同时也为未来满足斯柯达新车型、PASSAT新领驭等的产能需求打下基础。
  目前上海大众拥有安亭汽车一、二、三厂,南京汽车四厂,上海安亭发动机厂的五大生产区域布局,整体产能达到全年60万辆左右。
  在2009年1、2月份出现厂家意想不到的销售热潮时,上海大众的产能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另外,刘坚总经理还对上海大众的经销商网络进行了梳理和升级。就在2009年2月,上海大众推出营销“新政”,内容包括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管理效率、提升经销商网络运营能力和信心、提升终端市场把控力以及产品结构梳理与优化等在内的一系列计划。
  其中POLO系列、桑塔纳VISTA志俊和途安新一代3款产品的价格体系也进行了调整,赢得了终端市场的热烈响应。
  
  
  走向冠军
  尽管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运作,上海大众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其低调的风格并没有任何的改变。这个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早已经学会了如何看淡一些表面的现象,更加重视企业的内功提升,比如上海大众对研发的重视。
  同时在2009年2月26日,大众集团中国联合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共同发布了“2018战略”。此时的大众已经不同于3年前,这个计划也可以说是雄心万丈,大众追赶丰田的计划有可能提前实现。
  上海大众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总经理刘坚在此次发布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文德恩博士提出了‘Mach 18’战略,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共同制定了针对中国的战略。这个战略是要我和安铁成总经理分开实施,内部有一些常规的规划,有详细的数据。我们会按照这个战略一步一步执行下去,我们高度支持2018战略。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要产生最大的协同效益,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发展非常有信心。”
  “2018战略”指明了大方向,上海大众的A级车和B级车新产品问题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得到解决,同时在2009年新领驭、斯柯达全新车型将陆续上市。
  上海大众在新产品方面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其崭新的形象,而且通过几年的调整,上海大众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状态:长期以来的品牌形象积淀、有竞争力的新品投放、充足的产能、调整提升后的销售网络、雄厚的研发实力支撑,再加上已经渐入佳境的斯柯达。“全新”的上海大众开始又一次冲击冠军的旅程。
  在经过一年多的梳理之后,上海大众2009年开局的表现让大家充满了希望,有了这样一个“开门红”,上海大众正快步走在通向冠军的路上。
    
    上海大众自主研发三阶段
  第一阶段:引进消化
  上海大众用了10年的时间消化,把桑塔纳的国产化做到80%以上,建立起了完整的零部件体系。
  第二阶段:联合开发
  以上海大众和德国大众、巴西大众联合开发桑塔纳2000为标志,根据中国用户需要,对整车进行了加长,对部分造型元素进行了优化,在培养自主研发队伍方面再进一步。
  第三阶段:自主开发
  从桑塔纳3000开始,陆续进行了包括领驭,POLO劲情、劲取等的开发设计。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车身自主开发,发动机、底盘、电子电器匹配开发的整车自主开发能力。2007年与德国大众签署的联合开发声明,上海大众纳入大众全球研发体系,在新一代B级车的基础上完全开发针对北美和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中级车(NMS)。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