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4 > 2014年第6期

让洗车业彻底消失?

作者:
黄耀鹏
时间:
2014-12-22 15:50:30

 

汽车产业在发达国家眼里,是否已经沦为夕阳产业,尚存争论。但汽车服务行业规模日益扩大,分工日益精细,内容日益深化,应该属于被看好的“朝阳产业”。  汽车产业正处于巨变中,其技术上的进步仍继续塑造汽车服务产业。这几年,日产公司对车漆技术感兴趣,他们显然不认为这是“皮毛”问题。  位于英国英格兰的日产欧洲技术中心(Nissan Technical Centre Europe)主导开发了“自动清洁”车。技术中心对一辆Versa Note小型车进行改装,在车身表面涂覆一种能“自我清洁”的车身涂料。该涂料技术由UT公司(UltraTech国际公司)研发。后者已经申请了商标和专利(Ultra-Ever Dry)。日产和UT公司雄心勃勃地打算将其应用在量产车上。  据悉,该涂料使车漆表面形成致密的“纳米绒毛”,在漆面和外界环境中形成空气保护层,不但能使水性污物无法在车身表面附着,还能疏离油基污物。日产公司将这款涂层描述为“特别设计的超疏水疏油涂料”,可抵制“泥和雨水的腐蚀及日常污垢”。他们还起了好听的名字——“超恒干”技术。  日产的欧洲研究中心人员称,如果该项目成功,“车主可能永远不必再洗车”。节水环保的代价是洗车房老板的眼泪。  且慢多愁善感。翻开日产在2007年的研发档案,当时英菲尼迪和立邦合作,在EX和FX车型上推出能自我修复的车身涂料,该涂层柔软并具有极低的流动性,可以与阳光产生化学反应,将车身划痕自然修复。  可这项技术最终无声无息。事实证明,匆忙推出的这项技术存在缺陷:对于漆面大面积擦碰和划伤没有太大作用,恢复的维修成本很高。如果车主对车辆进行封釉、研磨、打蜡、抛光等日常作业,都会破坏这层娇贵的自修复清漆,从而大大降低其自我修复的能力。  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即便车主洗车次数极为克制,“自我修复”车漆也很快名不副实,其有效期不超过8个月。考虑到它的成本,这项技术缺乏实用性。  现在,同样的质疑加诸“超恒干”技术上。尽管看上去应用前景极为诱人,但这层纳米绒毛同样有不稳定的毛病,2~8个月,“不粘锅”效应就会消失。这个时候车主极为尴尬,是返厂重新喷涂,还是听之任之?  据说,这项选装技术分摊到每辆车上,成本大概是750美元。对于小型车来说,该成本不可忽视。即便延长到一年重新涂覆,从经济上讲也非常不合算。  如果“自洁”涂覆层不够牢固的毛病不解决,这项技术就将成为鸡肋,缺乏推广价值。  防污自洁的纳米涂料并非新技术。实际上,疏水的纳米粒子太多了,很多金属氧化物(如TiO2、Fe2O3、ZnO)和金属粉末(如Al、Co、Ti、Cr、Nd、Mo),还有若干无机盐,都在纳米塑型上具有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法国公司某化学公司研制出防水防污涂料,完美地实现了“荷叶效应”(大家都见过荷叶上滚动的露珠)。简言之,就是利用渗透作用,不在表面成膜,渗入内部微孔,既防治水污染物进入,又不影响基材的颜色和透气性。  这项技术同样有问题:它必须使用碳氟化合物或者聚偏氟乙烯,而这两种物质都可能对臭氧层造成致命伤害,更不要提它们还须与全氟分子膜结合。事实上,所有的氟化物,在制造和处理过程中,都可能带来沉重的环保负担。况且,氟化物只能憎水,对于泥沙、油基污物无能为力。  在车企的研发部门中,化学技术人员通常不受待见。研发部门的头头们也觉得这些人只会折腾一些鸡零狗碎的东西。如果这项技术体现商用价值,化学研发人才将一举改变在车企中的边缘地位。  日产看来想在化学领域另辟蹊径,正在谨慎地应对外界的咨询,在验证之后并未急于推向市场,因为,如果用户体验不佳,将不会给公司的技术声誉带来帮助。  同样,日产还从2007年的市场推广中得到些教训。应用“超恒干”技术的是A0级小车Versa Note,而不再是英菲尼迪的豪华车系列。即便以环保之名,消费者们仍然看重消费体验和省钱两大方面。华而不实、用了亏钱的不成熟技术,不推也罢。  UT公司也认为,这项技术仍然有改进余地。大家都认识到了,解决疏水涂覆层牢固性的问题,一个是表面耐磨,另一个是加强涂覆层与基底亲和力。  两家公司正在考虑使用导电的超级聚合物,增强上述两种能力。如果不使用直接涂覆,而改用类似贴膜的方式呢?技术人员对此寄予很大希望。让洗车行业彻底消失的时间表定在6年之后。再度开出支票的日产,这次不希望跳票。

汽车消费市场都基于同样道理,尽管车辆销售本身的商业价值已经比不上售后市场,偏偏前者仍然对于后者拥有生杀大权。一项技术革新,就能灭掉或者扶起一个具体的汽车服务行业。称后者为“长尾”市场有些道理,“断尾”可以求生,但“尾巴”自己却无法独立谋生。这就是汽车后市场的宿命。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